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25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斯人清唱何人和——杜牧《沈下贤》新解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teens92994 发表于 2009-9-19 23:39: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这个人的清唱有谁能和上?草径上青苔芜秽不可能再找到!一天晚上在小敷山下过了一宿,河水像他的环佩声,月色如他的衣襟……好诗抓眼,一眼就能被人看到。就像杜牧的《沈下贤》,光彩夺目,一眼就看上,就觉着好,就永志不忘。真正的好诗属于这种。需要分析的,便稍显晦涩。《沈下贤》到底妙在何处?开头就有一种怅惘、遗憾、悲哀。尽管诗人没明言“斯人”已“死”,但从“何人和”和“草径苔芜不可寻”的表达中,读者自应体会出:“斯人”双关“死人”。“何人和”,妙!“何”“和”同音重复,强调出诗人的遗憾和怅惘。“草径苔芜不可寻”,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在沈下贤墓地周围徘徊不已的样子。“不可寻”,为什么不说“无处寻”?“草径苔芜”——无处寻,无处,叠韵,“芜”“无”谐音重复,和上句的“何人和”的谐音重复正好呼应。但诗人在这里强调的是“何”“可”的谐音字面呼应,“不可寻”呼应上句“何人和”,再次强调“何人和”——无人可合,在人间没有知音的苦恼。“芜”“不”叠韵,“不”又和下句的“敷”遥相呼应:bu-fu是双生叠韵关系。一首好诗是这么炼成的。这句应该读作“一夕/小敷/山下梦”,还是“一夕/小敷山下/梦”?据说小敷山又叫福山,是沈下贤旧居所在地,在湖州乌程县西南二十里。按照这种解释应该照第二种读法读。但第一种读法才是七言诗最标准的节奏,最普通读法。有意味的是第一种读法的“山下梦”,和题目的《沈下贤》形成对应,“山下”和“沈下”的读音接近:shanxia:shenxia。七绝二十八字,字斟句酌,不可能是偶合。“山下梦”和“沈下贤”的呼应有意义吗?有意义,因为它揭示了“沈下贤”名字中的悲剧意味:“贤”好像就该“沈下”。沈下贤,名沈亚之。吴兴即湖州人,元和十年(815)中进士,诗文双绝,尤其擅长创作传奇小说。李贺、杜牧、李商隐对他都很推重。李贺在诗中,称他为“吴兴才子沈亚之”。由此可见,称他“沈下贤”并非必然。“小敷”有可能是动词用法。“敷”是可以作动词用的。例如《全唐诗》“已陈粢盛敷严祀,更奏笙镛协雅声”,“敷”和“协”相对。张说诗“来藻敷幽思,连词报所钦”,“敷”和“报”相对,这都是动词用法。敷,有敷衍、应付的意思。“小敷”似有勉强应付一下的意思。这样,“一夕小敷山下梦”,是否可以理解为:一宿勉强敷衍逝者在山下的梦,或者说,勉强圆了死者的梦。因为生者的悼念对死者是某种慰藉。诗人在山上住一宿,多多少少对死者地下的遗憾的是一点弥补。从没有人指出,结尾“水如环佩月如襟”,和开头“斯人清唱何人和”,呼应得极巧妙!有画龙点睛之妙!读不出这一点,就是没读懂,没读出它的好处!刘学锴对这一句的分析游疑不定。他先是认为,“水如环佩月如襟”是描写梦境:“鸣声琤琮的一脉清流和洁白澄明的一弯素月。”“‘水如环佩’,是从声音上设喻”,“‘月如襟’,是从颜色上设喻”。后面,他又把他和李贺的《苏小小墓》比较,认为李贺的诗:“‘风为裳,水为佩’的想象,画出了一个美丽深情的芳魂,杜牧的这句诗,则画出了一个高洁的诗魂。”其实诗人表达的是:河水声如你归来的环佩声,月色如你衣襟的颜色。这句诗很可能是受李贺《苏小小墓》的启发。因为,“水如环佩月如襟”的表达和李贺的“风为裳,水为佩”的表达实在太像了。整首诗的构思都像,李贺是在苏小小墓前追思,杜牧是在沈亚之墓前追思。“环佩”是指“古人所系的佩玉。后多指女子所佩的玉饰。”(《汉语大词典》)《礼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