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族新闻旅游动态

凌云县地处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东南麓

2012-10-17 10:10:43 作者:编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七彩茶山。" src=
保存到相册</span>
七彩茶山。</font>
凌云县委书记黄彩毕(前左一)深入沙里瑶族乡弄怀屯检查指导工作。" src=
保存到相册</span>
凌云县委书记黄彩毕(前左一)深入沙里瑶族乡弄怀屯检查指导工作。</font>
凌云县县长方立斯(右三)深入玉洪瑶族乡检查指导农业生产。" src=
保存到相册</span>
凌云县县长方立斯(右三)深入玉洪瑶族乡检查指导农业生产。</font>
凌云县缫丝厂生产车间。" src=
保存到相册</span>
凌云县缫丝厂生产车间。</font>
桔子熟了,瑶妹笑了。" src=
保存到相册</span>
桔子熟了,瑶妹笑了。</font>
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和农业观光旅游。" src=
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和农业观光旅游。</font>
党的政策暖人心。" src=
党的政策暖人心。</font>
歌圩场上乐开怀。" src=
歌圩场上乐开怀。</font>
民族教育的奇葩泗城镇览金小学。" src=
保存到相册</span>
民族教育的奇葩泗城镇览金小学。</font>
凌云瑶族隆重的迎宾场面。" src=
保存到相册</span>
凌云瑶族隆重的迎宾场面。</font>
中共凌云县委员会 凌云县人民政府" src=
保存到相册</span>
中共凌云县委员会 凌云县人民政府</font>

  凌云县地处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东南麓,是一座具有近千年州、府、县治地历史的文化古城,是集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贫困地区、大石山区于一体的特殊县份。县域面积2053平方公里,辖8个乡镇(其中4个瑶族乡)110个行政村(社区),境内居住着壮、汉、瑶3个主体民族,2011年末总人口19.55万,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5%,1992年自治区政府批准享受少数民族自治县待遇,2002年国务院确定为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br />
  多年来,凌云县紧紧围绕&ldquo;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rdquo;的新时期民族工作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ldquo;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旺县、科教兴县&rdquo;的发展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为平台,全面推动了民族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了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的可喜局面。先后获得了“中国名茶之乡”、&ldquo;全国绿化模范县&rdquo;、&ldquo;国家园林县城”、&ldquo;全国科普示范县&rdquo;、&ldquo;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rdquo;、&ldquo;全国重点产茶县&rdquo;、&ldquo;国家西部地区教育"两基"攻坚先进县&rdquo;、&ldquo;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单位&rdquo;、&ldquo;广西卫生县城”等国家、省部级荣誉称号。<br />
  营造民族团结和谐环境,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基础

  凌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切实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形成了全县各民族团结共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一是积极落实民族政策。每年在全县开展&ldquo;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月&rdquo;活动,推进各项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逐步解决少数民族群众上学难、看病难、就医难等问题。同时,通过走访慰问,倾听呼声,深入了解,解决困难,以实际行动让少数民族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二是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采取制作宣传专栏、发放民族团结教育资料、开展广场民族文化、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民族知识、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实现了民族团结和谐宣传工作&ldquo;报刊有文、广播有声、电视有影&rdquo;;结合各民族和民族聚居区的特点,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增强干部职工的民族政策观念,倡导鼓励各族群众互相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通过编印民族宗教工作指南、工作信息等形式,提高各族干部群众尊重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意识。近年来,全县多个乡(镇)、村分获自治区、百色市“民族团结进步和谐乡(镇)村&rdquo;荣誉称号。<br />
  充分合理利用民族政策,加快县域经济发展<br />
  20年来,凌云县始终把党的民族政策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自治区财政厅等区直部门的倾情帮扶下,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镇旅游发展步伐,着力发展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让各民族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感受到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预计到今年年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38亿元,是1992年的15.0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是1992年的79.41倍;财政收入1.45亿元,是1992年的20.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093元,是1992年的14.11倍。<br />
  特色生态经济稳步提升。一是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大力实施农业&ldquo;221”(两茶两叶一林:即茶叶、油茶,桑叶、烟叶和林下经济)产业工程,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特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预计今年产干茶4100吨,产值2.3亿元;产茶油900吨,产值4800万元;养蚕3万张,产鲜茧2万担,产值3465万元;产干烟1.2万担,产值1081万元;林下养鸡出栏370万羽,产值1.11亿元。同时,大力实施水土保持、绿色能源、封山育林、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7.41%,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二是特色工业加快发展。搭建了以建材、电冶、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生态工业发展体系,建成泗城和伶站2个工业集中区,培育了1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5家产值均超1亿元。201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预计达14.8亿元。三是旅游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围绕&ldquo;广西优秀旅游县&rdquo;创建目标,先后成功创建国家茶山金字塔4A景区1个,纳灵河谷、泗城文庙3A级景区2个,旅游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接待能力进一步提升,预计今年全县接待游客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亿元。<br />
  民生得到切实保障和改善。20年来,凌云县各族人民以&ldquo;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先后实施了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危房改造、人畜饮水、桂西五县基础设施等大会战工程,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一是公路建设。建成凌云至百色二级公路,实现了乡乡通油路、行政村和大自然屯通公路的目标。2012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241公里,是1992年的近10倍。二是水利建设。投入资金3.69亿元,建成人饮工程985处,解决11.4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综合治理小流域82.44平方公里,新建农田水利灌溉渠道197公里,改善灌溉面积3.03万亩;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7座,新建县城防洪堤6.6公里。三是电力建设。完成浩坤电站、坡贴电站等水电站建设,装机容量从1992年的0.2436万千瓦增加到2012年的6.5115万千瓦;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实现同网同价。四是住房建设。全面消除了农村茅草(树皮)房,先后改造农村危房8994户;新建廉租住房536套、经济适用住房686套,有效缓解了城镇居民住房难题。五是能源建设。大力实施农村改厕、改圈、改厨工程,农村三废(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及污水)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农村沼气池入户率由1998年末的23.5%增加到2012年的67%。<br />
  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围绕&ldquo;山上水城,古府茶乡&rdquo;的县城定位,着力打造&ldquo;城在园中,园在城中&rdquo;的山水园林宜居县城。20年来,凌云县城镇建设累计投资21.68亿元,建成了县行政中心、会议中心、农业科技综合楼、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一批重大项目,重修了挹翠门、春熙门等古建筑,建设和改造了龙山、云台山等公园,市政基础设施和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县城区框架不断拉大。全县城镇化率由1992年的11%提高到2012年的33%,城镇建成区面积由2.1平方公里增加到7.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1.9万人增加到7.02万人,县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31平方米。凌云是广西第一个荣获&ldquo;国家园林县城”称号的县城。<br />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一是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ldquo;两基”攻坚通过国家验收,被评为国家西部地区教育“两基”攻坚先进县,凌云高中成功创建为广西示范性普通高中,职业技术学校成功创建为广西职业教育示范学校。民族教育蓬勃发展,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群众医疗保健和疾病防控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新农合参合率达96.3%,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医疗、养老、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人数达6.5万人次;实现了县城有福利院、乡镇有养老院、大部分行政村有五保村的目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br />
  加强民族文化建设,传承民族文化精华<br />
  一直以来,凌云县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推进县域多民族文化繁荣进步、健康发展,大力提升县域软实力。一是节庆文化丰富。一年一度的“茶文化旅游节”、沙里瑶族乡“牛王节&rdquo;、朝里瑶族乡“风流街&rdquo;、下甲乡“巴林逗歌节&rdquo;、逻楼新寨“蓝靛节&rdquo;、加尤乱岩珂“汉族山歌节&rdquo;等节庆活动,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凌云民间节庆文化。二是民族文化有效保存。积极发掘、整理、申报、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20年间共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4项,其中壮族夜婚、蓝靛瑶民间龙凤舞蹈、蓝靛瑶长号、唢呐、朝里壮族&ldquo;吼喊”歌圩文化、泗城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等21项被列入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先后涌现出了《瑶山风韵》、《茶乡情浓》、《世纪丰碑》、《泗水年华》、《经典凌云》等一批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朝里瑶族乡荣获了广西民间艺术之乡。三是民族文化有效延续。积极组建农村民族文化艺术队、培养民族文化艺术&ldquo;接班人&rdquo;,并通过举办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宣传展示民族文化魅力,让北路壮居等文化精品得到了有效传承。<br />
  营造良好用人环境,加强民族干部队伍建设

  多年来,凌云县不断完善合理的用人机制,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使少数民族干部成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一是注重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对经过锻炼和考验,比较成熟的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大胆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截至2011年底,在职各类少数民族干部占全县干部总数的58%;担任科级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职务的236人,占全县科级领导干部总数的57.4%;全县4个民族乡的8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中有7位是少数民族干部;村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415人,占村干部总数的55.8%;特少数民族干部和少数民族妇女干部的选拔任用比例不断提高。二是强化少数民族干部学习培训。积极选送少数民族优秀干部到上级机关、发达省市、基层等跟班学习、挂职锻炼,让他们开阔视野、更新观念、磨练意志、增长才干,使少数民族干部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艰苦奋斗迈向脱贫致富的“当家人&rdquo;。近年来,全县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益壮大,素质不断提高,专业年龄结构日趋合理。三是加大对一线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积极在卫生、农业、畜牧、教育行业中培养造就一大批中青年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对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聘评上给予倾斜,在时间、经费、设备等方面给予优先方便。<br />
  凌云县享受民族自治县待遇以来的20年,是艰苦创业的20年,是团结奋进的20年,是全面发展的20年。20年来,凌云各族人民在党的民族政策关怀下,用勤劳和汗水、用聪明和智慧、用勇气和胆识,描绘了如诗如画的奇山秀水,铸就了&ldquo;中国名茶之乡”的别样风采。如今的凌云,全县上下呈现出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良好发展态势。<br />
  忆往昔,民族团结谱华章;看今朝,豪情满怀踏征程。凌云将以享受民族自治县待遇20周年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统筹社会各项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在与时俱进中追求卓越。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和努力拼搏下,凌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br />
  (本版图片均由凌云县委宣传部提供) (来源:广西日报)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