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劳动模范”董才华发明钢笔式多功能电子治疗笔
2013-07-27 14:41:57 作者:王旭东、赵彦平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特约记者王旭东、赵彦平报道 昨日,记者在武汉一社区见到老有所为的发明家董才华,他虽年近七旬,但仍然精神矍铄。他自</font>1995年以来,发明近</font>20项专利成果,并于
据记者了解,董才华系武汉市黄陂区人,原任黄陂区环保局工程师,在</font>1996年获武汉市总工会、武汉科学技术委员会、武汉市人事局、武汉市教育委员会、武汉市经济委员会、武汉市劳动局联合颁发的</font>“自学成才优秀职工称号“,</font>1997年获武汉市人民政府办颁发的</font>“劳动模范称号”,</font>1998年获湖北省职工读书自学成才奖评审委员会颁发的“湖北自学成才奖</font>“,于2006年退休,至今退而不休,拼命三郎般搞发明创造,一心为社会贡献力量,老骥伏枥,志存高远。</span>
1946年</font>3月,董才华出生于武汉市黄陂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在父母的严格教育和熏陶下,养成爱学习、爱劳动、不怕艰苦、不畏困难的习惯。</font>5岁时,他就学会泥塑制作和各种汉字木刻。他也爱“打破砂锅问到底</font>”,时常向父亲提出扁担是怎样折断的?为什么马达总是那样响,有没有不响的马达?什么叫电?有没有不触人的电?为什么医生总是给病人吃药、打针,有没有不给病人吃药、打针的医生……,直至父亲无法解释,常说:</font>“会有的,看你将来如何”。</span>
他</font>8岁那年,高兴地走进了学堂,曾因所学的课文解答不了他的疑问而哭泣。在老师的耐心开导下,逐渐懂得了读书,做学问的道理。但由于家中劳力不足,他只能把学读书当辅导,把母亲纺线车旁的煤油灯光当课堂,白天同父母下地劳动,晚上自学。小学毕业时,他以榜上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初中,14岁进中学住读时</font>,正值我国粮食过渡的困难时期。为了学校粮食自给,他坚持白天同员工下地干活,晚上与同学自习。即使这样,他的各科成绩仍然名列前茅。为了帮助父母解决家境困难,让弟妹能顺利入学,他忍泪告别学校,又回到母亲的煤油灯旁。同时,让他的兄长也能在大学安心读书。</span>
初中二年级的课本刚刚拿到手,他就回乡务农,那年他才</font>15岁。在母亲纺线车旁那微弱的煤油灯光下,用不到一年的功夫,他就读完了初中和高中的全部课程。父亲却疑惑地说:</font>“一年耕种,十年树人</font>”。他又曾用一个通宵独自学会珠算“六归七二五除”。第二天早上在村里老教师的面前,以珠算“速乘法</font>”当众解答函数试题,村里人赞不绝口,父亲也解除了疑惑。而他自己却觉得学的东西太少,象当时的粮食过度一样,肚子总是饿的。从16岁开始,他先后在生产队任计工员、出纳、会计,同时也担任过小学四年级的教师。</font>18岁告别</font>“农村大学”,被包送到北京军区当兵。</span>
他进部队当了不到一个月通信员,就被选拔到北京军区工程学校读书。在学校,以学习“钢筋混凝土结构与设计”、</font>“混土试验与化验</font>”等课程为主,兼学“经视”、</font>“识图”、</font>“电工”等。课本是德国的译文本,主要授课老师也是德国人。两千学员中大都是大学本科的毕业生,也难适应这种教学环境,而他却是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即使翻译老师反复讲解,他也是听天书。不久,学校采纳了他提出的</font>“以实验为诱导,以变通为辅导”的授课建议,全体学员个个欢迎。他也顺利地完成了全部学业,并以85分的综合成绩告别学校。</span>
他从学校返回部队,担任部队技术班班长和国防工程现场总指挥,兼搞试验和化验。当时,正是学习“毛著”的初期,部队开始实行改革,工程技术人员一律以兵代干。他知道:一个</font>18岁的兵娃子要使全体官兵听从指挥不容易,靠宣读“毛著”也不是办法。他只有横下一条心:将“独裁与铁腕</font>”同</font>“军令如山倒</font>”相互变通,悟出一系列符合毛泽东思想的方法,指挥部队顺利进入施工。军长得知此事,特地亲临他部,对他表示支持和爱护,并在他部军人大会上以命令的形式向全体官兵宣布:“董才华的现场指挥,见官大一级,任何人不得违抗,违令者,依军法论处</font>”。军长的指示使他的指挥工作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他认为,要使指挥工作真正达到呼风唤雨的效果,还必须对管辖内的技术一一了如指掌。于是,他白天指挥兼领班,晚上总结又研究,时常是日不睡夜不眠,直到各项技术精通自如。他在部队指挥的国防工程,全部达到优秀标准。粟裕大将现场检查验收完毕对他说:</font>“小伙子好样的,工程质量全优,决定给你们部队记集体三等功,搞技术需要吃大苦,深造更不容易</font>”。他说:“我不怕苦,也不怕困难,请首长放心。</font>”
在首长的鞭策和教导,他于1970年复员回到地方继续搞技术工作。那时,正是反对白专道路的时候。为了迅速完成预定的学业,他顶着讽刺、挖苦、打击、排斥,乃至顶他人制造的各种事端压制,坚持在夜间学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养成了夜间读书、通宵达旦搞实验研究、白天照常上班工作的习惯。为了适应工作与实验研究的要求,他仅用八年的时间,就自修完成了中国、美国、苏联等几个国家的高等《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矿物结构学》等课程。在冶金工业部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丰山铜矿化验工作的16年中,他天天坚持业余自学或业余搞科研。自修期间,他创造的“硅酸岩矿中铜的直接快速测定方法</font>”以及“72型分光光度计(淘汰产品)的改造方法与使用方法”、</font>”耐久性水压真空抽滤泵”和</font>“稀有贵重金元素快速差视比色法”等,被所在化验室采用后至今</font>22年仍在发挥作用。同时,还创造了“便携式十万分之一全自动电光分析天平的制作方法”、</font>“矿物元素的野外快速分析方法</font>”、</font>“有色金属元素无公害快速分析方法</font>”和</font>“氟化物及银盐等化学品中毒的速效急救方法”等新技术。为了克服实验经费的困难,他曾吃老菜叶渡日,也曾业余打工。由于长时间过着十分节俭和过渡疲劳的生活,他的体质一度急剧下降,时常感冒高烧,乃至胃病、慢性肠炎、贫血头晕等病一齐缠身,时刻都有跌倒的危险。同时又得知父亲在家中患高血压病四处求医无效,又看到同事患慢性肾炎长期不能上班等疾苦,他深深地铭记在心里。为了家人与同事的健康,为了他的学习与工作不受疾患影响,在继续研究分析化学的同时,他又开展《中医内科学》自修与应用研究。他从标本辩症入手,将常见病、疑难病等,一一按其性质分类,着重于类别施治法则研究,很快取得新成果。投入应用不久,他的身体有了明显康复,父亲来信说不再头晕了,同事也得到康复愉快地上班了,而他的学习与研究也更加深入和广泛了,并且还为不少同志解除了疾苦。在矿山工作期间,由于需要,他曾学习和涉足专案工作,未出现一起冤假错案;也曾学过侦察,成功地破获了大案要案;还曾参与过数次官司,每每胜诉。</span>
他对自然科学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特别注重观察和掌握事物的客观存在与变化规律,养成了钻研问题和思考问题的习惯,擅长以变通的方法去研究那急需变革的东西。在探索磁力科学时,他以假设电磁场理论</font>“返蚀”研究,确认真磁动力是由具有极性较强的化学物质按一定规律排列而产生的,由此,获得“无噪真磁动力机的原理及其制作方法”。可广泛实用于航天、航空、航海、国防、运输、工业、农业、民用等领域,并对节约自然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直接的意义。他还从物理化学的角度研究过电子,获得各种电子的命名方法与分类方法及其最佳应用范围和类别变换原理。他采用一种依性别和年龄及其病情自动调压而无触害、且与人体经络构成对疾病具有特异效用的脉冲游离电子的电路,同笔杆组件与笔芯组件融为一体,发明了种既能直接在人体外速效治病、又能防病、还能写字的“钢笔式多功能微型电子治疗笔</font>”,避免了药物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或针刺对人体的伤害。他非常热爱环保事业,全中国成立环保机构时,他在原单位第一个进环保办公室,担任环保技术指导工作。从1980年</font>1月开始,他结合工作实践系统地深入研究“防治环境污染”课题。他从外地调回家乡涉足环保事业十多年来,不仅从未因自身的困难而间断业余</font>“防治污染”课题研究,也未因业余研究干扰他担任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而且,他的业余研究成果给环境评价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针对国际国内工业生产现状,他特别着重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防治技术研究,创造了“污染因子的化学认定方法及其废物的利用原理的审定方法和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方法”。还同时创造了“现有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评定方法与改进后的流程评定方法”。他发明的一项</font>“利用废酸废铜料生产氯化亚铜快速方法</font>”,一举攻破了长期以来工业废酸的直接利用和氯化亚铜的快速生产两大世界性难题,同时填补了世界环保、化工两大领域科技史上的空白。在进行该项发明的多功能系统实验研究过程中,同时获得“利废生产氧化亚铜快速方法</font>”及其它</font>“高价值铜盐系列产品利废生产快速方法</font>”和</font>“瞬间回收氯化亚铜与治理糖精废水的快速方法</font>”以及“利用含铜废料治理三大废酸瞬间回收铜直接生产电解铜快速方法</font>”,等新技术。这项发明不仅是直接利废治废同时快速获得产品的一项可持续开发的”朝阳式</font>”多功能高效益环保产业方法,而且特别是它直接瞬间制取拟定产物的反应方法原理,.对现代化学是一项新贡献。本发明已由中国专利局授予发明专利权,并被《湖北日报》、《南方日报》、《中国环境报》等十余家新闻单位报道,乃至国外权威刊物也报道了此项发明消息.目前,他发明的</font>“多元素复盐及多元素复盐肥料的利废生产快速方法</font>”、</font>“利废生产氧化亚铜快速方法</font>”、</font>“提高人体素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长效配方</font>”、</font>“无噪真磁动力机</font>”等四项新技术,正在申请相关专利。为了充分运用大脑连贯思维效应,每当一个项目的研究由理论进入实验</font>(或试制</font>)阶段,他就通宵达旦的连续工作。有的项目需用一百多个连续通宵,有的项目需要几百个连续通宵,有的则更多。但不论连续的通宵有多少,他白天照常上班工作。越是实验高潮,他越不考虑自己的安逸。不论什么困难,哪怕再多再大,他都一一克服。为了争取三两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他中午不吃饭,同事下班他睡觉、同事上班我上班。他为了保障实验时间,肚子饿了喝食油,胃痛喝开水,从不吃夜宵。实验工作不结束,他不回家,也不走亲串友,</font>(除日常工作外)不接待任何客人。但每当一个项目刚刚结束时,往往又有新的项目在等待着他。</span>
董才华深有感触地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必须以最快的学习速度,忘我的工作精神,走在时间的前面,多搞发明创造,争取为人类幸福事业作出更大贡献</font>!”
据记者了解,钢笔式多功能电子治疗笔对多种久治不愈的慢性疾病及软组织损伤有极好的治疗作用,加之体积小,便于随身挂带,操作简单,老少皆宜,无副作用,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span>
老有所为的董才华真诚期待着,有实力的企业家与他合作,将此专利产品大批量生产,创造最大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民!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