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苗族新年 展示苗族抹花脸挂红蛋习俗及传统歌舞芦笙演奏等热闹非凡
2025-11-21 16:32:39 作者:阳希 来源:56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2025北京苗族新年 展示苗族抹花脸挂红蛋习俗及传统歌舞芦笙演奏等热闹非凡,此次活动由北京苗岭笙声艺术团组织,汇聚在京苗族同胞与社会各界友人,以歌舞为媒、以美食为引,共赴一场兼具文化底蕴与团圆暖意的民族盛会。
京冬渐寒,苗年正暖!2025年11月15日,一场洋溢着浓郁民族风情的苗族新年盛宴在北京大兴区中兴投文创园云来居家常菜馆热力启幕。此次活动由北京苗岭笙声艺术团组织,汇聚在京苗族同胞与社会各界友人,以歌舞为媒、以美食为引,共赴一场兼具文化底蕴与团圆暖意的民族盛会。
苗岭笙声艺术团团长刘经华在开幕词中分享了团队初心。这支活跃在北京的苗族歌舞团队,成员来自金融、医务、珠宝等多个行业及高校,因共同的民族情怀相聚。历经上百场演出,他们在创新中传承苗族文化,成为京城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活动中,各界爱心文艺人士纷纷献艺,不同民族的朋友共品文化、共话情谊,在欢声笑语中触摸苗族文化的厚重底蕴。
这份活动的圆满离不开各位赞助商的鼎力相助,向开元世纪物业公司姜英龙总经理、社会爱心人士姜冰、苗岭笙声艺术杨兰女士、贵州仁怀市茅台镇国礼酒业有限公司李红文总经理,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作为苗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苗年承载着纪念祖先、庆祝丰收的深厚内涵。庆典现场,苗族同胞身着银饰叮当的盛装,百褶裙随舞步轻扬,芦笙奏响古老旋律,原生态飞歌嘹亮穿透云霄,原汁原味的歌舞表演点燃全场热情。贵州苗族特色菜的鲜香、茅台美酒的醇厚与糯米饭的清甜交织弥漫,唤醒味蕾的同时,也展现着苗族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身穿传统服饰的同胞们展示着精美的苗族银饰,与歌舞表演相映成趣,引得现场观众驻足惊叹、纷纷合影。
锣鼓笙声响起,苗寨山门敞开。身着盛装的族人捧着朱红彩蛋,蘸上彩粉笑着往来客脸上轻抹,给剪宾客挂着红鸡蛋,一张张花脸相映成趣,满是热闹欢喜;竹篮里的五花糯米饭递到手中,糯米饭裹着粽叶香扑面而来,软糯清甜里藏着最质朴的热忱。你推我让间,彩粉纷飞、笑语满院,这满是烟火气的互动,正是苗家人敞开心扉的待客之道,把远方来客都裹进浓浓的温情里。
现场氛围瞬间被原汁原味的苗族歌舞点燃:苗族同胞身着缀满银饰的盛装,行走间银铃叮当作响,百褶裙摆随舞步翻飞流转;悠扬的芦笙奏响跨越千年的古老旋律,高亢的飞歌穿透云霄,每一个舞姿、每一段唱腔,都尽显苗家儿女的热情灵动,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贵州苗族特色菜的鲜香、茅台美酒的醇厚与糯米饭的清甜交织弥漫,唤醒味蕾的同时,也展现着苗族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各界爱心文艺人士亦倾情助力,纷纷献上精彩的民族歌舞才艺,让整场苗年节在欢声笑语中持续升温。不同民族的朋友们围坐一堂,共品文化精髓,共话深厚情谊,在浓浓的年味儿中真切触摸苗族文化的厚重底蕴,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京城冬日里愈发绚烂绽放。
侗族小哥小姐姐弹奏侗族琵琶表演 具有独特的形式、音色和演奏方式吸引众多宾客,其伴奏的侗族琵琶歌于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场氛围瞬间被原汁原味的苗族歌舞点燃:苗族同胞身着缀满银饰的盛装,行走间银铃叮当作响,百褶裙摆随舞步翻飞流转;悠扬的芦笙奏响跨越千年的古老旋律,高亢的飞歌穿透云霄,每一个舞姿、每一段唱腔,都尽显苗家儿女的热情灵动,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悠扬芦笙奏响,苗族踩堂集体舞翩然启幕。灵动舞步牵动全场,嘉宾们纷纷起身融入队伍,裙摆飞扬、欢笑声起,各族同胞携手共舞,现场热度瞬间飙升,活动正式推向沸腾高潮!
每一位为活动默默付出劳动的后厨志愿者!他们顶着高温、埋首灶台,择菜、烹饪、备餐有条不紊,用汗水与匠心撑起了活动的烟火暖意。每份热气腾腾的餐食,都藏着你们的付出与热忱。
北京苗岭笙声艺术团介绍
在北京的民族文化舞台上,苗岭笙声艺术团是极具活力的苗族歌舞力量。团队成员均源自贵州苗岭腹地,日常深耕于金融、医务、珠宝等不同行业,其中亦有朝气蓬勃的学生群体。因共同的苗族根脉与文化情怀,这群同乡挚友携手组建艺术团,在北京累计完成上百场演出。他们以创新为翼,在时代语境中深耕苗族文化传承,用鲜活的歌舞艺术为苗族文化的传播与推广贡献着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