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工艺收藏文化收藏知识

鉴宝之水有多深?给另类专家画像

2013-03-07 15:29:33 作者:阳化杰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鉴宝之水有多深?给另类专家画像

“收藏圈内的‘另类专家’有多种类型,虽然他们只是少数,但是影响很坏。不仅是把错误的知识传递给公众,还违背了做人的道德。”陈玉泉说。他把这些专家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心照不宣型。给我多少钱就干多少钱的事,见风使舵。前提是给多少钱办多少钱的事,多给钱就能达到想要的结果。他们能把握持宝人的心理,把年代朝前说。比如,明明是光绪时代的东西,他说成是康熙的,给半明白半不明白的持宝人一个惊喜,然后出证书。有些高档仿品办证书要几千甚至上万元,如果不跟钱挂钩,专家会“铁面无私”。

通情达理型。有些专家考虑到主办方花钱了,就处处为主办方着想,想办法让主办方在经济上有所收益。比如,国内一位知名的书画鉴定家受邀参加鉴宝活动,鉴定中主动说服一些持宝人,要给他鉴定的书画题跋,据称,题一次跋往往需要藏宝人花数千元,然后,专家与主办方平分。

颠倒黑白型。在鉴定过程中,假的说成真的,真的说成假的。有一位喜欢收藏的老板找专家鉴定,结果每次去鉴定专家都说是假的,连续多次都是这个结果。最后,这位老板的信心被击碎了,只好问鉴定家,哪儿有真的?鉴定家就顺势说,我给你推荐一个吧。于是,就推荐了自己的一个卖假货的朋友,以别人的名义送假,然后双方分成,不但赚了鉴定费,还跟朋友分了成。

假专家型,用名字换钱。有些专家虽然在单位上熬出个职称,但水平不高,或者对鉴定缺乏正规学习和锻炼,却擅长于包装自己,不懂装懂,为了赚钱乱蒙一气。言必称“专家”、“理事”、“研究员”,是什么都敢鉴、什么证都能开的“砖家”。

矫枉过正,食古不化。有些专家有学历缺眼力,理论知识丰富而实战经验不足,容易被高仿品骗倒。比如某顶级专家到四川某地鉴宝之余逛文化市场,看到地摊上的仿品,竟然拿起一个来就说是真的,再拿一个还说是真的,连摆摊的商贩都偷着笑,这位老专家还很认真地坚持说是真的;还有一种是有眼力缺学识。比如说有的人虽有考古经验,但面对的往往只是出土文物,在辨伪上就有点逊色。还有的只认自己见过的东西,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只要是自己没见过的精品或珍品,常常断真为假。“这两类都属于想说真话却说不对的。”陈玉泉说。

“点石成金”型。有些专家故意买假,以对赝品进行研究的借口买下假货,然后再卖给不识货的人,利用自己的声誉,“点石成金”。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
精彩推荐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