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六月初六,是侗族人民为庆祝插秧结束,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节日,俗称之为“六月六”,又称天贶节。这天一大早,人们为迎接前来观看过节的八方来客而忙开了,杀猪宰羊、杀鸡宰鸭,以本地特色的烧鱼、牛瘪、羊瘪、血红猪肉等民族特色的美味佳肴,迎接宾客好友,尽展侗族饮食特色。邻近各村寨的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纷纷来到岩洞观看斗牛,远方来客也纷沓而至,与当地人民欢聚一堂,共度佳节。当地村民纷纷主动、热情邀约来客到自家做客,主客在摆家常、说农事、叙斗牛、谈大歌的欢悦气氛中,边饮边侃,醇香的侗家米酒味伴随着阵阵欢笑声,从家家户户中争相传出,大街小巷的男女老少脸上洋溢着节日喜气。
在宾客酒足饭饱后,主人敲锣打鼓,牵着斗牛,开始了隆重的斗牛活动。岩洞斗牛场上,锣鼓喧天,旌旗挥舞,人群涌动、人山人海。“嗵!嗵!嗵!”三声炮响,斗牛正式开始,牵牛主人把牛一放,两头斗牛四蹄腾空,向前冲去,两对牛角啪一声响,人群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一刻,啪啪牛角声、唬唬助威声、咚咚锣鼓声、欢呼呐喊声,应有尽有。斗牛姿态形态各异,有的角角对碰,有的角勾住角,有的角勾住眼睛,有的前脚跪地,有的被打倒在地而垂死挣扎,有的打红了眼,四头牛同时头对头、角碰角,扭成一团,难解难分,头破血流,有的从上打到下,有的从河坝打到河里,水花四溅,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炎炎烈日下的酷热似乎被人们的兴奋欢乐声、呐喊、声助威声所忘却,被剽悍凶猛的斗牛所震慑,思维凝滞在这生命与力量的碰撞之中。人似乎无情却有情,对久斗不分胜负的,后生们便取来大棕绳拴住两头牛的后腿往后拉,像拔河一样,解散彼此的搏斗。人们给获胜的斗牛它披红榜、放鞭炮,以示祝贺,一天的斗牛就这样拉下帷幕。
斗牛结束,勤劳、朴实、善良、热情的侗家人,把亲友请到家中做客。晚上,小孩子们早早扛着板凳来到戏楼,等候着侗族大歌的演唱的到来。随着几位有名的歌师以一首侗族大歌拉开了庆祝晚会的序幕,晚会节目内容丰富多彩、形势多样。有歌颂侗族人民勤劳善良的、有歌颂党的丰功伟绩的、有表达男女恋情的等等;有黄发垂髫的老人和小孩,有男女青少年歌队,有中青年歌队,有老年歌队,他们演绎出一曲曲悠扬婉转,和谐悦耳的侗族大歌,如溪水潺潺,如水滴叮咚,如山林虫鸣鸟叫,阵阵激荡在这静谧的夜空,独特的侗戏也让游客流连忘返。主客欢聚一堂,唱侗歌、演侗戏、载歌载舞,领略了侗族能歌善唱,以歌传情、以歌记事、以歌交流、以歌教育的生活景象。激烈的斗牛、古老悠久的侗族大歌、宁静温馨的农家田园生活,让游客们趁兴而来,尽兴而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