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2728|回复: 0

[评论]著名作家杨轩评童体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jewellpedler 发表于 2009-9-19 00: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  陈建明先生所创童体字将进入方正字库的消息经新华社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新浪、搜狐、网易、腾讯、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经济网、中华网、中经专网、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北京外语广播网络电台、语言文字网、找字网、中华收藏网、南充日报、南京日报、焦作日报、齐鲁晚报等上百家媒体都在最短时间内进行了转载。一时间,人们对童体字极为关注,众说纷纭。本人曾将陈先生部分作品贴于天涯,也受到天涯网友的关注,反应也较激烈,在此再次谢过。下面转载的是著名作家杨轩所撰写的评论文章。    纳泉开流 断代奇韵  杨轩    著名童体书法艺术家陈建明的个性彰显,在艺术领域里灿放出光彩夺目的奇葩,树立了在此领域的新的里程碑,奠定了他在童体书法艺术中的重要地位,令世人瞩目。其书法被纳入北大方正的微机、手机的字库,正式编排到输入法中,是若干书家可望而不及的,致使他的书法艺术进入到一个新的巅峰。  他能获得如此的成功,究其原因,应该归纳为“纳泉”与“开流”。美国国际文化科学院院长褚成炎先生将他的童体书法艺术归纳为断代书法,所谓断代,就是按书法年龄的时间段而断代。儿童阶段是人生中最为天真无邪的时段,一张白纸能容纳最新最美的艺术。由于空白,也能表现出稚嫩的、不稳定的笔法格局。由于笔法的不稳定,使其书写的文字特别的天真有趣,成为一种特殊的书法形式。但是,这种书法形式往往是随着时间推移与儿童年龄的增长,字体便产生了变化,日趋成熟起来,直到定型。如何将童年阶段的这一具有童趣的书法艺术成形定格下来,成为一种体格,使成年人也能展现书写这种字体,这就需要我们去探索、提炼与整理。陈建明是这一字体的整理者与光大者。要让一种并不成熟的体格成熟,并且在艺苑树立起来,成为大家都承认的字体,可不是件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他能成功,究其原因,就在“纳泉”与“开流”上。  所谓“纳泉”,就是书法家,或者作家,乃至各大艺术门类与从事科学技术的工作者,将自身设定在低处,便能广蓄各处之泉水,使自己充实起来,完善起来。正如“泰山不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渊”一样。也正如荀子所说,“滴水成渊,风雨兴焉”是同样的道理。有了充分的积蓄,那就得看如何开流了。  所谓“开流”,就是积蓄到快满即将流出时,这也叫蓄势待发。有了充分的能量,那就得看怎么开流了。开流不好,将会功亏于愦。就像一座大型水库,水装满了,如没有完善的泄洪系统,水库早晚会决堤的。因此开流要有个完善的泄洪系统,否则就会泛滥。  陈建明是如何纳泉的呢?这得从他的童年时代说起。他在上小学后,就对中国的方块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认字到书写都一丝不苟。奇妙的笔画的不同组合便构成了一个个汉字,并且有了各自不同的意思,这使他十分着迷。于是他开始认真的一笔一画的书写起来。如何将这些方块字写的很有美感,很有魅力,他下起功夫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学历的增长,直到步入社会,他开始努力地啄磨各个流派的字体。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到颜体、魏碑,直到今天的若干书法名家他都努力的去学习探索。直至集百家而自成一家,从毛笔到硬笔书法都有了自己的的章法,有了自成的体系。但如何彰显出自己独特的个性,从上万家书法家中脱颖而出?经过思索,他选择了童体。欧阳修在《虞部员外郎尹公墓志铭》中讲:“物塞而通,必艰其初”。他又在《明用》中又说,“物无不变,变无不通”。陈建明在开始时是处于塞的阶段,起步十分艰难。童之有趣有味,在其之稚。若失其稚,便无趣之言。裁文匠笔,有秀有隐;随便适慧,理有恒存。得其佳妙,此非偶得?肥长瘦瘠,功夫在墨外,不在笔墨之内。这得看你怎么去体味了。陈建明除苦思苦索,还在儿童中寻根,在天真烂熳中捕捉童体书法的毫端。经艰苦磨砺,经他采金镂玉,终于得其精髓,成其童体书法一派。  “开流”,就是将其所学所得如何光大发扬,开发成一种产品。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