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宣讲达人|吐尼亚孜•苏皮:卸任老支书 宣讲“老队员”

2016-09-30 15:37:53 作者:阳希编辑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勤劳的人有吃不完的烤包子。现在我们有这么好的政策,特别是你们年轻人,应当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的生活。

  “勤劳的人有吃不完的烤包子。现在我们有这么好的政策,特别是你们年轻人,应当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的生活。”阿克苏市托普鲁克乡硝尔村农家院落内一座葡萄架下,七八个青年人围着一位古稀老人,时而眉头紧锁,时而传出阵阵欢笑声……

    这位老人叫吐尼亚孜•苏皮,今年76岁,是一位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在这儿,无论男女老少,不少村民都是他的“铁粉”。今天老人家“聊”的话题是青年人的“致富经”,像这样的宣讲,老人一讲就是20年。

\

    支书卸任 宣讲上岗

    1996年,当了36年村干部的吐尼亚孜•苏皮退休了,忙活了大半辈子的“老支书”闲了下来。“我是一个农民,又是一个党员,对村里的变化感触颇深,我就想把这些故事分享给大家听。”出于对宣讲的热爱,老人家“退休又上岗”,当上了村里的义务宣讲员。在宣讲的过程中,吐尼亚孜将村里的变化转化为了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麦麦提家通过发展养殖业买上了小汽车;学费减免让达吾提家经济状况有了缓解;阿巴斯的女儿考上了内高班等等。一个个鲜活的实例与各项政策结合起来,替代生硬的大道理讲给大伙儿听,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他的宣讲比较容易懂,我们也喜欢听,听完他的宣讲,我要学好技术,勤劳致富。”村里的年轻小伙托乎提•阿布拉说。

\

    身边人 说身边事

    随着老支书的宣讲,村民们的观念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大家渐渐发现,邻里之间沟通交流多了,矛盾纠纷少了;村里主动掌握技能的青年人多了,游手好闲的人少了。每周村委会大院的升旗仪式,老人总是第一个赶到,升旗后的国旗下宣讲,成了他的“必修课”,从“去极端化”到“民族团结”讲述着新疆的发展、村里的变化,用通俗的语言讲明“豌豆跳起来也砸不烂铜锅”的道理,只有团结、和谐,村子才能发展的更好,各族村民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脱贫致富。

\

    村风民风好了,大伙脱贫致富的想法也多了。村民达吾提•艾西丁,看到其他青年人外出务工、学习技能,腰包鼓了起来,心中萌生了想法。在吐尼亚孜•苏皮的鼓励下,2015年,达吾提参加职业技能短训班,很快掌握了打馕技术,在村头开起了馕铺。如今,每天的收入近100元,收入多了,信心足了,达吾提说:“我要与我们的‘老支书’一起,去鼓励更多的青年人走出家门,掌握技能,挣更多的钱。”

    与达吾提•艾西丁一样,生活发生变化的还有艾买提•阿里木,通过转变思维、产业结构调整,由单一棉花种植转型经济作物、林下种植齐头发展,实现了林上林下“双丰收”,年收入更是比往年翻了一翻还多。如今,达吾提、艾买提刻苦学习、勤劳致富的故事被吐尼亚孜老人讲了一遍又一遍,激励引导更多的村民学好技能、脱贫致富。村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老支书”让我们发现榜样就在身边,借着国家政策的东风,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充好电”再讲20年

    为了使宣讲内容更生动,老人养成了每天听广播、看新闻的习惯。20年来,学习笔记记了一本又一本。日子久了,视野更开阔了、知识也更丰富了。无论是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还是村文化礼堂内都留下了他宣讲的身影。近年来,各种形式宣讲累计4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7000余人,先后5次被市、乡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好多人对老人义务宣讲有些不解:“你以后年纪大了怎么办?还能坚持多久?”老人挺了挺腰板说:“现在的好政策讲不完,我要再讲20年,让村民们心中有一本明白账,好生活来之不易,要倍感珍惜。我老了还有儿子,儿子老了还有孙子,代代讲下去,把党的声音送到乡亲们的心坎上!”

上一篇: 2016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文化旅游产品博览会开幕

下一篇: 丽江古城“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开馆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