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56民族汉族新闻

杨玉栋与脸谱的不解之缘_中国网

2013-01-31 21:21:54 作者:阳化杰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杨玉栋与脸谱的不解之缘_中国网
中国网专题:民间艺术家杨玉栋
想全面了解民间艺术家杨玉栋,请进中国网专题>>>


杨玉栋和他的彩塑脸谱
杨玉栋和他的彩塑脸谱
欣赏杨玉栋彩塑脸谱作品 请进>>>

杨玉栋,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他的彩塑脸谱艺术蜚声海内外,被人们誉为北京脸谱界的“四才”之一。可没有人知道,从来没有人教过他怎样画脸谱。兴趣是他的老师,成就他的是京剧、脸谱与他的缘。

缘起 剧院里长大的孩子

杨玉栋,天津人,3岁时随父亲来到北京。那时,杨玉栋的父亲与亲戚合资,租下了西单地区奉天会馆的老戏院,改建成大光明影剧院。白天放映电影,晚上演戏。这座剧院,成了杨玉栋与他一生挚爱的彩塑脸谱艺术结缘的地方。

杨玉栋回忆说,那时候他和哥哥住在紧挨着剧场的一间房间里。哥俩在房间的墙上钻了一个小洞,盖上木板,位置就在整个观众席的后面。每到晚上,哥俩就翻开小木板,从小洞中观看戏台上的演出。每当听到“急急风”的锣鼓点,知道台上要开打了,小哥俩便会从小门偷偷溜进剧场,看热闹的武戏。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熏陶下,杨玉栋对于京剧的老戏都很熟悉。

大光明影剧院是杨玉栋第一个大课堂,作为剧院经理的孩子,他在剧院里来回走动也没有人管。他常常走进后台,在那里看演员勾脸、扮戏。此外,杨玉栋的父亲还经常接济一些外地来京的演员。因此,杨玉栋也有了更多和京剧演员接触的机会。据他回忆,当时来自山东的春秋京剧团就曾在他家借宿过,他还和挑班的李元春头对头的住过半年。他说,“我从小就是在京剧圈里混的。”

被京剧深深吸引的杨玉栋从小就开始画脸谱,他从所能接触到的各种渠道汲取着营养,尤其是北京城各种各样的庙会。现在回忆起来,杨玉栋还认为庙会是推广民俗,对儿童进行民间艺术启蒙的最好课堂。年幼的杨玉栋曾在庙会上买了一个用来制脸谱泥胎的模子,这块模子至今他还保留着,已经有60多个年头。50年代的儿童杂志《小朋友》上曾刊印过一些脸谱图样,这些图样他也一直保留着。

杨玉栋的工作室
杨玉栋的工作室
杨玉栋的彩塑脸谱作品
杨玉栋的彩塑脸谱作品



续缘 盔头厂唤起儿时记忆

解放前,杨玉栋的父亲曾经结交过地下党,资助进步学生去延安,还出钱给苏区买过药。因为这些“罪名”被当局判了个无期徒刑,一直到北平解放才重获自由。后来,根据国家的赎买政策,大光明影剧院归为国有,而他成了鲜鱼口大众剧场的经理。可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被错划成“右派”。当时,杨玉栋正在读初中,成绩优异,并且是班里的班主席。老师们给他的评语都很优秀,但由于父亲的成分问题没能入团,也没有获得保送到军政类院校的资格,而是考入了工艺美术学校。回忆起这段往事,杨玉栋说:“当时考虑去工艺美术学校,一是因为兴趣,二是因为那里不收学费,还管吃住,觉得能给家里减轻负担。”由于优异的成绩和表现,杨玉栋顺利地被录取了,就是在这所学校中,杨玉栋完成了对他的艺术生涯最重要的知识积累。

在工艺美术学校,杨玉栋有幸跟随泥人张传人沈吉、郑于鹤两位老师学习泥人张彩塑技法。泥人张独有的烘染技法,可以在泥塑上很自然地表现出人脸部的红晕,这种技法后来被杨玉栋运用到自己的脸谱创作中。同时,杨玉栋还在学校中学到了西洋雕塑技法,学习了一年人像雕塑,这些都成了杨玉栋彩塑脸谱独特风格的重要组成要素。

在校第四年,杨玉栋被分配到当时很火的花丝镶嵌首饰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位于通州的花丝镶嵌厂。据杨玉栋说,当年花丝镶嵌首饰真是火到了极点,在广交会上,它是传统工艺美术类创汇的前三名。很多厂子看上了这块“肥肉”,当时的盔头戏具生产合作社也去花丝镶嵌厂挖人,准备上这个项目。杨玉栋觉得去盔头社就能回城里,什么都没考虑就答应了。来到盔头社,当杨玉栋看到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制作的盔头、髯口,他感觉小时候在剧院里的那些记忆一下子就回来了。

重点阅读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精彩推荐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