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济祠为淮安道教重要的祠庙之一 历史残存

2013-07-27 15:56:23 作者:中国民族宗教网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

惠济祠香火台

\

现场挖掘出来的文物

\

惠济祠墙砖

\

翻新的惠济祠亭 码头美食一条街 韩信祠 码头镇古树

\

惠济祠文物碑

\

惠济祠碑

\

惠济祠旧址

\

防洪的条石

\

明正德年代的惠济祠门墩

\

惠济祠地基

\

惠济祠屋檐上的瓦砖

  在流淌了3000多里的京杭大运河沿线,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文化遗产,位于古镇码头境内的惠济祠,犹如一颗美丽的明珠,闪烁在历史的天空,与众多码头的历史古迹如韩信故里、漂母墓、枚乘故里、码头官巷等一样,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在人们的心目中,都处于不可撼动的地位,吸引许多人心驰神往。

康熙、乾隆亲临祠下虔诚进香

  惠济祠位于淮阴区码头镇的古清口,是淮安市道教重要的祠庙之一。明清时期,这里是黄、淮、运交汇之地。由于码头运河形势险要,为了祈求平安,人们在码头建了众多庙宇,其中以惠济祠规模最大。惠济祠又名天妃庙、奶奶庙,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供奉泰山碧霞元君。清嘉靖初年,章圣皇太后取“给穷苦的人们以恩惠”之意,赐名惠济。清代,惠济祠又增设“妈祖娘娘”的神位,妈祖娘娘福河济运,非常灵验,因此惠济祠备受皇帝与朝臣的崇敬,尊行春秋致祭,列入祀典。康熙、乾隆皇帝亲临祠下,虔诚进香。特别是嘉庆皇帝还将其请进紫金城大内御园,隆崇之至,无以复加。盛名之下,惠济祠终年香客如云,香烟缭绕,淮河上下,大江南北,一时无与伦比。

  现在的惠济祠遗址处,依然矗立着乾隆皇帝题字的惠济祠碑,历经沧桑的巨变,虽然御碑上的字迹有些许的模糊,但是碑体整体看来依旧透露着当年帝王题字的威慑力。碑的顶部和底座都有龙纹浮雕,中间则是乾隆皇帝当年的御书。碑身高十几米,看望去庄严而威仪。

  碑正面刻乾隆丁丑(公元1757年)春二月御笔行书七律诗一首,背面刻乾隆亲拟称颂康熙治水业绩的碑文,是大运河申遗和研究康乾时期治河、导淮、济运的重要历史见证。也正因如此,惠济祠碑在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京杭大运河江苏淮安段16个重要节点之一。

  在遗址处,地上散落着许多石块,虽是几百年前的建筑物上留下来的,但若不仔细看,似乎与一般的石头并无差异。不过细看却有惊喜的发现:许多石块上有圆形的雕刻痕迹,内圈的雕刻纹路与中间的小口都清晰可见,部分石块上还有明显的纹路走向。虽然都只是一个个的横断面,但是明显可以看出它在当年是作为柱子基石使用的。像这样的石块还有很多,小心的发现总也能有更多的收获。石块旁边已是杂草丛生,险些漫过它们。时光虽然将惠济祠当年的壮阔宏伟抛下,但是历史的存在不可磨灭,所以即便只剩下几块石块,只剩下几缕花纹,历史的真实性与对现人的震慑力仍然历久弥新。

历史残存中显现当年的繁华

  惠济祠历经洪灾、战乱的涤荡,最终于文革中彻底被毁,仅留下御制重修惠济祠碑一座。祠虽无存,然南来北往船民和一些善男信女供奉祠神仍心切。该祠在海内外香客中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现虽祠之实体无存,但上香者仍源源不绝,其中不时有日、韩等国友人前来上香。

  时隔几百年,记者走访惠济祠,虽然没有见到宏伟的宫殿与华丽的修饰,但是从散落在地上的的瓦砾中,也依稀可见当年惠济祠周围车马穿梭、人声鼎沸的繁华。

  走访古迹时,记者一行人还看到现今仍在使用的香火炉。炉身已经锈蚀不堪,当年是否漆有红漆也不得而知,但是“碧霞元君”等字样却依旧存留,这或许就是其最原始名称的一个有力的佐证。字迹已经太过斑驳,像是住在惠济祠附近的老人的回忆一样,有关惠济祠,他们并没有存留下多少记忆。

  据老人回忆,现在的这个香炉还在使用,但是名义早已不一样:有的是因为节日家里需要祭拜老人了,会来这里烧些纸钱作以祭奠。一般都是私人借用,已经没有当年香客络绎不绝的盛况了。惠济祠的实体已经不存在,但是零零落落的来烧香的人还是有一些。“现在来这边上香的还有日本人跟韩国人,我曾见到过一次。”老人说,虽然现在到惠济祠上香的人不能和古代比,但是真正因为惠济祠而不远万里到这边来祭奠的,在感情上可能比古时更胜一筹。

  说起这座“小庙”,其发展轨迹颇多巧合。如由嘉靖二十七年淮安知府刘良卿所写的碑前文所示,在1519年,因为明武宗朱厚照“止跸祠下”,“章圣太后过淮,复有黄香白银之锡。已而复奉圣旨,额赐惠济祠”等原因,惠济祠得到皇帝御赐的匾额,由原来的一座小小的土庙,摇身一变为众香客心中的祭拜神地。虽然现在残存的只有古遗址,以及零落的瓦砾等物什,但是借以想象,似乎不难勾勒出当年盛况的画面:挑着担子的货郎们穿梭在一群善男信女中间叫卖着,不时地拦下一位香客夸赞着自己的货物,或是一盒胭脂,也或是一盒蜜饯,总之都是轻巧易带的物件,几文钱一个,让人爱不释手、不忍不拿。也或是母女、姊妹同行,簪花戴柳煞是喜人,看着过旁的路人羞涩的低眉前行,却又忍不住百转千回,回眸相望,而后相视一笑。香客的络绎不绝与惠济祠内的人声鼎沸,让惠济祠充满了更多的“人情味儿”。

打造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

  作为京杭大运河江苏淮安段16个重要节点之一,惠济祠和码头镇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构成了淮安珍贵而丰富的旅游资源。

  在3月26日国家文物局召开的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上,淮安被确定为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涉及城市之一,其中惠济祠等淮安多个遗产点,将于今年8月迎接国际古迹遗址专家的现场考察评估。这将会向世界推介淮安、推介码头、推介惠济祠这些珍贵的旅游资源。一旦申遗成功,包括惠济祠在内的众多遗产点,会像一颗颗明珠一样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我市文史专家表示,古镇码头是千里运河线上独具特色的旅游城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在这里留下了惠济祠遗址、惠济祠石工墙、康熙御坝、三闸遗址、惠济祠、御制重修惠济祠碑、惠济祠乾隆行宫等丰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们生动、准确地揭示码头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淮安作为“运河之都”重要的历史物证。

  为了挖掘包括惠济祠在内的码头旅游资源,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淮安市规划局规划编制的《淮安市码头镇总体规划》,确立了码头镇“积极发展以楚汉文化、运河文化、寺庙文化、饮食文化等为特色的旅游业”的战略,并将码头镇旅游发展纳入淮安市域旅游发展规划中,使之成为淮安古运河文化长廊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围绕打造4A级景区的目标,这里将建设一座惠济祠遗址公园,通过惠济祠遗址、惠济祠石工墙的展示,努力提高文物保护与文化建设的品位;依据有关史料记载,复建惠济祠乾隆皇帝行宫;按照史书记载、目击者回忆以及遗存的地基等实物,基本依原样体制规模复建惠济祠,主要建筑含无梁殿、篆香楼、三清阁、山门牌楼以及神像和相应装置等。同时,着力保护古运河珍贵的河流形态,利用古运河完整的循环水道、独特的自然景观,周边景区蕴涵十分厚重的历史文化开辟古运河水上旅游线,为游客营造清新、舒适的游乐氛围,努力把码头建设成为国内外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目的地和景色靓丽、环境优美的淮安市区后花园。

 

上一篇: 神奇的客家土楼

下一篇: 伊斯兰建筑在新疆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