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建筑在新疆

2013-07-27 15:57:55 作者:编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发源于阿拉伯,时当中国唐代初年,很快传入中国,随之也开始建造伊斯兰建筑。以后,中国伊斯兰建筑主要有维吾尔和回族两种风格。
  
  十世纪(明代)伊斯兰教传入新疆以后,在维吾尔人中得到普及。维吾尔伊斯兰建筑包括礼拜寺、圣者陵墓和教经堂,造型方式与汉族建筑很不相同,特点鲜明。礼拜寺几乎每村都有,布局自由,但礼拜殿必须座西向东,使得信徒在面向礼拜殿后墙上的圣龛祈祷时,同时也朝向阿拉伯麦加的圣寺。圣者陵墓又称"玛札",埋葬对伊斯兰作出贡献的宗教人士。
  
  走进新疆,边疆的蓝天、大漠、戈壁、绿洲、雪山、冰川、草原等奇特的自然景观,无疑是引人入胜的,但在片片绿洲之上繁华的城市、宁静的乡村,一座座独具特色、形态各异的伊斯兰建筑,以其奇妙的造型、传统的建筑手法、独特的装饰艺术,构成了又一道凝重、奇丽的风景线。

艾提尕尔清真寺

xinsrc_240903131110510123119

  
  位于喀什市中心,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伊斯兰教建筑物,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公元1442年,喀什噶尔的统治者沙克斯米尔扎首先在这里建立一所清真寺,用来祈祷他的亲友们的亡灵.后来又经过历代多次建和修缮,成为现在的形式和规模.该寺由礼拜堂教经堂、门楼、水池和其它一些建筑物组成.清真寺的正长160多米,进深16米.廊檐十分宽敞,有100多根雕花木柱支撑,顶棚上面是精美的木雕和彩绘的花卉图案.正殿正中墙上开了一个深龛,龛内放置一个有台阶的宝座.礼拜时,大毛拉就站在龛内领经,礼拜五"古尔邦节",大毛拉站在台阶上宣教.教徒们进殿后.依次排列先殿内,后殿外,面向西做礼拜每当伊斯兰的盛大节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到来时,清真寺前的广场成了维吾尔群众尽情欢乐的地方.身着节日盛装的维吾尔族男青年,随着欢快的鼓乐声,跳起热情奔放的"萨玛"舞,场景十分壮观.

库车清真大寺

xinsrc_250903131110020340610

  
  库车清真大寺相传是公元16世纪新疆依禅派始祖伊斯哈克•瓦里从喀什到库车传道时所建。它位于城东一处高地上,是新疆第二大寺,规模仅次于艾提尕尔大清真寺。1931年毁于大火,后由富豪哈里木•阿吉出资重建。寺院由礼拜大殿、宣礼塔楼、学经房、宗教法庭等组成,占地1,165平方米。建筑采用红砖、石料、石膏及桑木建成,浑厚、高大、朴素,三座宣礼塔楼分别建于门侧,高约16米,登顶可俯瞰全城。殿内雕刻、壁画、书法美仑美焕,壁龛、藻井、窗门也讲究装饰,有浓郁的维吾尔族风格。在主麻日和节日,它还是当地穆斯林的主要活动中心,平日可容5,000人礼拜,每逢节日会有上万人。

和田加满清真寺

xinsrc_24090313111008969018

  
  加满清真寺位于和田市市区,是和田市最大的清真寺之一。该寺建于清光绪二年(1875年),1997年由政府出资在原址重建。
  
  该寺是较为典型的维吾尔建筑造型,较为显著的特色在于,整修建筑的图案均是由土黄色的砖块镶嵌而成,图案精美、细致,令人不能不为维吾尔族工匠的精湛工艺而叹服。门楼两则的塔柱也较有特点,不同一般类似的圆形塔柱,该塔柱为多棱形,其上由黄砖镶嵌而成各种图案,使塔身更显庄严挺拔。再有就是殿顶不是常见的平顶,而是穹顶,上以木材料拼构而成,让人叫绝。

库尔勒加麦清真寺

xinsrc_1309031311304991747111


  
  库尔勒加麦清真寺始建于1961年,位于库尔勒市团结南路西侧,是目前库尔勒市最大并在巴州有一定影响的清真寺。
  
  该寺的宣礼楼虽然采取的是维吾尔建筑的传统造型,但设计高度较高,使得建筑显得挺拔而宏伟。门楼两侧的八面窗户,使得该建筑与众不同,此类建筑,门楼两侧多为装饰造型,而此建筑将装饰与实用有机结合,使整个建筑站庄严而不失灵气。寺门前两棵百年古树郁郁葱葱,与大寺牵手相立,给大寺增添了几分秀色。
  
  
栏杆罕尼卡清真寺

xinsrc_140903131130651163112

  
  栏杆罕尼卡清真寺位于阿克苏市内,是阿克苏地区著名的清真寺。始建于1870年,历史悠久。该建筑较为显著的特点是塔多,大门宣礼台及塔楼颇具伊斯兰建筑风格,礼拜大厅则展示出伊斯兰和本地维吾尔族建筑特色。
  
伊宁拜图拉清真寺

xinsrc_1509031311301522127413

  
  "拜都拉"在维吾尔语中是"天房"的意思,原寺院相传建于乾隆38年(1773年),由内地能工巧匠建成。因该寺建成后,有不少穆斯林来这里学习经文,故又被称为"麦得里斯",意为高级经文学院。1995年成为危房,经伊宁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原址重建,除门楼外全部进行拆除,门楼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建筑。位于伊宁市解放南路与新华路交界处商业发达地区。
  
  该寺建筑风格是典型的中国古代中原城门式建筑形式。斗拱飞檐,以木制结构为主,采用雕刻和绘画技法,雕梁画栋,较好地体现了中国古代亭楼式建筑的风采。该建筑最顶端加了一个弯月,这是建筑设计者将此建筑定位于清真寺的精心设计,使人一眼就可辨出此建筑的用途,可谓点睛之笔。


吐鲁番卡孜汗大寺

xinsrc_150903131130933710914

  
  卡孜汗大寺始建于1747年,历史上曾重建,1983年政府拨专款全面维修。该寺位于吐鲁番新城,历史悠久。
  
  此建筑颇具新疆地方特色。第一看点在建筑的造型上,6个耸立的木纳尔极具特点。木纳尔半镶在墙中,三分之二屹立在空中,其顶部不同于常见的宣礼塔造型,不是圆弧形,是锥形,细直的木纳尔高耸入天,饰以绿、黄、白相间装饰,使整个建筑凸现鲜明的民族特色。另一看点是大门正上方的图案,该寺大门设计也不同于常见的伊斯兰风格的门楼设计,没有门楼,门楼的形状也不是拱形,大门上方镶嵌的图案精美细腻,具有浓郁的维吾尔族风格,为此建筑增色不少。

固原清真寺 

  
  固原清真寺位于乌鲁木齐市和平南路。该寺前身为北梁寺,始建于1865年,地处南门。后因多数坊民来自宁夏固原而更名为固原寺。1952年迁址,1998年重建。
  
  整个大寺规模宏大,极富特色的是寺顶那4个六棱塔,其造型别致,吸收了中国古代亭式建筑的一些造型风格,并兼具伊斯兰建筑风格,使得塔体与众不同。大寺建筑整体体现伊斯兰风采,但沐浴房和寺院用房则飞檐兽脊,房檐镶有绿色琉璃瓦,又具有中原古代宫殿建筑风格,较具观赏性。
  

陕西大寺

xinsrc_1609031311306541552015

  
  陕西大寺位于乌鲁木齐市和平南路永和巷北侧。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迄今已有200年历史,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来自陕西关中回民捐资修建扩建.
  
  该寺最大特点是将伊斯兰建筑与中国古典建筑巧妙的结合,在新疆颇具代表性。该寺建筑造型受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采用了宫殿式建筑走型,保持了古代传统木结构的建筑格式,具有鲜明的中原古代传统宫殿建筑的风格,融合了民族文化的建筑精华,有较高的历史、建筑艺术和观赏价值。1962年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汗腾格里清真寺

xinsrc_170903131130155490016

  
  汗腾格里清真寺始建于1864年,1882年扩建,为土木结构。史称"喀什寺"、"南门寺"、"热斯提寺"、"肉孜阿吉清真寺"等。原系南关清真寺,位于乌鲁木齐解放南路北端,因年久破旧,1984年决定重建,该寺西移至目前位置,1988年建成,并以天山著名的汗腾格里峰重新命名。
  
  该建筑风格融伊斯兰建筑艺术与现代建筑艺术于一炉,使整个建筑在高楼和商业气氛的包围中仍显得独特和夺目。建筑另一大特色是将清真寺和商场巧妙地结合,并很好地解决了清真寺之静与商场之闹的关系,两个环形楼梯巧妙地将商场和清真寺分割开来,使两者互不干扰。建筑整体以现代建筑材料构成,但不失民族特色,反而更好地表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使建筑显得更加雄壮宏伟。

阿帕克霍加墓

xinsrc_1709031311306751006217


  阿帕克霍加墓全称为"阿帕克和卓麻札",位于喀什市东北约5公里处,是中国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著名首领阿帕克和卓及其家族的陵园,亦称"哈兹拉特麻札"(即圣者之墓),俗称"和卓坟",又称"香妃墓"。始建于1607年,后由阿帕克主持重建,以其名字命名,后其本人及家族成员均葬于此。1874年改建,1956年重建,1996年国家拨款修缮。
  
  整个建筑群中当以陵墓最为抢眼。此建筑是较为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建筑,结构呈正方形,给人以庄严、稳重之感,上部为伊斯兰建筑具有代表性的穹隆,四隅是圆柱形塔,这种建筑形式常在伊斯兰建筑中见到。建筑表面用苍绿色琉璃砖贴面,使整个建筑巍峨宏丽、庄严肃穆。1956年该麻札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由政府出资按1874年式样予以重建。
  
哈密回王墓

xinsrc_180903131130166688418

  
  哈密回王墓是中国清代新疆哈密历代回王及其家族的陵园,俗称"回王坟"、"王爷坟",位于哈密市西南郊之回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哈密维吾尔族达尔罕汗伯克欧拜杜拉归附清朝,被清圣祖封为回王共历9世,计231年。1868年,清政府追封七世回王博锡尔为"和硕亲王",并赐银2万两为其建陵墓,历时20年始成。20世纪80年代,人民政府拨款进行全面维修,是哈密地区最大的清真寺和维吾尔族穆斯林举行会礼的场所。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建筑群最大的特色是在于两种不同风格建筑布局在一起,相互辉映,相得益彰。一个是典型的伊斯兰风格,醒目的穹隆顶,鲜明的邦克楼,通体的琉璃砖,庄严的门楼,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而清真寺则是八角攒尖顶和蒙古式盔顶的中原古代亭式建筑,飞檐兽脊,檐式角亭,起伏有序,以木制结构为主,给人以清秀、华美之感,将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布局在一起堪称一绝,而能将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有机地融为一体,使整个建筑群看起来和谐统一,更是难能可贵。
  
阿图什布格拉汗麻扎

  
  苏丹o苏图克o布格拉汗麻扎是新疆地区喀喇王朝第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可汗苏图克o布格拉汗的陵墓,位于新疆阿图什市逊塔克乡。该麻扎始建于955-956年,为新疆伊斯兰最早的麻扎。据传,初建的拱北坍塌后,曾重新建高大的九顶拱北。曾分别于叶尔羌汗国时期和1872年进行重建和扩建。
  
  该麻扎维吾尔建筑风格较为典型,门楼拱北均采用传统的建筑造型,古朴而典雅。尤其门楼两则的塔柱较有特点,不同于一般的塔柱。高耸入云,其高度是门楼的一倍,给人印象深刻。礼拜大殿内57根雕花木柱,色彩艳丽。
  
苏公塔
  
  苏公塔全称"额敏和卓报恩塔",又名"额敏塔",位于吐鲁番市区东南约4公里处,为吐鲁番第二任郡王苏来曼于1778年所建,目的是为报答清王朝册封其父  额敏和卓为吐鲁番郡王并赐王位世袭相传之厚恩,以及纪念其父,遂于他死后一年兴建此塔。额敏和卓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协助清兵平定准噶尔及大小和卓的叛乱,屡建奇功,先后被封为"札萨克"、辅国公、镇国公、郡王,并由乾隆皇帝诏许"世袭罔替"。
  
  "苏公塔"景观由苏公塔和毗邻的一座能容纳一千人的清真寺组成。整个建筑以黄砖砌成,在夕阳的映照下通体金黄,和周边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其塔身建筑风格兼具伊斯兰建筑与维吾尔建筑风格,15种图案精细美观,整塔造型古朴大方,色泽典雅。整座建筑布局打破传统伊斯兰建筑讲究对称的风格,塔体居整个布局的一侧,但确丝毫没有不平衡之感。塔、门楼和大殿浑然一体,错落有致,让人不能不赞叹其高超的建筑技艺。其建筑艺术和风格,在中国伊斯兰建筑中独树一帜,不可多得。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疆伊斯兰教经文学校

\


  
  新疆伊斯兰教经文学校建于1998年,由国家全额投资修建。位于乌鲁木齐市南湖路与苏州路交汇处。
  
  经文学校整个建筑主次分明,布局严整,工艺精巧,雄伟壮观,民族风格浓郁,时代感强烈,整体建筑群给人以清新别致、宁静致远之感。主楼前部大面积采用深蓝色玻璃幕墙,这在伊斯兰建筑中尚不多见,可以说是一次大胆尝试。玻璃墙的色彩和楼体的颜色搭配协调,给人以宁静肃穆之感。配楼特点主要在于平凡中求变化。其楼体四角凸起,使一个方方正正,略感沉闷的建筑变得富有动感。再有就是楼的正门,采用了伊斯兰建筑中不常见的门头装饰,使该建筑于普通处见特色。而清真寺的建筑造型更是凸现了伊斯兰与维吾尔民族建筑特点,折射民族传统的美学思想。可以说整个建筑是目前新疆伊斯兰传统建设风格与现代建筑特点有机结合的典范。
 

上一篇: 惠济祠为淮安道教重要的祠庙之一 历史残存

下一篇: 佛教建筑艺术:金刚宝座塔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