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博客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本专题图片信息

开创民间工艺的产业化时代

   从公元前500多年到公元2008年,湘绣用2000多年的历史,沉淀着独具魅力的文化底蕴;
  
  从1995年到2007年,曾应明用12年的日日夜夜,实践着他的湘绣产业化梦想。
  
  湘绣给他带来了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长沙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的头衔,他也给湘绣带来了产业化的光明前景——
  
  他以一位战略大师的气度,使一家几千元起家的民间湘绣企业,实现了三级跳,发展成为年产值4亿元、上缴税费2800万元的湘绣产业园,而今,他的目标已盯向了年产值20亿元的民间工艺产业园。
  
  在湘绣和民间工艺产业化的道路上,曾应明如一位艺术大师,不断用他的睿智、执着和视野,充实着人们的想象空间。
  
  1995年-2003年:从4000元到4000万元
  
  “长沙县湘绣厂倒闭了!”
  
  1996年,这家当时全省最大的湘绣厂的倒闭,迎来了业内外迥然不同的反映:对业外而言,要么饱受了假冒伪劣湘绣的冲击,要么对高高在上的湘绣“艺术品”遥不可及,湘绣已变得可有可无,一家湘绣厂的倒闭已惊不起一丝波澜;对业内而言,昭示着有“湖南名片”之誉的湘绣,“寒流”已达极至,作为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湘绣,究竟适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等待灭亡,还是另寻出路?
  
  全行业迷惘之际,谁也没有注意,1995年,在全行业遭遇逆境的同时,在长沙市沿江大道317号二楼两间出租屋内,一家冠名“湖南龙腾工艺服饰有限公司”的企业,正挂着“工艺服饰”的名称,从事着湘绣的加工生产。
  
  这就是曾应明涉足湘绣产业的特殊“亮相”。“湘绣流传到今天,为什么会在2500多年后陷入生存困境?原因就是当时产品结构的失误,完全抛弃了日用品。”曾应明分析说。
  
  曾应明深刻记得,1989年,在深圳服装展示会上,当时身为湖南省服装研究设计中心主任的他,一口气签下200多万美元的湘绣日用品订单。出人意料的是,当他兴高采烈地回到长沙,等待他的却是满腔委屈和心酸:湖南的生产能力根本完成不了这笔订单。无奈之下,他只得通过长沙的外经贸系统,把订单介绍给了苏州。
  
  “只有日用品才能形成产业化,才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也才能从根本上传承和发扬湘绣艺术。”曾应明断然地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湘绣日用品的开发和推广上。果然,投资仅几千元的湖南龙腾工艺服饰有限公司,当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68万元。
  
  市场证明了曾应明的思路,也进一步坚定了他的信念,三步走的战略构思更加清晰:第一步,发展壮大湖南龙腾工艺服饰有限公司,探寻湘绣与日用品结合的最佳方式;第二步,组建湘绣产业园,以湘绣为核心融合服装等其他产业,做大做强湘绣产业;第三步,以湘绣产业为核心,融合银饰、瓷艺等其它民间工艺,共同发展壮大湖南民间工艺产业。
  
  2003年,用8年时间,曾应明完成了他战略布局的第一步,把一个几千元的厂子,发展成为一家产值4000万元的现代湘绣产业。
  
  2004年-2007年:从4000万到4亿
  
  事实证明,2003年8月9日,星沙湘绣城的破土动工,给湘绣行业带来的震撼,远远不如日后她给人们带来的惊喜。
  
  甫一开始,星沙湘绣城就旗帜鲜明地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大力发展日用湘绣,吸纳发展日用湘绣所需的一切要素进“城”,把星沙湘绣城建成第一个湘绣产业园。
  
  这一“亮相”,被业内专家称之为是一种对发展湘绣产业传统思路的彻底颠覆,把高高在上稳坐艺术殿堂的湘绣,硬生生地拉进了“寻常百姓家”。
  
  “谁说精品就一定是高高在上的装饰品?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也同样是精品!”面对“传统势力”对他的指责,曾应明早已淡定自若,“判断是否精品和是否具有艺术价值的唯一标准,应该是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同,能否得到人民的喜爱。”
  
  为了促进湘绣产业的发展,引进了韩国商人林阿大、台湾商人何庆国的星沙湘绣城给出了足够的诚意:只要是与湘绣产业发展相关的企业,只要进入到湘绣产业,就享受免费使用场地的待遇,同时提供各种优惠服务。
  
  如今,星沙湘绣城已经有了湖南龙腾、锦龙丝绸、顺龙服饰、金霞湘绣等8家与之相配的企业,2007年,星沙湘绣城完成产值4亿元,上缴税费2800万元,且所有的产品全部出口到美、日、韩等国。
  
  至此,曾应明的第二步战略构想已基本实现。
  
  但在曾应明看来,更重要的是星沙湘绣城的运作模式,已经在各方面为第三步战略的实现奠定了优厚的基础。如在经营模式上,星沙湘绣城实施“公司+市场”、“工厂+农户”、“学校+基地”的模式:即以湖南湘绣城公司为龙头,园区1200个商业铺位为市场,下属的8家公司独立开创产业,25家配套工厂专业生产,54个收发站(培训基地)管理几千名农户绣女,构成了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和分销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从而大大推进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在产业集群的发展上,星沙湘绣城用知识产权组织湘绣产业集群,既突出了文化内涵,打造了湘绣城品牌,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同和业界的地位。2006年11月,由星沙湘绣城举办的湖南省首届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几大湘绣企业尽抛前嫌,齐聚星沙,共论湘绣产业发展大计。
  
  如今,完成第二步战略布局的曾应明,已使星沙湘绣城有了融资金、技术和市场为一体的核心竞争力,为湖南民间工艺产业的下一步腾飞插上了翅膀。
  
  2008年-2012年:从4亿到20亿
  
  从湘绣产业的发展,到涉足整个民间工艺产业的发展,这是曾应明给自己制定的第三个战略规划,也是目前曾应明要面对的机遇和挑战:用五年时间,以湘绣产业为基础,带动全省民间工艺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星沙湘绣城而言,5年之后,产值要达到20亿元。
  
  曾应明的信心来自他对整个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的判断。
  
  他认为,湖南拥有湘绣、瓷艺、印染、根雕、珍珠生产加工等十大类民间工艺产业,特有的民间艺术,独特的艺术种类,鲜明的地方特色,形成了人有我无的产业资源,这是在湖南发展民间工艺文化产业独具的地方优势。
  
  其次,悠久的湖湘文化,孕育了大量民间工艺文化人才。以湘绣为例,2000多年来,湘绣母传女、姐教妹、姑帮嫂的传艺方式,孕育了我省大批刺绣艺术基础人才,形成了湘绣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的丰富人力资源。
  
  第三,民间工艺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独特的准入优势。在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民间工艺产品在全世界任何国家都无贸易配额限制。因此,湖南民间工艺产品的身份,具有在国际市场“绿色通道”畅通无阻的“优待”。
  
  第四,湖南民间工艺文化产品大品牌价值优势明显。悠久的历史,使湖南众多的民间工艺品具有了举世公认的文化艺术品牌。
  
  第五,民间工艺产业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难题,能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实实在在地多做贡献。
  
  正是基于这些判断,曾应明对民间工艺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乐观和希望。
  
  “我正在写一本书,书名叫做《小工艺、大市场》,我觉得我们这代人,有责任、有义务把民间工艺文化产业继承和发展下去。将来湖南全省民间工艺文化产业的产值,绝不是今天的180亿,应该至少达到1000亿以上。湘绣的发展,已经证明了民间工艺与市场经济不是水火不相容,市场经济的大潮,定会促使民间工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迎着温暖的阳光,曾应明这位湘绣产业化专家的目光,愈发闪亮而坚定。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