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志愿者马晓岸当选全国十佳支教老师
2013-08-28 11:04:49 作者:赵彦平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特约记者赵彦平报道 日前,马晓岸、吴金成、陈碧清、王倩、王影、鲍春喜、马文、酒方方、袁霞、刘向东……
“华夏千秋教育基金”理事长刘会兴、解放军某部北戴河休养院院长、大校李善民、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张锐、《武汉晚报》副总编辑蓝怡斌参加了颁奖仪式。</span>
今年4月,“华夏千秋教育基金”联手共青团湖北省委、湖北省教育厅、共青团武汉市委、湖北省志愿者协会、武汉青年志愿者协会、武汉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共同面向全国征集优秀支教志愿者,并同期征集老师们的梦想,帮助支教老师“圆梦”。</span>
随后,全国众多单位和热心读者打来电话推荐自己心中的好老师,讲述各位老师的感人事迹,7至</span>8月,《武汉晚报》联合发起单位组成评选专班,在全国各地申报的众多候选人中遴选出获奖者。本次获奖者包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的吴金成,也有舍弃高薪扎根山区的双胞胎姐妹花王影、王倩、也有背井离乡,留在支教地安家数年的酒方方,还有身残志坚、主动申请前往山区支教的全国优秀志愿者陈碧清等。我校研究生马晓岸,是唯一获奖的两名在校生之一,也是我校学生第一次获得该殊荣。他是一名土家族小伙子。大学期间,马晓岸在爱心社团做了无数慈善公益活动,为了能够继续从事公益事业,大学毕业后,他创立了自己的公益团队——湖北“晓岸”志愿服务队,从最初的一名支教者变成了一个组织者,从大学社团的负责人变成了一个社会独立团队的掌舵者,于是开始在全国招募更多优秀志愿者参加支教和志愿服务活动,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奉献爱心的行列中。他曾经连续7年组织策划前往贫困地区、偏远山区、地震灾区、革命老区支教调研,参加爱心活动上百次,在汶川、在玉树、在雅安、在宁夏、在贵州、在黄冈、在五峰都有他活动的身影。参加活动至今,他已发动社会人士为贫困山区捐出各类物资现金近30万元,帮助数十名贫困地区孩子完成上学梦,为贫困山区学校改变学习和生活环境,个人捐赠稿费、奖学金、零花钱、兼职收入等接近2万元。马晓岸投身公益活动的事迹先后被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长江日报、楚天金报、长江商报、三峡商报等国内外十多家新闻媒体推介宣传,他本人曾经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湖北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湖北省“优秀共青团员”,其创建的“晓岸”志愿服务队荣获“湖北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这一次“圆梦”行动,马晓岸又为他贵州支教的学校争取了建一个“希望厨房”,以解决孩子们的吃得上热饭的问题。</span>
用</span>7年时间,马晓岸为无数处在人生低谷甚至死亡边际的无助的人们送去了无穷的温暖和关爱,自己却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大学从没买过一件衣服,穿的一直是他参加活动用过的志愿者服装,吃饭能饱就行,为的只是给孩子们吃饱穿暖和完成上学梦节省一些钱。</span>7年来,其价值远超</span>30万的物资援助,马晓岸同学用一颗赤诚之心和坚定的毅力为中南民族大学学子树立了一座志愿公益的丰碑,展示了当代大学生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风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进取、投身慈善事业,为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span>
马晓岸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向记者展示了当代大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是大学生可亲可信可学的优秀典范,为青年大学生树立自立自强意识提供了模范。通过这一活动,树立当代大学生自立自强、吃苦耐劳、奋发成才的先进典型,营造关心和支持大学生自立自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进取、拼搏奋进,为建设和谐社会作贡献,引导当代大学生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br />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