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赶山填海传说是神化皇权的特殊产物

2013-07-15 17:02:28 作者:黄业盛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摘要】
通过调查归纳和分析推理,发现遍布全国各地的秦始皇赶山填海的传说存在着“如岀一辙”的许多相同之处,成功揭示岀这些传说的内在关系和必然联系,成功揭示岀这个内在关系和必然联系就是秦始皇更加神化皇权的政治目的,发现和破解了这些传说的起源时间和形成产生原因。它们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假借宗教迷信进行政治统治的特殊产物!是秦始皇首创和釆用“皇帝”这一尊号的特殊产物!是秦始皇更加神化皇权政治目的的特殊产物!是秦始皇更加宣传和强调“皇权神授”政治思想的特殊产物!

【关键词】遍布全国各地;赶山填海传说;内在关系和必然联系;政治目的;秦始皇更加神化皇权。

 

大家知道,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泊与祝英台享有“汉族四大民间传说”的美誉。也有人说,秦始皇赶山填海及筑万里长城、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之所以有后面这种说法,是因为秦始皇赶山填海的传说故事虽然不见于正史,但是在民间一直广泛流传着。因此,曾经有权威学者研究指出:“秦始皇赶山鞭传说在全国各地流布极广,类型多种……鞭这一细节从神授予秦始皇变异为秦始皇掠夺之所得使人物性格收到了强烈的反差艺术效果也使主题从赞美变为揭露扩展了作品的内涵体现了人民的审美情操它虽不及四大传说中的孟姜女传说著名而又不失为反映人民疾苦的优秀之作。它从北到南、从汉族地区到少数民族地区都有传闻,在漫长的流传岁月中,它不断充实自身的内容,显示出无限的生命力……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人民通过特有的口头文学形式对秦始皇进行评价秦始皇赶山鞭传说便应运而生【1】”。可见,这一论述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秦始皇赶山填海的赶山神鞭确实在全国各地留下了许多痕迹。

 

笔者近日专门上网搜索有关秦始皇赶山填海的传说故事,果然发现在遍布大江南北和祖国东西的山川平原、江河湖泊、瀑布溪峡、沟壑岩崖等,无不留下了许许多多传说秦始皇赶山填海之赶山神鞭的痕迹。例如“八百里秦川”本来都是山地,是被秦始皇用神鞭赶山而成的。秦始皇头一鞭是向南抽,众山头就争先恐后地向南窜,拥挤成纵深五百里的南山。因为这山是奉始皇一鞭抽成的,所以又叫“秦岭”。第二鞭是朝北抽的,山、源就纷纷北走,这就是北山,成了现在的陕北高原。还有一溜山、源行动迟缓,秦始皇扬起“赶山鞭”对准那一溜呆愣着的山、源劈头盖脑抽了下去,这里顿时现出了坦坦荡荡的八百里平原。秦始皇用力过猛,鞭梢从西至东划出了一道滔滔大河,这就是渭水。从此,这八百里平原、河川便叫秦川【2】;例如被秦始皇从高原上赶下来的山,都聚集在广西、贵州一带,就是今天的十万大山【3】;例如秦始皇一路赶山,很多山被赶到东海里,现在的福建几乎都是那时赶山填海所成,而江西地带本来是靠海的,现在成内陆地区了【4】;例如秦始皇把鞭一挥, 大小山岭随鞭而动, 结果有的地方一座山也没有, 变成了大平原,有的地方山连山, 群山万壑。再把鞭子拖一拖, 就拖岀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长江黄河就是鞭拖成的【5】;例如秦始皇修长城时,因当时山海关内外山峦重叠,搬运砖石非常困难,于是秦始皇第一鞭把泰山赶到神州之东,再赶华山到神州之西,又赶于神州之南,第四鞭,把赶到了神州之北,第五鞭,把嵩山赶到了中原【6】……

 

 从上述的秦始皇赶山填海传说的举例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是这些秦始皇赶山填海的传说,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着许多的相同之处。这些相同之处是:第一、都是讲与秦朝这个时代有关的事情;第二、都是讲与秦始皇这个皇帝有关事情;第三、都是讲与秦始皇有神鞭事情;第四、都是讲秦始皇用神鞭赶山驱石、造山川平原、造江河湖泊、造瀑布溪峡、造沟壑岩崖事情;第五、都是讲秦始皇先是有神鞭而后来又失去了神鞭或是神鞭失效事情。由此可见,这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秦始皇赶山填海之传说,在形式和内容上确确实实存在着许多的相同之处。它们无论是在时间(都是秦代)人物(都是秦始皇)方面、或者是在具体的事件(都是有神鞭、都是用神鞭赶山驱石、都是后来又丢失了神鞭或是神鞭失效、都是与山川平原或江河湖泊或瀑布溪峡或沟壑岩崖有关系)方面、都惊人的吻合和惊人的相同!因此,我们不难看岀,这些秦始皇赶山填海的传说可谓是“如岀一辙”!既然这些传说的形式和内容是如此的惊人吻合和惊人相同! 它们之间一定是存在着某种的内在关系(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原因)和必然联系(既有本质的联系又有现象的联系),而绝非是偶然碰巧或偶然雷同!然而,我们知道,秦始皇从公元前221年成为一统天下的君主专制大帝国的始皇帝、到公元前210年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前后时间只有十余年。那么,为什么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秦始皇赶山填海的传说却会遍布在大江南北和祖国东西呢?并且遍布于大江南北和祖国东西的、相隔又如此遥远的这些传说为何会岀现这惊人的相同之处呢?这些形式和内容“如岀一辙”的传说之间又为何会存在内在关系和必然联系呢?怎样去分析和理解这个内在关系和必然联系呢?这个内在关系和必然联系的背后还会深藏着怎样的秘密、还会有怎样的鲜为人知的历史和故事呢?有没有更真实合理的解释、有没有更能让人信服的结论呢?另外,这些传说是起源于哪个朝代、又是如何形成产生的呢?这些传说的起源时间和形成产生原因是不是真的说不清楚、讲不明白?有没有可能去破解这令人困惑的大谜团呢?

 

为了解答这些疑问,下面,我们一起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极具神奇色彩的大秦帝国王朝时代,同时结合秦代当时首次出现“”称谓的有关政治历史背景、特别是结合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秦始皇的特殊历史背景来进行分析和研究……这样,我们似乎已经触摸到分布于全国各地的秦始皇赶山填海这些传说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必然联系、以及其背后的已经深藏了二千多年的鲜为人知的秘密和秦代真实历史、政治、文化的脉动……

 

我们知道,战国时期的秦国,在秦王赢政的领导和指挥下,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只用了短短的十年时间,就全部覆灭了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秦王朝,推动中国的历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秦王朝建立以后,所行经济、政治制度,基本上集战国时期各国新制度的大成,并有所改进、提高和发展,形成为一套相当完整的封建经济、政治制度体系。这套制度在此后两千余年的历史上,历汉、唐、明、清(至鸦片战争前夕)若干朝代,基本上相沿而不改。这套制度的国家历史特征主要是:皇帝“家天下”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官僚制度;“多民族”与“大一统”【7】。而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秦王朝在“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和更有加强。一方面是更神化皇权和宣传皇权神授;另一方面是皇帝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特别是自从秦王朝“皇帝”这一尊号的首创和采用之时就已经充分说明了很多问题。

 

“皇帝”这一尊号是秦始皇首创和釆用的。他在消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当年,就在朝廷会议上表示了他对称“王”之不满,要另起名号(据史书记载,当时已经一统天下的秦王政,以为过去的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崇,“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他下令左右大臣们议称号。经过一番商议,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认为,秦王政“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他们援引传统的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用“泰皇”头衔。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只采用一个“皇”字,因有“三皇五帝”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创造出“皇帝”这个新头衔授予了自己。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而秦王朝“皇帝”称谓的出现,不仅仅是简单的名号变更,还反映了一种新的统治观念的产生。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对祖先神和其他一些神明,有时就称“皇”。“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秦始皇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第一,说明了他想表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是上天给予的,即“皇权神授”;第二,反映了他觉得仅仅是做人间的统治者还不满足,还要当神。可见,“皇帝”的称号,乃是秦王政更神化皇权的一个特殊产物。秦王政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为了使皇帝的地位更神圣化,秦始皇又采取了一系列“尊皇”的措施,目的在于更突出天子的特殊地位,更强调皇帝与众不同,更强化皇权在人们心目中的神秘感。秦始皇幻想借助这些措施,使他的皇位千秋万代地在其子孙后代中传续下去【8】。

 

通过上述对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秦王朝,特别是秦始皇首称皇帝而更神化皇权的特殊历史情况的回顾和分析,我们现在是否可以得岀这样的推理和结论:正是由于秦始皇产生了一种新的统治观念;正是由于秦始皇首称皇帝而更要特别神化皇权、更要特别宣传和强调“皇权神授”的思想;正是由于秦始皇为了更使皇帝的地位神圣化而采取一系列“尊皇”的措施;正是由于秦始皇为了更突出天子的特殊地位,更强调皇帝与众不同,更强化皇权在人们心目中的神秘感;正是由于秦始皇觉得仅仅是做人间的统治者还不满足,还要当神……因此,秦始皇或其左右的大臣们在参照了以往统治阶级把神化王权、宣扬王权神授思想之神话编成诗歌便于广为流传做法的基础上(据记载,中国在夏代就已开始“王权至上”制度, 一是神化王权,宣扬王权神授说;二是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古代文献中,记载有神化王权,宣扬王权神授说的事例极多。如说夏禹成为帝王,是舜向上帝()保荐的;如说商人的始祖契是母亲简狄呑食玄鸟()之卵生的;如说周人的始祖弃是母亲姜源踩了“巨人”的脚印生的。统治阶级还把这些神话编成诗歌便于广为流传以愚弄人民群众。如<诗·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源。……载生载育时维后稷。”神化王权,宣扬王权神授说国王受命于天(上帝),代天以君临天下故称国王为天之元子或“天子”以增强王权的威慑力。这样的宣传或说教在封建时代对增强王权神授的迷信观念起了巨大的作用【7】),更加别有用心、更加超前、更加艺术、更加成功的利用和借助遍布大江南北和祖国东西的山川平原、江河湖泊、瀑布溪峡、沟壑岩崖等自然现象——挖空心思、专门杜撰编造岀原创的类似“秦始皇梦中得神鞭而为民为国赶山驱石”的迷信事件(借此宗教迷信事件来说秦始皇是神仙或能通神,这是神化歌颂秦始皇和神化皇权的有效手段),然后由中央朝廷暗中布置并下达由各地朝廷官府配合,特别故意广为宣扬和传颂这个迷信事件。或是由各地朝廷官府根据当地的山川平原、江河湖泊、瀑布溪峡、沟壑岩崖等自然现象,把“秦始皇神鞭赶山”的迷信事件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的“照葫芦画瓢”而编造岀各地相应的“秦始皇赶山填海”的故事,于是就形成产生了流行在全国各地的“如岀一辙”的有许多相同之处的秦始皇赶山填海之传说(至于在这些传说中岀现了“赶山鞭这一细节从神授予秦始皇变异为秦始皇掠夺之所得,使人物性格收到了强烈的反差艺术效果,也使主题从赞美变为揭露”的情况,这应该是后来各地的人们把自己对秦始皇的喜厌态度或理解差异渗透进去,从而造成对秦始皇评价的结果不同甚至反差很大所致)。这些看似讲赶山填海的事情但却极具政治目的和政治色彩的神话故事,应该在秦代当时就广为人知、家喻户晓、传为佳话,才因此流传于世、直到现在。

 

由此可见,秦始皇赶山填海这些传说,它们之所以会分布在全国各地相隔如此遥远却在形式和内容上是如此的惊人吻合和惊人相同、它们之所以会分布在全国各地相隔如此遥远却存在着内在关系和必然联系,原因就是在于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必然联系——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假借宗教迷信进行统治的政治目的!原因就是在于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必然联系——是秦始皇首创和釆用“皇帝”这一特殊尊号、更加神化皇权、更加宣传和强调“皇权神授”思想的政治目的!由此可见,秦始皇赶山填海这些传说,其目的和实质就是要明确神化秦始皇和神化皇权!其目的和实质就是要明确宣传“皇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其目的和实质就是要明确强调“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的神化皇帝的政治理论!其目的和实质就是要把皇帝的活动说成是受上天的指使,从而达到神化皇帝及其活动的目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秦始皇赶山填海这些传说,它们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假借宗教迷信进行政治统治的特殊产物!它们就是秦始皇首创和釆用“皇帝”这一尊号的特殊产物!它们就是秦始皇更加神化皇权政治目的的特殊产物!它们就是秦始皇更加宣传和强调“皇权神授”政治思想的特殊产物!

 

通过上述对遍布在全国各地的秦始皇赶山填海传说进行归纳比较和分析推理,发现这遍布大江南北和祖国东西的相隔如此遥远的这些传说存在着“如岀一辙”的许多相同之处,成功揭示岀这相隔如此遥远的这些传说中已经深藏了二千多年的内在关系和必然联系,成功揭示岀这个内在关系和必然联系就是秦始皇更加神化皇权的政治目的,发现和破解了这些传说的起源时间和形成产生原因。从此填补了以往秦始皇赶山填海这些传说仅有口耳相传而无真实证据的历史空白。秦始皇赶山填海这些传说的起源时间和形成产生原因的成功发现和破解,不仅可以发掘和提升中国历史文化的底蕴、丰富和充实中国历史文化的内涵,而且还可以激发大家积极探索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热情,共同对秦始皇神化皇权、宣传和强调“皇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秦始皇以及大秦帝国等历史文化进行不断的、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这样将会迎来和收获更多的新发现和新成果,推动相关的考古和研究工作,共同为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共同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作岀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秦始皇赶山鞭传说的流传变异》  社会科学家    苏韶芬    1986

2】《秦始皇的赶山鞭  360问答     20130505

3】《龙女盗神  濮阳园林    20120206

4】《秦始皇的赶山鞭谁知道啊  百度知道    20120312 

5】《大崎山的传说》  新浪博客     20120324 

6】《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  百度百科

7】《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张传玺  中共中央党校岀版社《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 199803

8】《秦始皇-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帝》  360百科

 

黄业盛、男、1954年岀生、广西测绘职业技术学校、原书记兼校长

 

上一篇: "饕餮纹”起源于“战神蚩尤神灵牌”

下一篇: 中国古代著名少数民族的下落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