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婚庆民族婚俗

羌族婚礼 红爷 离娘调 花月酒 喜庆无比

2009-03-14 14:50:56 作者:阳化杰 来源:福客民俗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中给我们留下的关于羌族人的最鲜活的印象了吧?

        那么,古时的“胡人”,今日的羌人,他们的婚姻是怎样的一种形式呢?让我们走入一道走进羌人的世界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吧。

        古时“胡人”婚俗

        解放前,岷江上游地区的羌族盛行指腹婚、娃娃亲、买卖亲、调换亲等,讲究门当户对,有“穷找穷嫁,富找富配”的说法。男女一旦订亲就要刻意回避,少见面。还存在“兄死弟娶寡嫂,弟丧兄纳弟妇”的现象,这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规矩。《后汉书·西羌传》记载:“父没则妻后母,兄亡则纳厘嫂,故国无鳏寡,种类繁炽。”这对于人口、财产的外流起到了很好的限制、补救作用,笔者的祖辈中还发生过哥哥离家出走,一去不归,弟弟娶嫂子为妻的事,可见羌族这一习俗的古老和延续性。

        茂县盛行女大于男的婚姻,过去,羌族的青年男女没有选择配偶和自由恋爱的权利,因幼小时即由父母代订婚约,甚至指腹为婚。择婚时,讲究门当户对和亲上加亲。在结婚年龄上往往女大於男,因此,羌族地区流行着这样一首民谣:“六月麦子正扬花,丈夫还是奶娃娃,哪天等得夫长大,落了叶子谢了花。”

        羌族人婚后一般不许弃婚(离婚),若家庭不和或妻子没有生育,男方可另娶,但女方则不行,一旦男方出走,女方只有等男方在外面和别人成亲后才能考虑再嫁,而且只能嫁给伯伯或小叔子为妻。寡妇再婚较普遍,不受限制,父母不得干涉,也不能歧视。有谣曰:“头嫁由爹妈,三嫁由自身”。

        羌汉通婚年代久远,以汉族入赘为多,赘婿随妻姓,死后须经族人同意方可入祖坟,流传有“招女婿上门,好比买骡子”的说法。茂县还有抢婚的习俗,《旧唐书》所谓“贫家窃女而去”说的就是这种婚俗。若男方向女方求亲不成,则邀好友数人,乘女方外出时将其抢回,强行成婚,一旦女方同意即到男家,五天后由男方父母背上礼物去女方家求情,再补办婚礼。若女方不允,成婚后可偷跑回家,抢婚也有抢闺女的,但以抢寡妇为多。

        求婚多由男方请媒人提着酒到女方家去求婚,若女方收下酒就表示同意,反之则不愿结亲。双方同意后,男方即携带礼物到女方家举行订婚仪式,议定结婚的彩礼。贫苦农民往往因凑不起彩礼和各种费用而不能结婚,终生过着独身生活或者为了结婚而不得不借债,有的儿女已经成人,而债钱利息尚未还清。

        嫁人要办"花月酒" 。结婚的头一天,由女方办“花月酒”,新郎和他的同辈的亲友、介绍人一齐到女方家去赴宴,并抬着花轿到女方家接亲。这天晚上,新娘邀请全寨的姑娘“话夜”,通宵唱歌跳锅庄舞。黎明时分,男方接亲的人催新娘上轿,新娘与家人润泪,并由兄长背上轿去。新娘到了新郎家,新郎的兄弟或表弟把新郎背进新房,随后即拜堂。结婚三天后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并带去酒肉等礼物。往后新娘便留在娘家,到当年的腊月二十七八日,新娘才回归夫家。

        现在的羌族婚礼

        让我们以见证四川阿坝州羌族婚礼全程的方式来了解现在的羌族婚俗吧。

        羌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四川省茂汶县、汶川县、松潘县境内。羌族称结婚为结亲。如果整个寨子都呈现出一片喜气洋洋的氛围中,那就一定是有人结亲了。媒人——热心的红爷穿针引线,男子女子双方的父母口头承诺了婚事,“许口酒”便成了人们的饭桌上的话题。于是,红爷会继续来回奔忙,等到小伙子姑娘互相点头,“小订酒”、“大订酒”的酒香便会飘荡在羌寨里。“送日子”之后,两家就投入隆重繁杂的婚礼筹备中,期待着迎接嫁娶的日子──女方家花夜、男方家正宴。无论是“花夜”,还是“正宴”,嫁娶的两个寨子都要闹腾腾地庆贺几天。

        “花夜”的前一天,男方派出能说会道的迎亲队到女方家迎娶。此时,女方家中高朋满堂,同族人颐指气使。因为在羌寨,嫁女方是输家,娶亲方家是赢家,所以“花夜”这天,女方就要设法“出气”,刁难刁难男方。所谓“刁难”主要是通过盘歌的方式损对方几句。盘歌即以歌盘问之意。盘歌方式为一问一答,内容包日常生活、劳动生产、文化知识,问天、问地、问新人,形式随意,风趣。面对面的用歌词“唱骂”闹着玩,女方解气,男方家也不生气。女方家里美酒佳肴款待迎亲的人,羌寨里寨飞扬着欢乐的娶亲歌。

\

女方用美酒佳肴款待迎亲的人

\

女方用美酒佳肴款待迎亲的人

\

前来迎亲的人吹奏出喜庆

\

一片欢乐的气氛

        就要穿上嫁衣的新娘没有时间边听边乐边害羞,她会去到祖先的坟前,拜别赐予她姓氏的先人。家里盘歌对得欢,屋外新娘的心象却踢翻了五味瓶,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全涌上来。撒拉子的声音吹起,新娘子泪落如珠,凄凄戚戚的“留念调”盘旋在坟头,喜中含悲。

\

迎亲的人吹奏着撒拉子

       次日吉时一到,撒拉子吹响“离娘调”。女家族人的心情顿时揪起,新娘子闺房里哭着不出门,喊一声“阿妈”泪长流。母亲和姑嫂也跟着哭。这时是新娘不急红爷急,忙着左劝右劝,生怕误了吉日良辰。临到出门前,新娘由伴娘(羌族人里伴娘是明年的准新娘。)扶到神龛前,边哭边拜别父母、兄长、族人。这就是“哭嫁”。拜完祖宗,新娘转身便向大门走去,长辈们跟在身后反复叮咛“规规矩矩地走出去,千万别回头”。门口“释比”(端公)早已端着插小白旗的馍馍等新娘从馍馍下面走出大门。羌人管这叫“离雏”。然后,新娘的舅舅一边给新娘挂上红绸,嘴里一边念着祝福的话。有人唱起哭嫁歌,新娘的兄弟便将新娘背上迎亲车。迎亲和送亲的队伍便浩浩荡荡、热热闹闹的涌向新郎家。

\

新郎准备出发接新娘了!

\

\

\

男方出发前的准备

\

在羌族婚礼中要给新郎“挂红“,这是羌族的重要礼仪,主要对远方来的客人、本民族的英雄、受人尊敬的老人、遇到喜事的新人等举行,以示尊敬和爱戴。相比之下,给新郎挂的红是最多的,由于给新郎挂红的人很多,往往一场婚礼下来,新郎就会被红布红绸裹的全身红色,尽显喜庆之气。!

\

出发前的第一次酒

\

再披点红挂点彩!

\

挂红越多祝福越多,满身的喜庆

\

又有人来敬酒

\

终于要出发啦

        迎亲的队伍停在寨门外,新郎站在院坝里凝望门外,“释比”在门口放着做“撵煞”的条桌。新娘由迎亲的人从车上背下来,后面长长的送亲队伍背着新娘的嫁妆。到了门口,新娘还不能即刻进门。“释比”神情严肃,口里念念有词,手夸张作着手势,驱赶附在新娘身上的“杀气”。古老的咒语从“释比”嘴里喃出化为一串串平安的珠连挂在新人的胸前。

       院子内外、房屋顶立满了来贺喜的族人。族人怕这股“杀气”冲杀了自己,都离的远远的不敢对着新娘。新郎这时候站在“释比”旁边,满脸喜气望着门口顶红盖头的新娘。正午十二点,新娘由女红爷牵着交给新郎。

\

背着新娘上轿子

\

新娘子上轿!

\

起轿!

\

\

真正的出嫁了

\

路上

\

抬轿子的人也累了?

\

哦,原来是轿子里的小人闹了。

\

到新家喽!

 

\

\

迎亲和送亲的队伍快到男家时,早有新郎的姑婆、姑母、姨婆、姨娘在大门外等候,她们一手执香,一手端酒,给送亲的人敬酒,

\

        随着“释比”一声吆喝“主家迎新人”,撵杀法事做完。新娘由红爷牵着交给新郎。众人围上来镞涌着一对新人进入堂屋,拜天地、拜祖宗、拜父母。以上绝大部分都是传统的婚礼仪式,只有一样是新生的,就是村长拿出结婚证宣布这对新人为合法夫妻。拜堂后新娘就正式成为这家的人了。大伙用羌人独有的仪式“挂红”将吉祥和祝福挂在新人的身上。“挂红”仪式也是显示主家人品和地位的一种方式。挂红的人越多表示主家的为人爱戴,受人尊敬。红艳艳的祝福挂起来,喜洋洋的新人裹起来,欢乐的歌谣唱起来。

\

男方给送亲的人敬酒

        与此同时,支客司在院子里边唱着接客词,边给送亲的客人一一敬酒。送亲客答词,讨“封钱”。屋里屋外的欢声笑语,飘荡在山谷中。之后,撒拉子吹响开席调,正宴开始。正宴期间吹撒拉子的唢呐手权力最大,撒拉子吹响客人才能入席。首先入席的是送亲的正客,客人入席后厨房久不上菜,撒拉子就会闹喳喳吹响起来,吹(催)厨师快点上菜。席间新人由支客司带着给每桌的客人敬酒敬烟。敬酒敬烟的过程中,新郎新娘既认识了双方的亲人,又接受了人们的祝福。

\

新人拜高堂

\

       正宴开过,主家在院子里燃起旺旺的篝火。来客们围着篝火跳起欢快的沙朗。阿妹妹变幻的舞步摇着哥哥圆圆的梦想,婉转的歌声撩拨着心弦,唱醉了篝火。踏歌一般人们用最豪放的情绪抒发着最原始的心境。

        一场沙朗跳完,已届子夜时分。堂屋里早已摆好了干盘子等着对盘歌。当“花儿纳结”对起来,屋里屋外挤满了人。屋里的人对的热闹,屋外的人进不去在外着急。拉开嗓子唱到“月亮哥哥出来哟喂,屋面的人唱的欢呀。一张桌子几个脚哟喂,桌上摆的什么盘呀。花儿纳结”。盘歌一对起来,撒拉子也吹的紧。歌声一停撒拉子就响起来,撒拉子一停,歌声必起。撒拉子一停,该应答的歌声没唱起来就要罚酒一杯。婚礼上唱的“花儿纳吉”主要是唱赞新郎新娘的。“我家姑娘年龄小,针线活儿没学好呀(花儿纳吉)”“你家姑娘聪明呀又能干,心灵手又巧呀(花儿纳吉)。”这一问一答,歌声、笑声、碰杯声,人们释放着各自的情感。闹到深夜,才在意由未尽中渐渐离去。

        婚礼次天是谢红日,新郎新娘带着一个猪头,一根猪尾巴,去谢“女红爷”。猪嘴巴含着猪尾巴,表示这件事有头有尾,圆圆满满。红爷看着这对由她牵线走到一块的新人,口中送上无尽的祝福。

       谢完红就是“回门”了。“回门”要看两家相隔的距离,相隔近的谢红的当天就回门,相隔远的有三天后回门的,有九天后回门的。

        回门的时候新郎跟着送亲的队伍,带上新娘回到外家(女方家)。他会在女方家里住上三天或者九天,然后才回到自己家。  以后平淡而漫长的岁月中,浪漫的是丈夫田间耕作的吆喝声,妻子村里家中伴随夕阳升起的炊烟,石屋里孩儿唤奶的哭声……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