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彬:带着丧失爱女伤痛奋战在抗旱救灾第一线
2013-08-04 12:30:02 作者:杨春柳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滕乡长,天下雨了吗?任站那边水管有吗?请帮忙,谢了。”他赶到广西去处理女儿后事时,他心里想的仍是家乡的抗旱救灾。</span>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的女儿在广西遇车祸不幸去世,后事尚未处理好,他就急忙赶回家乡,带着伤痛奋战在抗旱第一线。</span>
他是谁呢,他就是贵州松桃自治县冷水溪乡石门村支书徐彬。笔者近日走进了他,对他进行了采访。</span>
“带着丧失爱女伤痛奋战在抗旱救灾第一线”
当笔者赶到冷水溪乡石门村时,一脸憔悴和疲敝的村支书徐彬,正忙着安排给乡亲们送水、寻找新的水源点。</span>
“喂,徐支书,我们这里需要输水管道。”7月</span>28日,闹坡组组长卢兴发给徐彬打来了求助电话。</span>
“你们管道要多长,你们先给测量出来,到测量的过程当中要小心一点、注意安全,因为那里有洞。我马上组织人送来。”徐彬说。</span>
位于崇山峻岭之中的石门坎村共有</span>618户</span>2816人,该村无水源、取水点很远,</span>13个村民组有</span>6个村民组严重缺水,村民的饮水要靠政府每天从山下送水,全村</span>84口水井,有的1个月前开始干涸,10天前所有水井全部断水,尽管乡镇府一个月前就组织人员每天4车向群众送水,但仍然满足不了群众的人畜饮水需求,部分群众需到离寨子3公里远的唯一取水点去挑水,由于路途陡峭,一天也只能来回两趟。“我们这里从</span>6月</span>1日起就无明显降雨。”“我们这里玉米干死了,稻田龟裂了。”“我们这里人畜饮水非常困难。”徐彬告诉笔者。一会儿,政府送水的车来到了寨子门口,徐彬一边指挥大家把水从车上抬下来,一边帮着把水从车上抬下来,还他帮助鳏寡孤独老人、留守儿童把水挑进家里。石门村的坡坡岭岭,田里土里,村寨巷道里都有他忙碌的背影。回到家,因疲劳过度,他常常忘记了吃饭,倒头便睡着了。</span>
徐彬的妻子唐冬仙丧失了爱女,非常伤心。但对丈夫女在儿后事尚未处理好就急忙赶回家乡投入抗旱救灾工作,却十分支持。“他是支书,是一名党员,共产党员关键时候理应舍小家顾大家。”
徐彬的妻子唐冬仙望着疲惫不堪的身躯,消瘦了许多的丈夫,很是心痛。一次她摸着轻轻地摸着徐彬的额头,轻摇着叫他吃晚饭,可酣睡中的徐彬却迷糊着说:“等我把找到的水源引上来了再说。”
徐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为了保障乡亲们都能喝上水,他必须每天早上六点起床,送水、找水源、联系水管、抽水泵等琐碎的工作,在一次晚上找水过程中,由于夜间光线不好,山高路陡,摔破了手臂、摔伤了左胸软组织,但一直没有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每天回到家,只是草草的处理手臂伤口和对软组织喷点药水。</span>
“怎么不去医院看看?”笔者问到。</span>
“没有时间来做这个事情,一天换一次。”徐彬淡淡地说。</span>
抗旱原因没时间检查自己身体受伤情况,但是家庭重大变故却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活,</span>7月</span>17日对徐彬一家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大女儿在广西外出遇车祸身亡,第二天一家人赶往事发地处理女儿后事,匆匆火化后,7月</span>21日,徐彬给乡长发了条短信。</span>
“他说乡长我不休息,我晚上要下村核灾、查灾,了解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情况,可以教育我们其他村的干部,以及我们乡干部到这个大旱之年,要全力的投入到这个抗旱救灾工作之中。解决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用水,我相信有我们这样的干部我们乡在这个大旱之年一定能够渡过这个难关的。”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滕建军动情地说。</span>
家庭变故、抗旱工作一连串的事情发生在徐彬身上,悲痛还没有消失,徐彬又继续投入了抗旱救灾中,利用晚上时间去协调村里找水等相关问题。</span>
“就是要求大家说话办事要从团结出发,不要为我们这个抗旱救灾造成不团结,只要靠大家平时说话客气一点,有什么摩擦和矛盾我们大家坐下来好好的说一下。”徐彬说</span>
“他对我们这么关心,路这么远也不好走他都帮我们送水过来,现在党和国家对问我们群众这么关心,没得吃的就送吃的,没得粮食就送粮食,没得衣服就送衣服,天旱了没得水就送水,真的非常感谢他。”金家湾组村民陈强胜激动地说。</span>
谈起家庭变故和抗旱救灾,徐彬说:“我们曾在党旗下庄严宣誓,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当时入党的宗旨和自己崇高的信仰。因为我们作为干部,肯定要以身作则的。”
“爷爷教育我要敬业”
“您在女儿的后事尚未处理好就急忙赶回家乡继续抗旱救灾,这么敬重自己的职业,是谁影响了您?”笔者问到。</span>
“是爷爷教育我要敬业,爷爷用他的言行举止教育了我。”徐彬回答到。</span>
徐彬的爷爷徐廷芝是一位共产党员,1951年起担任冷水溪乡卫生院院长,他起早贪黑,多方奔走,殚精竭虑。把家里的切药用的铡刀等无偿捐了医院。由于工作出色,1956年,他又调到乌罗镇卫生院当院长。</span>
“爷爷是老中医,医术高明,一直工作到70岁才退休,退休</span>2年后,爷爷就逝世了。”徐彬噙着眼泪说。</span>
“爷爷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讲古代高尚人物的故事给我们听。”
孙膑和庞渭是同学,拜鬼谷子先生为师一起学习兵法,孙膑对人非常尊敬,而庞渭为人傲慢、嫉妒心强、居心叵测,他一心要把孙膑置于死地而后快。后来庞渭却被孙膑制服了。</span>
“爷爷通过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对人要宽容、厚道。”
“爷爷在世时常对我们说‘他只要有一张床够睡就可以了’,其他的没有更多要求。”
“山村教育事业是我最大的牵挂”
治穷先治愚。为了改变家乡教育落后面貌,徐彬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终于学校项目落实了下来。徐彬又为学校的场平工程,电、水、路等忙碌开来。特别是为了解决师生饮水问题,他带领大家爬山涉水查找水源,终于在陶家坡找到了水源,他又向县水务局争取到</span>4000多米水管,把水接到了学校。</span>
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山村教育事业是我最大的牵挂。”
在修建石门村完小的教师宿舍和幼儿班及一年级教室时,为了学校能按时上课,徐彬带领村民一起加了</span>4个通宵,硬是如期完成了建设任务。杨秀龙校长说:“徐支书对教育非常支持,积极为我们跑建设项目,加班加点帮我们修建学校。他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楷模!”(杨春柳)</span>
贵州松桃自治县委宣传部<br />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