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文化路上的歌者

2012-09-22 12:44:31 作者:雅安日报 来源:杨瑞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

 比赛现场  

  “肯定是职业歌手。”  

  “表演很专业,绝对经常参加商业演出。”  

  “《唤魂》真有穿透力。”  

  ……  

  日前,四川首届传统民歌大赛雅安分赛区赛场,来自石棉县的“木雅之子组合”伴着低沉的铜钦长号声,用古朴苍劲的歌声震撼了现场观众和评委。

  4日,记者在市文化馆看到了该组合的履历:  

  “2012年8月,在喜迎十八大石棉县首届民歌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2012年9月,四川首届传统民歌大赛雅安赛区选拔赛中获得特等奖”。  

  除此以外,就个人而言,26岁的索朗和27岁的洛桑尼玛从未获得过任何比赛奖项,就职业来讲,索朗是装修工,洛桑尼玛是司机。  

  与“职业歌手”不沾边的两人,能取得好成绩,不仅因为他们是民歌爱好者,更因为他们是木雅之子,正在践行着实现弘扬古老木雅藏族文化的理想。  

  作为古老民族后裔而自豪  

  “我们是木雅藏族后裔,生活在石棉县蟹螺乡猛种村。”洛桑尼玛和索朗总是骄傲地介绍组合名称的由来。  

  他们向来以自己是古老民族——木雅藏族的后裔而骄傲,更因自己是四川省第三批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定委员会评定的“尔苏、木雅藏族歌舞之乡”的一份子而自豪。  

  “我们从小就生活在歌舞的海洋中,还没学会说话就已经学会了唱歌,还没学会走路就已经学会了跳舞,不管种田耕地还是婚丧嫁娶,我们都要唱歌跳舞,唱的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歌。”洛桑尼玛说。  

  索朗向记者说到,他俩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学会《唤魂》这首歌,只记得还在穿开裆裤的时候就已经能唱了。  

  “蟹螺乡猛种村的村民个个能歌善舞,索朗和洛桑尼玛不仅是其中的佼佼者,更重要的是两人多年在外打工,旅居的经历使他们对发扬传统的木雅藏族文化有了独到的认识,他们爱唱原生态的歌,更爱弘扬自己家乡的文化。”石棉县文化馆老师介绍。  

  发扬木雅藏族文化的践行者  

  虽然洛桑尼玛和索朗的参赛经历简单,但是二人却一直走在弘扬木雅藏族传统文化的路上。  

  几年前他们与村子里另外三个藏族小伙自发组成了一个藏歌组合“喜雅勒”。  

  县上有宣传木雅藏族文化的活动,喜雅勒都积极参与。由于报酬微薄,渐渐地,喜雅勒成员除了洛桑尼玛和索朗都不再去义务表演,后来喜雅勒自动解散了。  

  “唱木雅藏族民歌的目的不是挣钱,是发扬文化,这是我们作为木雅藏族后人的责任。”索朗严肃地说。  

  “好听的歌,好看的舞只藏在村子里,实在太可惜了,我们想让外面的人都知道木雅藏族的文化,每次听到外人赞美木雅藏族的歌舞好,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幸福。”洛桑尼玛实诚地对记者说到。 

  2012年7月,一个给他们发扬木雅藏乡文化绝佳机会摆在了面前——四川省首届传统民歌大赛各区县选拔赛。在外打工的二人听到报名信息以后做出决定,他俩以组合形式报名,认真准备,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  

  为了在参赛时能更加突出木雅藏族的符号,二人经过一天一夜的商量为组合取了个响亮的名字“木雅之子”。  

  报名已定,接下来筹备比赛,在全国各地奔跑的货运司机洛桑尼玛和在市区家装工程施工方面小有名气的索朗毅然决然地放下手中的赚钱行当,回到石棉,全身心地投入到排练中。    

  “每天会在洞子里排练三四个小时,等太阳下山了又到山顶上去唱两三个小时。”索朗说到。  

  “还没开始唱和跳,汗水就已经把衣服浸湿了,但是,这对我们来说不是问题,赛出好成绩,把我们的木雅藏族文化发扬出去,平时多出点汗算什么。”洛桑尼玛说到。



 

上一篇: 武当山原生民歌大赛:展现最纯正的民歌

下一篇: 活化传承,让建始“丝弦锣鼓”大放异彩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