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族新闻成功的一天

一个成功女人与她的工艺王国

2010-08-16 13:21:11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吴迪小时候生活在美丽的微山湖畔红荷圣地滨湖,没有任何家庭背景,矿山机械,也没有任何特殊关系,更没有雄厚的家产,她完全是靠实实在在的做事。诚诚恳恳地做人,及时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勇于创新,才拥有了“第一桶金”。

在所有的关于吴迪事迹的报道中,她的奋斗史都被津津乐道,而归纳起来就是:一个农村娃辞掉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接下来到滕州成就了自己的商贸工艺王国&mdash;—很古老的剧情,只有民族的,很现实的演绎,才是世界的!吴迪说起那段创业的日子很苦,每一份成绩都离不开丈夫的支持和帮助,只身摸抓爬滚打是不行,因为自己没有一技之长,一开始想舒舒服服地挣碗饭吃谈何容易。后来经她的丈夫指点,做起了刺绣工艺。搞工艺不是件小事,起码自己要懂得绘画、理论,历史,当初我绣一幅山水,20天才能完成,只能卖800元。绣到累时转转头活动一下筋骨,坐久了有时颈椎疼。大半天过去,新绣的线条宛如石沉大海,淹没在成千上万的针脚中。绣上一个礼拜有时看不出来图案的变化。都说刺绣是以月为单位的,一幅160厘米×200厘米的国画花卉,如三人合伙,也足绣一年做纯手工工艺品就是特别慢。按理说,一幅作品这么长时间,究竟能赚多少钱谁心理都没谱,许多人肯定会因此打起退堂鼓,可天生就不服输的吴迪并没有丧失信心,更没有动摇自己最初的选择,不知不觉地一幅幅世界名画、国画,在她几万、十几万针,针针都绣了岁月。吴迪运用乱针绣的针法以粗犷流畅的线条,一幅《朱荷碧盖》卖价3.5万元,《小桥流水》卖价1.3万元,平绣作品《青铜器》外商出口就是 6万元;《万里长城》5万元台商抢购,此工艺让人称奇,写生如画、刺绣之巧,他处所无,乃至为工艺无价。吴迪是一个依靠个人奋斗费尽周折取得成功的不凡女子,充满着时代特有的苦难和传奇色彩,其中重要的章节包括:她曾经是18岁放弃上大学的机会而从商,21岁孤身闯青岛、北京、苏州、上海,饱受了生活的艰辛和人间的冷暖,但她没有沮丧,以加工基地到农村的模式,发挥其连接市场,带动城镇下岗职工的作用,发展和扶持大户、示范户、承办分场,烘干机</a>,设立驻外办事处,进一步提高拓展工艺品加工的发展空间,发动更多的妇女群众参与工艺品加工,为市场开辟一个方便快捷的加工通道和一批规模型的加工基地,她优化服务,积极引导和牵线搭桥等服务工作,确保工艺质量的工作到位。吴迪她流露给你的,是绝对成功的女强人,幸福生活中的妻子和母亲,吴迪曾经这样忠告“年轻的有创业野心的女人&rdquo;;&ldquo;有机会一定要把握,一定要争取要不断学习。很多人能想到未必做到,能做到未必能坚持做到。必须想到做到并坚持做到。我成功是因为我坚持”。

她既抓生产,又自己跑业务,安排料源及收货,每天清晨6点钟起床,要忙到晚上10点钟以后才回家&hellip;…这样,苦苦拼搏了几年多,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打击,为了更好的积累经验,学到技术和管理水平,让全体员工刮目相看,2003年,吴迪决心大展宏图。她把家里省吃俭用积攒的钱全部用来投资,成立了一家专门加工民间工艺的企业。别看没走进大学,读书不多,但事业却给他坚毅和灵性。特别是在几年的拼搏中,她学到了许多外资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思维观念,特别是她对工艺刺绣充满了激情和灵感。为了使产品在市场上有强大的竞争力,吴迪在单位专门成立了一个产品研究开发部,用高薪请来一批这方面的人才,短短半年功夫,耗资50万元开发新产品,建立营销、信息中心,从前沿汲取更多营养,这些新开发出来的产品全部是按照传统产品标准生产,形式多种多样,在上海交易会和广州举办的旅游产品博览会上,一露面,她手工刺绣的床罩、台布、靠垫、手织坤包等,色泽淡雅,图案精美,特别是她绣的国画与世界名画,更令众多国内外商家和消费者青睐。她现场飞针走线、娴熟自如,令人刮目相看,有人当场表示要和她强强联手,由他们负责推销产品。特别是去年一位日本投资商来广交会考察,对刺绣赞赏有加,并诚心邀请她到海外投资。<br />
吴迪性格文静有一双灵巧的手。她会编织、对刺绣、特别热爱、特别执著,那些长长短短、大大小小的针用得多了,亮闪闪的,在她的手里,零零碎碎的布头,线头一片片,一寸寸都有传奇色彩,她运用得如此巧妙,总能点石而成金,使织物于平淡中透出灵动和飘逸。她每当读书看报时都做笔记,这也是必要挖掘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她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她说把触动自己心灵的故事记录下来,如同酿酒一般,在心底里慢慢发酵,可以使之发出醇厚的香味。象把中国古代的一些吉祥图案,古色古香,著名的油画、山水、动物,植物相结合,制作出有大自然感觉的刺绣作品。

吴迪很精通传统工艺,她讲,我们不能把刺绣看成商品,绣是一种艺术,是把刺绣晋级为高档的艺术品,是国家级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目前国家紧急保护的民间艺术,必须先立足于民间,占领市场,才能技艺繁荣。

一个成功的女人背后肯定会有一个成功男人的支持,她的先生李森,则是另一个传奇故事。偶然的机会他当了兵,随后他成了小有名气的某报社特约记者,在军中并自学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公共关系专业,他的简历上写着电子对抗:某集团美术书法发展商。几个职业集中在一个人的人生中,看世事无常,看沧桑变化,也看出她先生支持的天分和灵性。十几年前从部队转业纵身投入商海,1989年尽管已经稍有积蓄,在家乡人眼中李森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万元户&rdquo;,但他还是不敢乱花钱。1999年从某集团单位辞职,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放弃了这个令人当时羡慕的工作,决定再次下海,开始了他从商的生涯,涉足于项目的投资、经济咨询和商务策划等工作,吴迪讲的很开心,成功是一个做事用心,是他的市场眼光独到,是他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推崇和热爱,很多时候更是一对夫妻亲密无间配合的结果,一个人的智商是天生的,不太可能发生改变,人与人的交往,包括夫妻的结合生产的相互影响主要是对情商的改变。所以说,有时候一个项目还真需要几个人的同心协力,这样往往能产生更大的聚合力量。特别是在创业初期,在丈夫影响下应该组合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可以更好融合地发展。塑造出一个完整的“我&rdquo;。创业并不是冲动,不是意气用事,而是经过充分准备之后的奋力一搏。

     越民族的东西越赚钱,尽管吴迪的刺绣品牌在上海、广州、北京、青岛越来越想吃,可她并不知足。她讲到竹简、木刻、古玩、墙面的唐诗宋词,清一色的刺绣艺术更洋溢着一种古朴的风格。刺绣工艺不仅仅是独特艺术,还应含有文化底蕴和附加值。借民族工艺一炮走红,主要是闯出一条新路,越民族的人们就越喜欢,尤其是外国人,吴迪决定开始做中式刺绣,在复古的基础上融入时尚的元素,可真是“一针一线,财富无限。&rdquo;在谈到哈尔滨、西双版纳、重庆是民族工艺的集散地,吴迪会经常往那边跑,看样式,抓流行趋势。就如2001年上海举行的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身着唐装出席会议,一夜间全国兴起唐装热一样,吴迪的传统工艺一时间也顾客盈门,声名鹊起。&ldquo;和谐社会,时和年丰,我们觉得将这些概念应用到传统工艺上,肯定有卖点。&rdquo;明确了方向,吴迪工作重点放在人员调整上,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改变销售策略。小小的传统工艺品牌也要争取在大型工艺博览会上&ldquo;露脸”,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展示新品,吸纳更多的国内外客户。<br />
本报记者另据《信息与市场》2006年3月17日行业聚焦报道:《中国家纺产品最具开发前景&mdash;绣品市场价格在最近5年内要攀升10倍》。刺绣是民间工艺,在装饰品中最受欢迎,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一副小小的双面绣价格都在数千元。中国工艺品行业协会负责人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表示乐观。他说:中国的工艺品行业发展,真正驶入快车道是最近几年的事,手工工艺品,特别是刺绣工艺产业的春天到了。吴迪在丈夫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奋斗拼搏,赢得今天这样火红的局面实属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她走自主创新之路,才有今天站稳市场的制胜法宝,她的行业创新还任重道远。推陈出新满足不同文化的多样性需求,使她的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她的成功顿时成了当地的风云人物,也吸引了一部分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上门咨询的人络绎不绝。影响了全国各地,每天有数百个电话向她咨询,或拜师学艺,加强业务方面的合作,有萌生自办加工厂加工销售工艺品念头的专门登门,请教合作,精明的人士中发现工艺品利润十分可观,吴迪都会热情接待,尽量让客人满意而归,她笑着说,对于刚刚富裕起来的老百姓,开始有了对美的追求,这证明“一个古老的行业开始复苏&rdquo;。

吴迪爱吃苦,恳奋斗,勤拼搏创新,影响着追求成功的所有人士,不仅如此,也给她带来了很多客户,使吴迪工艺社的产品销量猛增,周边地区的劳动就业部门的干部也被惊动了,开始上门主动跟她商谈劳动就业合作,走分散加工,统一销售的自主创新之路,缩短了市场与生产基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也为工艺品后来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据本刊记者了解,吴迪在为工艺品市场繁荣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吁请工艺品行业要加强道德自律,尽快提升产业层次,工艺品行业是一个文化业,因其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巨大商机而且有强大的生命力,工艺是无价的。工艺品行业在经历萌发期、发展期、飞速发展期三个阶段的演变,吴迪表示今后要成为外贸出口大户,并赚取到可观的利润,由此她吹响了进军工艺品市场的号角。如果说吴迪工艺品社的发展,思路对相关企业颇有几分启迪作用的话,那么深挖工艺的文化内涵,提高其技术含量的做法,则为相关部门或企业提供了另一个佐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各民族这间的文化融合加速,中国在吸收西方优秀文化的同时,西方文化也加速了与东方文化的交叉,中外文化年活动是有力的商机,文化的交融上,将带动具有明显文化特征的工艺品行业的发展,她正是把握了这一发展态势,在继承和发扬的同时,突破传统工艺制作方法,研制开发带有西方文化特征的工艺品,肯定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工艺品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吴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靠价格竞争,企业只能获取一时的利润,根本之策在于走自主创新之路,横向合作,这是长远发展之计。吴迪在创业初期,也寻找到几家公司。一见面都心存戒心,人人都怕上当受骗,学了技术,自己发展,他们多了一个竞争对手,那家企业规模很大,吴迪第一次前往时便遭到拒绝,连老板的面也没见着。事后她调查得知:年轻的她,别人不信任她的经营能力,而且对现今的技术保密不外传,这样的大公司对外来人员都会颇有偏见,锁定目标后,吴迪无论中午、下午,都到该公司餐厅去吃快餐,并借机搭话,不到一周便混熟了,有位科员就让他看看自己带去做好的产品。推荐给老板,不少人都觉得这家公司太难,功吴迪放弃。可她回答得非常干脆:我就&lsquo;瞧上你们公司了,一定取得成功!半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在一位混熟了的一位职员中得知,老板答应可以和吴迪见次面。&rsquo;

一见面,老板便出言不逊:“我知道你的用心,是想来学我们技术的吧。我出于你对工艺的执着才见你一面,但你要知道,我公司是江南知名企业,加工商都是集团企业,你一个小工艺社,怎么可能成为我的合作伙伴?&rdquo;吴迪平沉住气,不卑不亢地回答道:“民间有句谚语,叫做&lsquo;小蛇能吃大象’,意思是表面看来小的东西其实有很大的能量,我单位虽小,但发展不可限量。况且做生意是互惠互利,并不在于公司大小,国有企业个人有能力不是一样买断吗,再说我们加工的质量很好……”那是一次心灵和智慧的较量,双方唇枪舌剑,谈了近3个小时。最终,骄傲的老板被吴迪说服,和她签订了每年加工700万件工艺的合同。

从此,吴迪与其他公司的签约信任度大增,她的加工业越来越大,在各地发展成一项产业。给失去者带来财富,让剩余劳力有事可做。吴迪谈到&ldquo;做生意,很重要一点就是不熟不做,这么多年来她一直都在做商业,还有一个原则,无论哪种投资都要控制风险,投入资金不要超过自己承受的范围,吴迪告诉记者,每次进入一个新的工艺开发,她都要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否则决不涉足。在说起她的创业,她只是笑笑,她对别人说:&ldquo;生活有时就是加减法,以前那些年,我减去了学业,减去了工作……现在,我开始做加法,丈夫是我最大的加法。&rdquo;听了她的话,真的没有什么好说的,人生许多道理,都被她一言道尽。生活的确像加减题,有加法,也有减法,加加减减,反反复复。一个人只有在做减法的时候,不气馁不退缩,人生的道路才会越来越宽。记得与认识吴迪的几个朋友了解到,&ldquo;我们太崇拜她了,她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女人。&rdquo;“天迪是个疯丫头,她的想法跟我们的想法不一样,吴迪谈到,我不能跟他们一样,我要是跟他们一样,我做的事就不可能与众不同。&rdquo; 工艺来源民间,恰恰农村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把产品分散到各家各户加工,按期收货,现款结算,每个月利润都在1600元左右,给她绣花的各地妇女也成倍增加。这一切都为她提供了一个扩大生产规模的好机会。在吴迪的&ldquo;发家史&rdquo;中,准确的市场判断和社会资源是缺一不可的,而市场头脑是不可仿效的,跟风她的很难做到这一点。吴迪已经拟出计划,准备在近期前往德国考察,如果合作成功,她的绣品事业,将进军欧美市场,到时与其他绣品一比高低。

她的事迹告诉我们:成功的女人背后有一个好丈夫,象神话中&ldquo;双剑合壁”的两者合拍,发挥更大威力一样,是英雄,终有用武之地!无论你是什么身份的人,无论你身处何方,也不管你是女人或是男人,只要努力拼搏,就会成为跌倒了再爬起来的,商界英雄!创业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主动地为自己工作,这是吴迪的座右铭。她的工艺品项目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充满发展巨大潜力的市场。在这个每年数千亿的市场海洋里,伴随着中国世界文化年的商机浪潮。吴迪的坚毅和灵性把滕州市群英商贸工艺社,用针针线线绘制出更辉煌的明天。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