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2165|回复: 0

[绘画]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转载)

[复制链接]

16

主题

99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ammine6544 发表于 2009-9-19 00: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95年,赵孟頫(时年42岁)自京城辞官回到家乡吴兴,与周密等几位好友相约饮酒作诗。席间,大家谈笑风生,赵孟頫曾在山东济南任官三年,遂盛赞济南山川之胜,谈及鹊山和华不注山,一个浑圆敦厚,一个尖耸入云,形态迥异,却皆峻峭巍峨,在场的人为之神往。唯有周密一人沉默不语,追问之下,才知周密祖籍山东,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下,北宋旋亡,周密曾祖父周秘随高宗南渡,迁居吴兴。周密从未回过山东故乡,此时勾起乡思,不禁神伤。赵孟頫闻言,哈哈大笑,起身去书房取来纸笔,凭记忆勾画济南二山之形胜相赠,《鹊华秋色图》由此诞生。      此图卷后有明董其昌多次题跋,“以为文敏一生得意笔”,“兼右丞北苑二家法,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之雄,去其犷。”到了清代,此图收入内府,乾隆皇帝非常欣赏,亲笔题大字“鹊华秋色”于引首,并题跋九则,钤印众多。1748年春乾隆东巡山东济南,登城远眺,眼前山色似曾相识,莫非《鹊华秋色图》所绘?遂令人星夜飞骑回北京宫中取来此图,展卷对视,不禁欣然大笑,赞叹不已,“始信笔灵合地灵,当前引证得神髓。”遂又题记于画上。      赵孟頫生当宋末元初,而其绘画上的成就,也正是承上启下。《鹊华秋色图》高28.4厘米,横93.2厘米,纸本。唐宋画多用熟绢作画本,利于勾、皴、渲染,痕迹较实;而纸本则利于干笔皴、擦,痕迹较毛,较松,较空灵,更适合元代文人画“写意”之用。纸本在元代的广泛应用,对于中国画笔墨技术的拓展,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此图采取平远法,画中长汀层叠,渔舟出没,林木村舍互为掩映,平原上鹊华两山造形朴拙,遥遥相对。赵孟頫倡导以书法用笔入画,此图用精湛的提、按、顿、挫、转、折等笔法勾树支干,以中锋的荷叶皴、长披麻皴和略带侧锋的解索皴画出鹊、华两山以及汀岸、平原,或疏或密,或干或湿,或浓或淡,在纸上留下的线条显得简率而意蕴深厚。而同时,画面上也不乏用细笔中锋勾画的芦苇水草、人物渔舟,线条尖利刚劲,平添了不少细秀婉约的情调。画树叶则放弃宋画的“双钩”法,全部采用点叶法,并直接用笔蘸朱磦色点叶。整幅画面设色明丽清淡,风格古雅俊秀,创造性地将水墨山水与青绿山水融为一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