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文化馆积极深入基层抢救收集民族民间音乐
2013-07-08 14:18:44 作者:马宏 杨翠琼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昌宁民族民间音乐也在不断流失,为使民族民间音乐得到保护,今年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准备出版一辑《昌宁民族民间音乐集成》,记录昌宁各民族民间原生态音乐。通过收集整理,使昌宁民族民间音乐得以发展和传承。”昌宁县文化馆音乐创作人员李素梅如是说。</span>
近日,云南省昌宁县文化馆派专人首先到勐统镇长山村搜集苗族民间音乐。勐统镇长山村苗族是苗族支系的一支白苗,主要分布在鱼塘等10个村民小组,有人口</span>1456人,他们是一个事事而歌的民族,用歌唱来诠释生产生活的点滴,喝酒有“猜拳调”,谈情说爱有“情歌调”,办喜事有“进门调”、“要板凳调”、“要茶调”、“奶米钱调”、“歇气调”……。今年</span>70岁的苗族老人森国安,年轻时也是个吹啦弹唱的能手。他说他们白苗的调子有很多,因为很多年不唱,有些已经忘记了。文化馆李素梅老师仔细的倾听、录音,亲切的和老人交谈,试图唤起老人记忆深处的音乐……。</span>
森国安老人向李素梅老师详细介绍和演唱了苗族喜事的唱调,做斋事的芦笙调。年轻的火皮地苗族村民小组长吴朝江弹起三弦,唱起“打歌开场调”、“阉鸡调”、“哭嫁调”。</span>
吴朝江说:“这次文化馆老师来收集长山苗族音乐,因为我们年轻的不学,有些音乐已经流失了,希望通过此次收集和整理,能够使我们苗族调子音乐传承下来。”
勐统长山的苗族具有独特的唱腔,音乐是他们保持对祖先的记忆和历史延续性的独特展现。由于现在社会的发展,过去的传统习俗在逐渐的简化,依靠口头传承的苗族音乐也随着老人们失去的记忆而渐渐消失。昌宁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旨在通过收集整理县内民族民间音乐,让各民族自觉形成保护和传承自己民族民间文化的氛围。让这朵在历史长河中流浪的小花,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今天璀璨绽放。</span>
县文化馆音乐创作人员还将于近期奔赴其余乡镇进行采风录音,补充完善相关资料,力争于今年年底前《昌宁民族民间音乐集成》与广大读者见面。</span>
云南省昌宁县勐统镇文化站 杨翠琼</span>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