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古城龙舟文化的历史渊源

2013-10-30 09:28:13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镇远古城龙舟文化的历史渊源

    从沅江带来的古湘楚文化与镇远苗、侗等土著文化交融。同时,“远镇一方”的镇远,曾是连接中原与西南边陲的军事要道,因武而建,因武而兴,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酿造了独具魅力的镇远文明。

    1957年之前的数百年间,镇远长期为府、州所在地,是黔东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千百年的历史沉淀,镇远已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融合、文化融合的地方之一,被旅游专家称为“世界民俗文化保护圈”。

    “南人善舟,北人善马”。镇远端午赛龙舟活动历史悠久,享有黔中大地“龙舟之乡”和“龙舟文化策源地”的美誉。早在战国时期,镇远就属于楚国管辖的地方,楚风盛行。相传在汉朝时期,镇远民间就自发组织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活动,至宋朝已经很兴盛。宋代朝廷追封屈原为忠烈公,并下诏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谕令各地官府组织赛龙舟。明代“镇远府端阳竞渡,府临河水,舟楫便利。拽船争先得渡者,是岁做事具利焉。”(《贵州通志》)。清乾隆《镇远府志》也记载:“划龙船,以木雕龙头、龙尾,系于船之前后,放乎中流……”。民国时期官府也专门组织过镇远龙舟大赛。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赛龙舟活动最为活跃。截至今年,镇远男子、女子龙舟队先后13次代表贵州省龙舟队在国家级、国际龙舟比赛中获奖。

    端午赛龙舟的来由,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是在我国江苏、上海、浙江一带认为端午是纪念伍子胥;二是浙江的东部地区,把过端午看着是纪念孝女曹娥、三是来源于贵州古代苗民保为儿子复仇的故事……但时至今日,镇远民众最为称道的还是承汩罗遗风、哀屈原之死与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两方面,尤以纪念屈原以及学习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要。

    民国时期,官方及民间举办的龙舟赛事也绵延不断。据镇远县档案馆资料记载:为筹备民国三十二年(1943)端午节龙舟赛事宜,六月二日下午一时,由省立镇远民教馆馆长张家骞、县政府秘书长张文钦召集各界人士在县党部开筹备会议,形成五项决议:1、大会定名为镇远县各界三十二年度划船竞赛大会;2、大会设救护、纠察、总务、宣传、评判五组;3、筹备会推选何禹门(县党部书记长)、李琢元(商会会长)、张学骞(民教馆长)等七人为奖品征集人;4、经费由“七.七”献金中动用三百元(国币);5、竞赛日期自六月七日(五月初五)起至九日止。”抗战时期仍有此赛事,可见其深厚的群众基础。

    改革开放,给复苏了的赛龙舟传统体育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20多年来,镇远男子女子龙舟队先后13次代表贵州省龙舟队在国家级、国际龙舟比赛中获得奖项。

上一篇: 唐代的竞技体育与帝王明星

下一篇: 记者亲历北平解放:故宫小九龙壁差点被毁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