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返回首页

8551110535的个人空间 http://www.56china.com/bbs/?192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黄泥箐探访明代屯民

已有 1026 次阅读 2015-10-8 11:29


        一年没有几个黄金周,今年的国庆黄金周又如期而至。有钱的人都去远行了,而我只能做些“看家护院”的事。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灯笼似的柿子、裂了口的板栗、黄灿灿的稻田……在这样的季节里悉数登场。借着这样的时节,我去一个叫黄泥庆的乡村。

        因为潕阳河库区的阻隔,去黄泥庆则须绕道行走,所以我便多行了十余公里才到那个小村。虽是绕道,路面还比较好,全是硬化了的水泥路。车过施余公路七公里之后,突然向西折转,从山坳望去,乡村公路蜿蜒在河谷之间。一条叫“大水河”的溪流,自西而东延伸至山脚,然后又往西而去。河谷的森林植被很好,溪水也很清澈,河畔散落着很多的田园,都不是很大,然而靠着不停的水车转动,水汪汪的。这里集中了施秉最多的水车,自下而上,不到十里的路程,却集中了水车二十多台。水车,可以中国最古老的“抽水机”呀,在这个时代,能在一个地方同时看到这么多的水车,实为不易。我想,要做生态旅游,这里当成为最理想的好去处。

        车到一个叫下坪河的苗寨,路却转向了往南山上去了。这里崖壁陡似削,山石横如断。七八个陡湾之后才上登一个山坳。有路牌指示,东去黄泥庆,西走金坑村。我知道,这里是一处古驿道,也叫“北驿”,明初修筑。这是施秉至容山(湄潭)的驿道。此关叫“檀木关”,府志里也曾有记载:“檀木关,在城西黄泥箐与黄平州柳塘交界。”金坑原属黄平县旧州地,是1915年才划为施秉的,所以说是两县“交界”。

        此行我所去的是黄泥庆,当然向东行走了。车到山脊,你的眼睛一亮:这可不是个贫脊之地,这上面有达几千亩的果园,有葡萄、桃树、梨子等果树,桃树已发黄,而葡萄已落叶,只有梨树还挂着粗叶,在微风之下,哗哗作响。这里分散着几个小村落,它们分别叫作大院子、桐木坡和水井边。除了能见到零星的稻地以外,村落均被果园包围着,成群的鸡鸭在果园里觅食。因为是早晨,炊烟与白雾混杂着向天上升腾。东面的太阳隐约露出了笑脸。

        黄泥庆原名叫黄泥箐,当地人说,那个“箐”字难写,于是写成了“庆”字,现在就叫黄泥庆了。这样偏僻地方,现代人们并不在意多少,其实黄泥庆可是个进入志书的小村。《施秉县志》(民国稿)载曰:“黄连箐在城西北二十五里。其地左界大河,右界小河,其上重岗复岭。接黄平界,一山横亘,耸入晴空。周围十余里,四山环拥。而临河一带,路皆险窄。”也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地势,又扼守着北走的古驿道,因而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清代末期“乙卯苗变”,“该处廖斌会合黄平禀生林毓歧、军功邓庚金、石阡军功牟正胜等招练齐团,沿河防堵。相持二年后,邑城失守,黄平继陷,沿途各卡,闻风崩溃。而贼之窜思、石、余庆者,愈披猖无忌矣,则斯地不又苗疆之一大关隘乎。”

         廖斌,也就是黄泥箐的人,岁贡。据《镇远府志》(新志)载:“咸丰乙卯(公元1855年)苗变,办团六年,颇著成效。大府保奖五品衔,湖南侯补知县。”也就是这个人,在苗族起义失败之后,又来做安抚苗民的善后工作。《镇远府志》(新志第605页)说:“席宝田以施(施秉)城虽复,流亡未归,商镇远知府吴自发筹饷二万以招流民,饬邑绅廖斌办理施 黄善后。斌招集流亡,发给牛具,籽种。斌虑其来者太少,请撥降苗填实。后得吴玉琼、吴世兴、龙学海等二百余家,又镇竿人百余名来邑开垦。于是,附郭之田,始有耕种。是时,尚的附近余孽藏匿菁中。斌使降苗黑夜出队,相机扑杀,贼无容身,始陸续来降。”这些文化还说明了一个现实,那就是苗族起义失败之后,施秉县已如毛泽东所说的“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境况。为了增加人力,廖斌又到镇竿请来百余名来邑开垦。镇竿也就是湖北凤凰城。元时,设五寨司驻镇竿。明时设凤凰营,镇竿守备,参将。清设镇竿协副将、升协为镇,镇竿成为清朝全国六十二镇之一。康熙设辰沅靖道、辰沅永靖兵备道,为全国八大兵备道之一。当李文彩义军在镇竿最先失败之后,流民比较多,于是被招募流民入施秉开垦耕地。历史演递,云卷云舒,悠悠数百年,施秉县成为江南主要的移民之地之一。

        黄泥庆是贵州明代屯军最早的地方之一。据施秉县马溪乡上薗修于同治年间的《朱氏族谱》记载:“朱氏祖籍江南省凤阳府定远县乖江嘴朱氏巷,寄籍湖南桂阳府至村州至福八郎(讳)恩促公,以宗室统二十四家指挥提兵入黔始居黔疆之偏桥卜宅于小水屯,去卫五十里与二十四家指挥等,指手为界,于是有内五甲多五甲之称焉。今小水开四门之基址犹存。越数世至。诰授承德郎(讳)直臣公选择里处仁復迁乔于刀溪上薗此即我。”又:“黔平苗,始移居后又封百户。”“小水屯”即为小塘河,离黄泥庆仅有四公里之遥,也在古驿道之上,除这朱氏“以宗室统二十四家指挥提兵入黔始居黔疆之偏桥卜宅于小水屯”外,黄泥庆的廖氏也同时在这一时期到来,或可能就是这“二十四指挥”之一。

        据《镇远府志》(乾隆)载:“廖邱晚墓,在黄连箐。原籍湖南临武县人。明洪武领军征黔有功,授职百户,子孙世袭其职。”而据廖邱晚墓志碑则载:“我祖邱晚系湖南省衡州府临武县人氏,于兴蓝山县受职百户侯,领军二百五十名不。于洪武二十二年受职平梁侯,二十三年编制本所有百户所甲,二十四年蒙本卫指挥史康镇等官奏奉勘信马并铁枪得胜,充宝总旗。永乐四年征调多隘邦,于十二月登城有功,蒙总兵征夷将军新城侯给赏五万四千百四号,在位期开劈云贵镇守边疆。”以上断句可能有误,但表述过于繁杂,大体也是因为这个廖邱晚立了不少的功,赏了个世袭的“百户侯”,镇守在这古驿道之上。

        八十年代我曾在这个村工作过,那天我在村子里转悠时,村里的唐林章就认识了我。他是个老民兵连长,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他对我说,黄泥庆几个村寨都是明代来的移民,多属于“军屯”。在“唐氏一、二世祖之墓”就有碑文告之:“明故始、二世祖唐公(讳)代、万二之墓”墓志上说,唐氏是“明洪武二年仝百户陈荣来黔始家于此方。”如果墓志没有记错,唐氏比廖氏来得更早,洪武二年应该就是公元1369年,那时傅友德没有进入黔地,黔地之偏桥(现施秉)为思州宣慰司,当为湖广行省所属。“仝百户陈荣来黔”语,当是后来人所书才与“黔”有关。那么洪武二年有“百户”之职了吗?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有“(袁可立)始祖荣,洪武二年以功授睢阳卫百户,因家焉”的记载,说明有“百户”其职。而这支屯军早在洪武二年就到了偏桥之地屯军了。而偏桥之后所设之屯军是在洪武十四年之后,因为傅有德、蓝玉、沐英征云贵是洪武十四年九月,傅友德率主力为东路,亲率大军由辰州(今湖南沅陵)、沅州(今湖南芷江)趋贵州。偏桥卫,是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5年)设的,有左、中、右、前、后五所,原额官军五千六百员名,符验一道,铜牌一十二面,军器六万四千九十五件,操马一百一十六匹。地盘除贵州的湄潭、余庆、思南、石阡、凤岗及镇远的部分卫所之外,还涉及到湖南沔阳等地,偏桥卫可谓入黔第一大卫。

        黄泥庆是为军屯,同时也带来明屯,其村子除唐氏、廖氏之外,还有刘氏、米氏、冉氏、邱氏、黄氏等家族。或许有屯军的传统,这里就是在解放之后也还出军人,我的好友廖培志八十年代到云南和西藏当兵,也捞取了一个团级干部回来。

        黄泥庆的生态植被很好,竹林、枞林较多。特别要以村落中的鬼树神木更甚,这里有枫树、榔树、枞树、杉树、榉木等等。只可惜近年搞什么“山地开发”,好多的大树不见了。这里生产有一种榔树,当地人叫做血榔树,是榆科榉属的乔木树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它树冠广阔,树形优美,树皮棕褐色,平滑,老时薄片状脱落。单叶互生,卵形、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尖或渐尖,缘具锯齿。叶表面微粗糙,背面淡绿色,无毛。叶秋季变色,有黄色系和红色系两个品系。这种树以其材质坚硬,材色鲜艳,弧面上花纹美丽,油漆性能优良,耐水湿,用途广等优点。据《施秉县志》(民国稿)说这里有种“无心树”,志载曰:“邑西黄连箐道旁有榔树,大数围。劫火烧其心,空大如屋,可设席几。其下已根盘皮纠也。仰视枝干,蔽日参天。秋、冬不杀其青。苗平后,葱茜郁茂,尤甚于畴。”由此看来,这树确实很大,“可设席几”。听说只是“文革”期间人为破坏才消失的,实在有点可惜。

黄泥庆不大,可人文景观还比较丰富,说是有两庙一塔,塔毁了,庙还存一座。据说这塔立于驿道狮子关上,飞檐六角,双层封顶。置拜关公,内有铜钟一顶,木鼓一个,晨钟暮鼓敲击,可远达于偏城内。现仅存遗址。

        另有迴龙庙一座,位于大院子之小山包之上,古树环绕,兴于明季,时为屯民所立。解放初毁,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又将建于1956年的村小学校楼恢复而成。寺前有清澈见底的水井一口,井旁有明建拱桥一坐,又有曲流溪水萦绕,堪比海龙回游,因名迴龙寺。又因民间居士食荤,取大蒜、小蒜、葱、韭菜、洋葱五荤为菜肴,因而又取名为“迴龙五葷庙”。按理,大蒜、小蒜、葱、韭菜、洋葱五辛为菜肴是违反佛规的,因这五荤菜吃了,会使生理起反应。生吃容易动肝火;熟吃容易产生贺尔蒙,引起性冲动,妨碍清净心,妨碍修定。但是要吃到相当的分量才会起作用,如果家里煮菜,做为香料来配菜,起不了作用。就跟酒一样,喝醉了才起作用,要是喝一点点不会醉,则不起作用。而《华严经》也说“事事无碍”,作为居士吃这五葷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懂得如何受持就行了。寺堂内有一副对联:“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纸钱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赃官。”不解其意。回来之后,查找资料,方知此联出自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刘辰翁之手。其意是说,一般人在世的时候善事和功德做不多,罪业就做不少,所以死后未能升天,反而入地府受阎王审判。在世的家人能为亡者念佛经或请持净戒的出家人为亡者念经回向给他,这样亡者能得到功德,因为佛经具有佛菩萨的功德,能净化心灵,所以念经是很大的功德的! 所以亡者能超生。说穿了,这些其实是对治我执,对治贪嗔痴慢疑的有效手段,是增上缘。如果是纯粹私心去读经和捐产,“阎王爷”和“菩萨”也无能为力啊,因果终归不虚。

        呵!这庙符合民意,葷可以吃,佛规也可不讲,佛也可以敬,功德还要求圆满人,好庙好神!!

        公公背媳妇是一座山名,位于黄泥庆东面的河谷之在山腰,一峰崛起,层叠肖塔,沙石结成,这本是一种自然形成,而黄泥庆人非称它为“公公背媳妇”。还赋予它一个精彩的故事。传说,明季小塘河有一肖翁,其子出去守疆城,家里只有媳妇与他劳作。这一老一少天天上山薅草,日久生情,媳妇装病不出去劳作,肖翁就叫她看家,媳妇又说她害怕。肖翁无奈,只好背着这媳妇上山薅草,多次了,又加之媳妇眉来眼去,勾三搭四,可让这肖翁春心荡漾,并达激情燃烧的地步。于是天为被子地为床,山川卷帘,星月同榻,任我大梦几时醒!雷公知道,认为伤风败俗,非要放水淹死这对狗男女不可。一日,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小塘河河水大涨,见水势来得迅猛,肖翁背起媳妇爬腿就往狮子口山坳爬行,谁知又是一声巨响,将这一对男女击毙在半山腰上,顿时化作石人。它告诫人们:翁媳是不能乱伦的。

        以上就是我探访黄泥庆关于明代屯民后裔的故事。

 

                                                                                 二0一五年十月六日于偏桥古镇

 

作者:贵州省施秉县苗学研究会吴安明  (笔名/紫夏)

邮编:wam520sb@163.com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