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少数民族服饰制作技艺世代相传”-民族文化传承人罗婷

2015-11-02 20:54:37 作者:阳化杰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在贵阳市为数不多的“民族文化传承人”中活跃着一位女士——罗婷,她不仅是“民族文化传承人”,还是我省比较典型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头人”。
 

\

                                                罗婷(左)与其姑妈在研究新织布图案

 

\

手把手地教

 

\

学员学习画板

  

    在贵阳市为数不多的“民族文化传承人”中活跃着一位女士——罗婷,她不仅是“民族文化传承人”,还是我省比较典型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头人”。
    走进花溪区青岩古镇,一条新建街道的侧边有个广场,约半个足球场大小,很干净,给人新颖惬意的感觉。广场边,一栋两层楼高的房子前面竖挂着“贵阳婷婷职业培训学校”牌子,金黄色的楷书大字与古色古香的墙面装饰相得益彰,格外引入注目。这里,就是罗婷女士的创业临时根据地。
    整栋房子虽然面积不大,但在罗婷的精心布局下,显得井井有条,生意盎然。一楼共有5间店面,从左至右分别是“手工银饰坊”、“手工刺绣坊”、“布依枫香染坊”、“手工织锦坊”、“手工织布坊”。可以说,贵州各少数民族服饰及银饰成品在这里应有尽有;二楼的5间均是办公室。这里,就是“贵阳婷婷职业培训学校”的办公区域和罗婷民族服装厂服装成品最集中的展销区。
    在校长罗婷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整个展销区,各具特色的贵州少数民族服饰及其饰品、背包、手机袋等,琳琅满目。罗婷介绍说,“这里是去年才租下来的,作为临时的办学场地和展销点。”
旁边的另一栋大楼,则是罗婷租用的教室。偌大的租用场地,看来租金不菲。“在这栋房子的后边还另外租有教师宿舍和学员宿舍及食堂,每年花费在这些方面的开支就得百万元以上,少了就无法运转,难啊。”罗婷诉苦道。

 

艰辛创业路

    谈起罗婷传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之路,可谓一路风雨一路歌。1993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服装系服装设计专业的罗婷,谢绝京城多家服装公司的高新聘请,也放弃到惠水县民中任教的毕业分配,毅然决然投身商海,只身返回贵阳创业,创办少数民族服饰培训学校、创办服装生产厂,以此传承少数民族服饰技艺。
罗婷回到贵阳后,正值国有企业改革,许多不景气的国有企业纷纷面临破产或被兼并。那时,贵阳衬衫厂有许多空闲房子。罗婷便在那里租下了两间闲置的厂房办起了服装培训班,又借来两台缝纫机作为培训教具,花了300元钱在贵州广播电视报的夹缝里刊登招收学员的广告。不久,有16名学员前来报名。这样,罗婷的服装制作培训班就这样开班了,也跨出了她人生创业的第一步。
    然而,创业并不那么简单,尤其是对于刚从学校毕业,没有资金基础的她,谈何容易。为解决创业资金,罗婷采取办学与办厂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开办服装技艺培训来积累资金和蓄备人才,与此同时寻找服装订单进行生产。
罗婷说,起初学校叫“贵阳婷婷时装培训部”,1998年第一次换证时,改称“贵阳婷婷时装艺术学校”,2005年第二次换证时,又叫“贵阳服装职业培训学校”。“‘贵阳婷婷职业培训学校’这个校名是 2009年第三次换证时更改并使用到现在的。”罗婷说。
   由于找不到适合的办学、办厂场所。罗婷的学校、工厂先后多次搬迁,个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单从校名的几次更改,就知道她创业的艰难。罗婷说,“由于政府方面一直没有给我落实办学用地,所以自从办学初期到现在一直都是租用别人暂时闲置的房子办学,租期一到,又不得另行搬迁,先从贵阳衬衫厂搬到河滨公园,后又搬到马王庙,再搬到惠水、青岩等地,不但辛苦不说,每新搬一处又得增添许多设施,既浪费资金,也浪费了许多时间。” 
“虽然办学路上很辛苦也很辛酸。可是,当看到毕业出去的学员发来的就业成功的喜讯时,也感到满足和欣慰了。”罗婷说。

 

桃李天下芳

    罗婷的服装培训学校,开设有剪裁、制图、打板、推板、服装设计、饰品、刺绣、挑花、蜡染等科目,囊括了整个服装制作工艺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服饰制作工艺流程,同时还有生产工厂,是教学与实习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在这里,既能学到流行时装的制作,又能学习少数民族服装的制作。来这里的学员,没有一个不喜欢的。
在罗婷2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员除来自本省外,还有来自广西、湖南、四川、重庆等地的。从她那里毕业出来的学员如今已达万余人,其中的大部分是来自贵州农村的妇女。学成后,她们在家里利用闲时制作少数民族服装,罗婷服装销售公司又统一收购。这样,既解决了她们的销售之忧,也增加了她们的收入,实现了农村妇女在家就业。其中,许多学员在服装行业还占有一席之地。
    学员中,比较成功的有来自长顺县白云山镇的杨林,这位出生于农村,97年高中毕业后因考不上大学的男孩,正在他人生迷茫之际,偶然在贵州广播电视报看到罗婷服装培训班招收学员的信息后便前来学习,98年学成后学校介绍他到贵阳鑫科服装厂上班,他在那里整整干了8年,从基层干起一直当到部门经理。稍有积蓄后,08年他自己开办服装厂,如今,他每年的销售额就达200多万元。
面对记者,杨林还显得有些腼腆。他说,“要不是当初选择到罗婷服装培训学校学习服装制作技术,哪会有今天的成就啊。”
    现在在花溪区湖潮乡开服装店和服装加工一条龙的陈兴媛女士,她是2000年到罗婷服装培训班学习的,学成后先到神鹰服装厂当质检员,后又到广东打工,也是在服装厂从事质检员。有了积蓄后,凭所掌握的服装制作技艺,回到家乡办起了名叫“馨园家坊”的集服装设计、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店面,生意很好,成了当地有名的返乡创业农民工。
    看着货物充盈的店面,陈兴媛高兴地说,“当年初中毕业后,父母不让读高中,看着别人纷纷到省外打工去了,想去打工又没有路费,只好到罗老师的服装学校学做服装,不想真的走对路了。”
陈兴媛说,她在婷婷职业培训学校的同学中,来自湖南的郑华燕学成后,也回到湖南老家办厂去了,还有彦玉莲,现在也到福建开服装厂,生意都很好。
    又如贵阳的庞倩敏,在婷婷职业培训学校期间,她就开始借用学校开办服装加工厂,召集学员来给她当工人。她先从给亲戚朋友免费做服装开始,然后从低收费到收高费,慢慢打开销路后便在贵阳蔡家街开办了加工厂和销售门面,如今,办起了“漂亮女人服装公司”,年产值达500多万元。
这样从罗婷服饰培训班出来的学员事业有成的不胜枚举。如今,罗婷的职业培训学校已经成为贵州省扶贫办“雨露计划”、贵州省农委“阳光工程”、贵阳市人社局“创业就业”培训中标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之一。
罗婷创办的服装培训学校,不但在贵阳办得风生水起,在惠水的教学点也口碑很好。早在2006年时就被共青团黔南州委、黔南州农办、黔南州扶贫办、黔南州人事局、黔南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授予“黔南州共青团服务促进农村青年外出务工转移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被贵阳中华职业教育社授予“优秀团体社员学校”荣誉称号。
2009年,在我省举办的“返乡农民工创业颁奖大会”上,时任省委副书记的王富玉握着罗婷的手,亲切地对她说,你的学校让许多农民找到了谋生技能,你给政府分担了不少的社会责任,党和政府要感谢像你这样的创业带头人啊。
2010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大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在给罗婷颁奖后说,你是布依族女孩创业家的代表,好好干吧。
如今,罗婷的学校已经成了“贵阳市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基地”、“贵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实习基地”和“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
2012年4月,在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荐活动组委会上,罗婷的少数民族服装设计获得了“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西南赛区产品创意优秀奖”。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武鸿麟到她的学校调研时,对她的办学方式和办学热情给予了高度评价,领导的嘱咐,时刻鞭策着她,也成了她继续前进的动力。
由于罗婷在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方面的突出贡献,2013年3月,她荣幸地被贵阳市授予“贵阳市民族文化传承人”称号。

 

殷殷桑梓情

“我之所以20多年来一如既往地坚持办学,完全缘于对社会的责任,缘于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罗婷如是说。
“我是较早就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人之一,可是,在我们的家乡,在贵州的广大农村,仍然有许多的人尤其是家庭妇女,既要照顾老人,又要带孩子,出不了远门,在家乡沿袭着历代以来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方式,养家糊口还可以,但经济都很紧张。因此,我想用我的微薄之力帮助她们寻找一条能实现在家创业的梦想。”
小时候的罗婷,就是因为家里经济困难,才让她读不起书的,这个惨痛的经历是她永远难以忘怀的。那是1987年时,初中毕业的她考入了黔南广播职业技术学校,然而由于父母无力供养,她不得已含泪放弃就读。因此,罗婷很同情农村那些读不起书孩子。“办职业技术学校,让读不起书的孩子也能进学校读书,学到一技之长,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罗婷说。
“现在政府有这么好的政策,我想让家乡老百姓,尤其是农村妇女享受到政府的这一优惠政策,早日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少数民族服饰制作就是一门技艺,这门技艺可以让广大农村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也传承了少数民族服饰的制作技艺,一举两得。”罗婷说。
“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省份,各少数民族服饰绚丽多彩。然而,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主流文化的冲击,许多少数民族服饰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这是一件让人心痛的事。不过,我相信总有一天人们会认识到多民族文化元素的重要意义,我担心的是到了那时,许多少数民族服饰制作工艺已经失传了,所以,我要通过开办少数民族服饰技艺培训,让这些民族文化元素生生不息,代代传承,这就是我创办民族服装培训学校的初衷和动力。”罗婷如是说。
自从承担我省“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后,罗婷及其学校的老师常年奔波在培训岗位上,从2005在修文进行“雨露计划培训”以来,先后在惠水、青岩、修文、息烽、开阳等举办培训班,每年培训人数达千余人以上。
时下,许多农民,尤其是居住在城郊附近的农民,因城市建设等因素而被征拨土地,政府通过“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培训,让他们有一技之长,实现劳动力转移,在这方面,像婷婷职业培训学校这样的民办学校可谓功不可没。

 

传承技艺亟待扶持

    罗婷说,“我国是个多民族和谐共处的国家,各民族的服饰很有特色,它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高度融合,体现了各民族在特定的环境里的审美观,服饰上的图案就是当地自然风物的活态话表现,是一个民族审美情感和文化传承的完美结合。时下,外国人越来越喜欢中国少数民族的服饰及其配饰,市场前景广阔。”
出生在惠水县羡塘乡布依族农民家庭的罗婷,她的外祖母,母亲都是当地有名的布依族服饰制作高手,平时靠帮人做服装来贴补家用。罗婷从小耳濡目染,六岁就学会了简单的布依族服装制作技术,成了母亲的小助手。布依族服饰考究的图案,多姿多彩的花色成了她美好的精神想往。
在北京读书期间,罗婷参加了不少的时装设计比赛,获得过许多奖项,深得业界认可。
一次,罗婷到北京王府井服装区去逛街,在一家贵州安顺人开的服装销售厅里,有个专柜的蜡染服装特别好卖。于是,罗婷回到学校把她从家乡带去的布依族衣服拿到那里去展览,外国人看到她拿去的布依族服饰,很是喜欢,都说布依族的服饰特别漂亮,还建议说如果在再颜色方面、款式方面再改进一下,那就更好了。外国顾客的话给她很大的启发。
回到学校后,罗婷开始注意收集全国尤其是贵州各少数民族服饰样本,精心研究其图案设计和工艺制作技巧。由于她从小就掌握了布依族服饰制作技艺,以及当年在福建华南服装厂所掌握的车间制作工艺流程,加上这几年在北京的系统学习,她已经娴熟地掌握服装制作的所有工艺流程。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最令罗婷头疼的大事就是办学场地没有落实。20多年来,她为此曾找个许多部门解决用地之事。2011年,她给时任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写信反应这方面的事。富玉书记看到这封信后,亲笔在信上签了字,要求相关单位给予落实。罗婷拿到富玉书记签字的信时激动万分,她欣喜地拿着这封信又多次往返于相关部门,没想到至今两年多过去了,办学用地的事依旧没有得到落实。“民营企业办事多艰难啊。”罗婷深有感触。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罗婷说,靠她一个人的力量太单薄了,她想通过引进资本,通过融资来进行股份制运作,把学校办得更好,让少数民族服饰制作技艺世代相传。在传承好少数民族服饰工艺的同时,把服装厂办得更大,把销路打开,让少数民族服装走向祖国大江南北,走进国际市场。


上一篇: 西夏区40家社会文艺团体有了"娘家"

下一篇: 贵州“非遗”传承人杨光成:枫香染的守护者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