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岳思:《英雄》斫琴师

2012-12-05 22:15:11 作者:阳化杰 来源: 浏览次数:0

auto_keywords

从《高山流水》到《广陵散》,从“绿绮”到“焦尾”

背后总有一名或显达或无名的斫琴师

三千年来,他们用手艺记录中国特有的古乐

马岳思,《英雄》斫琴师

“就是他,那个盲琴师。着一身白衣,白须,白发,盘膝而坐,抚琴相伴。他的衣袂随杀气而动,而他,从容淡定,心如止水。酣斗愈烈,琴声渐遽风雨,蓦地,一声绝响,七弦齐断!长空被无名一剑击倒,盲琴师收拾残琴,翩然而去……对决罢休了,电影散场了,然而听过琴音的我们似乎再也无法忘记,无法忘记那个仙风道骨的盲琴师,无法忘记他手中轻抚的七弦……”

《英雄》电影中抚琴的“老者”就是浙派古琴大师徐匡华,而他手下轻抚的七弦(古琴)就出自今天的达人秀主角——马岳思之手。

余杭崇贤的鸭兰村,藏着一位斫琴大师

一直以来,有两种职业在我的心目中是带有传奇色彩的。一是铸剑师,另一个是斫(zhuo,三声)琴师。这两种职业是可以把所造之物辅以灵魂的。今天要说的是后者,一位斫琴师。

在余杭崇贤镇鸭兰村,就住着一位斫琴师,他姓马,叫马岳思。

见到马师傅是在他的斫琴作坊里,满地的木材,木屑,如果不是墙边竖着一排刚刨成型的古琴半成品,这几乎就是一间普通甚至算是简陋的木工作坊。

长相朴实的马师傅并不擅言谈,这也几乎打破了我去之前对斫琴师的幻想。一句话,我觉得马师傅就是一个木匠,一个造古琴的木匠。

我特意翻查过斫琴这个词的释义:斫琴,是指对中国民族乐器——古琴(亦称瑶琴、七弦琴、玉琴)进行精工细作的一种工艺技术,需要有专业技术的琴师完成操作,需体现其散、泛、按音质的匀称等诸多专业要求.……

这不像嘛!

直到有人告诉我,马师傅的传奇故事。

大师,曾是个有名的木匠

今年49岁的马岳思,15岁初中毕业后,就拜村里一位老木匠为师,开始学徒。心灵手巧的他,跟着师傅学了3个多月,就开始独立做家具了。和村里其他木匠不同,他会乘船跑到杭州去学习,吸收城市家具的潮流和艺术性。

19年前,马岳思的妻子在杭住院,他认识了一位周姓病友,后来又辗转认识了周老师的朋友李老师。

一次,马岳思与周老师一起去拜访李老师,看到李老师家挂着一张琴。马岳思非常好奇,把琴捧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也不知是什么?

李老师告诉他,这是古琴。

于是,马岳思对古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凭自己对古琴的观察记忆,回家后仿制了一张琴,规格适当,形象逼真。马岳思背着这张琴拿去给李老师看,李老师一看,觉得马岳思很有灵气,又正式把他介绍给古琴家徐匡华认识。

拜了名师后,马岳思才真正开始从木匠往斫琴师蜕变。

机缘巧合,成为浙派古琴名家的弟子

斫琴,木匠是基础,但必须精通音律。

徐匡华子承父业,从事古琴艺术普及,从演奏古琴到斫造都十分精通。马岳思成为徐门弟子,着迷于古琴斫造,孜孜追求斫琴技艺,并学习古琴知识,分析古琴结构,摸索斫造工艺,从选料、裁锯、刨制、挖槽、粘合、推灰、打磨、徽位等每一道工序,都一丝不苟,决不掉以轻心,而且旁及漆面、上弦、调音等工艺,成功斫造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张琴,形神兼具,音质古朴,音色清纯。

之后,所有徐老师教学普及所需的古琴,全部都由马岳思斫造。

如果你看过张艺谋电影《英雄》,那段在超逸古琴声中展开的棋亭对决,很多人会对那位仙风道骨的老琴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就是徐匡华,而其所抚的古琴便是出自马岳思之手。

“后继无人”,让他很困惑

说起这些往事,马岳思只是憨厚地笑笑,但说起古琴斫造,他话便多了许多。

由此我才知道,古琴斫造并不简单。

首先是原料,木材需要的是旧木材,马师傅通常都是去旧木材市场淘来的;然后是油漆,它也不是普通的油漆,是树脂漆,浙江还买不到需要从四川买来,再自己调配;古琴成型之后,要放在外面经历日晒雨淋,几个月后才能再进行下道工序,墙边那排半成品已经放了两个来月了……

总之,一把古琴斫造最少需要七八个月的时间。

古琴斫造,型不难,很多木匠都会,难的是调音,而这一绝活只有马师傅会了,整个浙江都鲜有继承者,而全套工艺都精通的,更是寥寥无几。所以,如今的马岳思依旧还是孑然一身,孤独地斫造古琴,没有徒弟也找不到徒弟,兴许这就叫做机缘未到吧。

上一篇: 樊德然:身世很苦 手艺很甜

下一篇: 甘肃民间艺人"玩转"野生山核桃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