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返回首页

8551110535的个人空间 http://www.56china.com/bbs/?192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黄平塕嘎箽:洗涤心灵的河谷

已有 1278 次阅读 2015-6-16 10:35 |系统分类:民族旅游 | 黄平, 洗涤


        前日经黄琴,走新路到平寨去,过一个盘山处,涛哥说,这盘山的对岸就是塕嘎箽了,还介绍说那里景观不错,有双瀑布自崖而下,蔚为壮观。又有三潮泉眼,日三涨三跌,人称异泉。当然此次因有公务,不能前往,只有择日而往了。

        就在昨日,周末假日,眼观细雨薄雾,虽说天不是很通透,则也当是个拍摄瀑布的好天气。我和吴继和、吴涛及龙烨就这样邀约前行了。塕嘎箽,从偏城南行,过杨柳塘,到施秉县的双井镇黄琴村,再南行五公里处,也便是塕嘎箽了。这里是施秉和黄平县的南端交界处。北面的施秉县,乡村道是水泥硬化路,路比较窄。光秃秃的山体,全是石头和草甸,有成群的牛群在啃食野草。南面的黄平,公路是泥清路,路比较宽,标准的乡村公路。山体葱葱郁郁,有高大的枞木,野鸡林中飞怒。虽然仅一小河之隔,却似两个不同的世界。

        这是一条不大的溪沟,急流漭然,乱石磷磷、路窄崖高。看两山峡谷,重峦叠嶂。猛回头,一石桥南北凌空,把两山间紧握在一起,给山里人带来了方便。这石桥一半虚掩着,另一半则如月如钩,这真是:“虹桥千步廊,半在水中央”。桥叫李家桥,兴桥的时间无法考证。从工艺及外观来看,至少兴于清代。我试图寻找它的兴建时间,除了桥头一小土地庙外,没有碑文。南桥上有新建碑文两通,立于2012年,只有李氏族人之名若干,没有更多的说明。这些李氏族人来自于新州、马号、革夷、城溪、翁山、台江、旁海、王坳、里长、旧州、仰朵、双井等地,他们全是苗族。据李氏族人说,他们的入黔先祖是李真。李真与李桢可能是同一个人。李桢,祖籍山东兗州府泗水县夏箭村,系明太祖朱元璋之妹夫,为陇西王,生子李文忠,因剿苗獠于乌允而有功,旋后入(瓯)闽削除余寇,进讨蓟北,屡奏捷功,而敕封曹国公,卒年四十有六,追封岐阳王,皇敕免死牌(铁卷)“以报尔功”(洪武元年(1368年)二月制命),爵位世袭。其四世祖李德,钦命同往贵州剿苗有功,赠武略将军管军副千户。命李德之子李不忙、李贵袭武略将军,入黄平旧州守御。又据《黄平县明清人物》载,李侦之后李占春,字少白,号朴庄道人,明朝贵州黄平人。其父系卫指挥,官至副总兵。占春系将门之后,却好文喜客,豪迈不群。明熹宗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以选贡历云南通判。才识为上官倚重,然落落不得志。明朝灭亡后,隐居,撰《黄平州志》,有藻鉴人伦之际。诗作颇多,存之甚少,《黔诗纪略》录其诗四首。李侦、李占春是否这些苗族李氏族人的先辈,不得而知(待考)。

        桥头有几块大石头,自己倍感稀奇,仔细瞧瞧,原来大石头里呈现出很多的生物纹路来。我曾到施秉的瓮哨考察过,知道这些都是古生物化石。这些都是三叶虫科化石及棘皮类动物化石,属早奥陶纪晚期三叶虫科大壳虫属的光大壳虫和兴仁大壳虫。此外,在该地层中还发现了最早的直角石化石(头足类动物,属直体鹦鹉螺。奥陶纪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距今5亿年至44亿年,持续约6000万年。这些化石的呈现,证明该地区在早、中奥陶纪时期均为海相地层。

        北山下有一泉流,四季不涸。龙烨是离此不远的山凯村人,童年时随友人至此游玩过,知道这里有“三潮泉”。泉水叮咚作响,寻声而去,果然有一鸿清泉涌出。志载:“左右众山伸延,如手搂物,泉伏其间”。泉眼在在一条小沟边,大如腿脚,深不可测。我们去时,正值泉涌之时,用手掬而饮之,清凉甘甜。这水确实与小沟水温度相差甚远。据介绍,此泉一日涨缩三次,早上一般69点,中午12点至下午3点,下午6点至晚上9点,流量可冲动水碾,无论是涝月旱年,四季皆然,当地人称为“日冒三井”,又叫“三潮泉”。大凡奇观异景,往往都伴随着传奇的故事。关于三潮泉的故事,我是在离此不远的双井平寨村听说的。话说,从前,清水江里住着一个老龙王,它有三个儿子。这些龙子成天四处游荡。有时还跑到村子里去游方场地,与苗家姑娘游方(谈恋爱)来。一天,龙王的小儿子去翁板游方,见到大石山阻隔水道,极不不方便通行。百姓知道他是龙王的儿子,推倒这山石不在话下。便对他说,你不如把这石山推倒,你方便上来游方,我们也方便种地嘛。小龙子是个乐善好施之人,回龙宫之后,与两个哥哥协商,大家点头称是。一天晚上,三兄弟拿着赶山棒就去赶山,高大的山石纷纷跌入河谷之中,谁知,一块大石落到了土地神的房子上,压伤了土地神。土地神发怒,状子传到玉皇大帝那里,玉皇传诣,派天兵天将将三兄弟捉住,并用一块大石压住。后来,土地神又觉得这种惩罚过重,就派螃蟹到三兄弟的旁边挖掘了一个孔洞,让兄弟轮流翻身。每翻身一次,泉水就从里面流出来,“三潮泉”由此诞生。故事离奇怪诞,其实它是一种神奇的自然现象。

        三潮泉北面是塕嘎箽水电站,水电站,1968年始建,装机500千瓦。19801月投入使用。1986年改建,装机500千瓦,年均供电191万度。主供谷陇镇村民用电。高水头发电站。电站的右边,是飞水岩观瀑。这是一个四跌瀑布,自上而下,珠浪沫飞。前安徽泗州直肄州牧贺绪蕃到此瀑后作《飞水岩观瀑并叙》诗文加以赞美。贺绪蕃 1830-1911),字幼臣,晚号息庐,清朝贵州黄平县坪寨村(今施秉县)人。咸丰诸生,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起,历任安徽蒙城知县、泗州知州,后因忤上官罢官归。先客居金陵,筑"不波舫斋"与钟山相对,致力诗古文词,与江南名士唱和,与郑珍、莫友芝友善。晚年为镇远秀山书院、八寨龙泉书院、平越墨香书院主讲,创办平越高等小学,主纂《平越州志》,著《石波舫诗抄》、《吹梦词》、《蒙城记略》、《续通鉴纲目》。工书法,擅篆隶等。七旬以外所书楹联尤为士林宝贵。

        他在叙文中说,“距余居十里曰李家桥,其西有瀑布,飞空数百丈而下,如银涛雪练,为景绝奇,土人名之曰飞水岩。以僻在夷,徼游者鲜。知而溪路幽险,虽相距至至近,如余亦未尝往游,光绪乙未(公元1895)六月,炎暑蒸溽,亟思逭避,乃携子侄童仆辈持杆而往。日中抵岩下,且钓且观,目眩心摇,久则微寒侵人,衣襟皆润,凛乎其不可留也。归涂赋此以纪游。”诗文曰:“龙湫有瀑布,胜甲东南国。匡庐开先寺,此景亦殊特。昔游遗雁岩,至今若负惹。庐山屐所经,奇胜餍胸臆。蛮荒秘名镜,乃在吾居侧。怯来避炎威,钓循溪西北。耳骇奔雷声,目摇匹练色。腾空忽飘荡,霏雾滿屴崱。飞流下千丈,直涛空潭黑。喷薄湿襟裙,可望不可即。人间大热恼,到此总苏息。何期乡里面胜,迟暮求方得。惜哉无好事,文字扬幽仄。倘与名区角,定可齐镳勒。古来贤在野,迂合每差忒。山水特区区,显晦何能测。”

        作为古代仕大夫,能在避居乡野之时,纵情于山水之间,寻找一幽静处,听鸟鸣、闻水声、不争朝夕,闲话品茶。享受自然山水之乐,倍觉身心愉悦,神清气爽。唯愿时光永驻,岁月静好。

        在塕嘎箽水电站左侧,有一条小河从西南面而来。两岸山高谷深,有竹林镶嵌其间。因为则下雨,流水混浊,不知深浅。吴涛说,沿河上去不远,也就是双飞水了。既然到了这里,何不寻径而去?幸得岸藏小径,跌跌撞撞,我们逆流而上。

        林很深,各种植物也长得茂盛。崖壁之上,乳石高悬,藤萝漫布。一种蓝色的鸟飞窜河涧。一只竹鼠见到了我,迅速凫水,跨越混水消失在对岸边去了。

        转过一个湾水,“路”消失了,前面是洪水涛涛,水面如沸滚水,再也不敢前行。抬头张望,如银的瀑布直捣谷底。这真是“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五叠六叠势益高,一落千丈声怒号。”这样的壮观这场景,平生确实没有见过。拿起相机,频频举过头顶,咔嚓几声,希望这壮丽的场景定格。然而,事与愿违,相机却没电了。万不得已,只好拿出像素很低的手机应付。回到家在电脑上打开一看,我才知道自己已照了八百多张了。

        这是在河谷,我们试图找一处高地对瀑布进行拍摄。作为摄影爱好者,要想与瀑布零距离,必须走“荆棘之路”。我们返回公路继续上行,希望能找到一处可拍此景的地方。乡人路过,问及道路,乡人摇头。我们只有带着遗憾,离开了塕嘎箽河谷。

        塕嘎箽,生态很原始和完整。就连我这个山里面的孩子,有些植物也未曾见过。可以说,这是一块纯净世界。如果你喜欢拍照,这里也是非常难得的“秀场”,瀑布、溪涧、奇石、桥梁、泉水、竹园、鸟兽、异果……有太多可拍的冲动。她会让你平时背负着沉重的心彻底洗涤。

 

                                                                 二0一五年六月十四日   写于偏桥古镇

 

                                                         作者:贵州省施秉县苗学研究会  吴安明(紫夏)

                                                        邮箱:wam520sb@163.com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