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托海:期待你的崭新容颜
提起可可托海,你会想到神奇的石钟山,想到宝石般清澈的额尔齐斯河,还有美丽的白桦林,国内地质界引以为豪的三号矿脉等等。
对可可托海有更深了解的人,还知道那座曾经为我国国防和航天事业作出过突出贡献的稀有金属矿面临资源枯竭危机,知道可可托海镇有不少前苏联工程技术人员亲手设计的建筑和基础设施,知道这位昔日雍容华贵的“美人”如今容颜枯槁,面对旧物人们若不借助联想已经很难把这样一个凋敝小镇和当年的“小上海”联系到一起。
国庆期间记者又一次来到可可托海。这一次不是奔着金秋的景色,也不是为了聆听额尔齐斯河的低吟浅唱。我们得知可可托海正面临一次难得的转型、发展机遇,我们很想知道这样一个机遇可可托海人能否牢牢把握。
可可托海镇党委书记祝继东首先谈到去年9月召开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及独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和棚户区改造工作座谈会。那次会上,富蕴县一位主要领导介绍可可托海情况时,李克强总理先后四次插话,对可可托海矿区历史功绩给予充分肯定,并指示各部委重视可可托海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祝继东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可可托海矿产资源开发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和苏联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开发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藏,着名的三号矿脉——世界级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就是这么一步一步建成的。当时的可可托海是全国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重要产地,享有“中国稀有金属产业摇篮”美誉,并且为我国培育了若干位院士。
历史上的可可托海因稀有矿的开采而繁荣、扬名,今天的可可托海却因稀有矿的日渐枯竭面临严重生存危机。去年1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可可托海工矿区综合治理工作专题会议纪要指出:可可托海工矿区“资源枯竭后,原有模式下的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脆弱等诸多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加快推进可可托海工矿区改造转型已迫在眉睫。”
纪要同时要求阿勒泰地区对可可托海工矿区综合治理工作负总责,坚持民生优先、规划先行,着力解决工矿区职工的住房、就业、生活环境以及矿区企业转型发展等矛盾突出、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随后,可可托海所在的富蕴县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可可托海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提出通过培育旅游支柱产业、优化城乡空间格局、恢复自然环境、建设边疆祥和之地等五项措施,力争三年初见成效,逐步将可可托海建设成为产业特征明显、功能配套完备、生态环境优美、人居品质高雅的旅游产业聚居区。<br />
在中央和自治区高度关注下,涉及可可托海独立工矿区综合治理的一系列具体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展开。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实施第一批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工程的通知》,将可可托海工矿区综合治理列为国家独立工矿区一期5个改造试点之一,也是新疆唯一的试点。交通运输部也对投资11.458亿元的S226线富蕴——可可托海公路项目进行了批复,并落实资金2.7亿元。自治区人社厅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可可托海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建设、增加公益性岗位、购置实训设备等。自治区住建厅也确定三年在可可托海实施保障性住房1624户并给予资金补助。自治区发改委下达可可托海工矿区污水处理、供水、供热、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自治区旅游局将可可托海旅游城镇示范区建设纳入规划,2013年—2015年每年安排500万元发展资金用于支持可可托海旅游城镇示范区建设。自治区文物局同意将可可托海老桥、三号矿脉和地质博物馆列入自治区文物保护计划……
目前《可可托海独立工矿区综合治理工作总体规划》已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发改委,6个专项规划进展顺利。按国家发改委要求编制的《可可托海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项目实施方案》通过国家发改委专家评审,共梳理项目6大类50项,总投资37.6亿元。2013年开工项目12项,总投资5.115亿元,年内预计完成投资1.43亿元。
首先是住房。可可托海矿区声名在外,职工住房条件却是欠账多多。那一栋栋年代久远的老式居民楼虽然依稀还能折射出矿山往日的辉煌,但从现代居住理念来看,每一套住宅都显得那样逼仄,屋里简直转不过身来。今年矿区开工建设385套住宅,其中包括100套棚户区改造房、100套廉租房和100套公租房。33栋旧楼节能改造同步实施,外墙进行保温,屋顶重新做防水处理并改成坡面屋顶,窗户安装欧式构件。楼还是原来的楼,外观洋气了,冬季也暖和多了。记者注意到,每栋经过改造的职工住宅楼外立面上半截刷的是米黄色,下半截刷的是浅棕色,和当年留下的苏联专家楼色调一致,浑然一体。
楼外的人行道铺了防滑彩砖,细心的设计者还在人行道和绿化带之间辟出小型停车场。和大小城市住宅区各种车辆杂乱无章停放的景象相比,可可托海镇容镇貌改造项目站在全新起点上的设计理念,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可可托海号称为我国第二寒极,历史上当地冬季最低气温曾经低于零下50摄氏度。这样一个地方,过去却只有北区,也就是额尔齐斯河北岸镇区有四台小锅炉集中供热,河南岸平房区靠的是一家一户架炉子。今年的改造搬迁项目包括集中供暖,全镇集中建设一个热源,3台20吨锅炉可将供热面积由原来11万平方米扩大到50万平方米。
垃圾处理是困扰我国乡镇的一大难题,可可托海镇也不例外。过去该镇垃圾只进行简单填埋,今年借助改造搬迁项目,镇里通过采购垃圾压缩、拉运设备,将镇上的垃圾运到远离可可托海景区的山外集中填埋,避免对额尔齐斯河源头造成污染。
原来可可托海只有一个日处理800立方米的小型污水处理厂,今年下半年开工的新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2000立方米。截至10月初主管网已经铺设完毕。
按照创建新疆环保模范生态乡镇的要求,可可托海镇正在加快完善以额尔齐斯河峡谷、喀依尔特峡谷、伊雷木湖、可可苏里湖“两谷两湖”为重点的生态架构,保留原有的自然生态廊道,全力打造美丽可可托海。目前与可可托海国家矿山公园直接相关的老桥(中苏合作开发可可托海稀有矿时建造)借助当年留下的图纸已经重新修复,三号矿坑前的观景平台也部分完工。额尔齐斯河主要支流——库依尔特河可可托海段河道治理项目6.5公里防洪堤也填筑完毕。
祝继东书记还谈到从镇区到伊雷木湖修建一条4公里长旅游观光道路的计划,近期先启动1公里。今后游客可以乘坐马车或骑自行车或徒步,沿着滨河景观道游玩于伊雷木湖和可可托海镇区之间。镇上购置的12辆欧式马车已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正在由里到外发生深刻变化的可可托海小镇引起了各地投资者足够兴趣。来自山东的远方旅游有限公司多年来致力于额尔齐斯河大峡谷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建设,今年又投资4000万元在可可托海镇建设四星级的“远方大酒店”。专门从事木结构房屋建造的新疆吉臣木屋也在可可托海一片小树林里尝试性建起了两栋接待高端游客的别墅式木屋。另一家酒店正在建设准三星酒店。利用可可托海稀有矿多年开采过程中用砂石堆积起来的“小山”,来自乌鲁木齐的旭坤特种旅游投资开发公司在“山”上种树,面向自驾游游客建造“可可托海国际宿营地”。<br />
可可托海采访的最后一站是设在那栋俄式俱乐部里的地质博物馆,或者叫做矿史馆。二楼展厅一幅矿工们用马爬犁拉运矿石的老照片让记者伫立良久。正是靠着这样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可可托海稀有矿各族职工撑起了建国初期我国稀有金属产业的天空;如今虽然矿产资源面临枯竭,在国家和自治区全力支持下,可可托海人正在努力通过产业转型,力争以全新的生态小镇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完)
对可可托海有更深了解的人,还知道那座曾经为我国国防和航天事业作出过突出贡献的稀有金属矿面临资源枯竭危机,知道可可托海镇有不少前苏联工程技术人员亲手设计的建筑和基础设施,知道这位昔日雍容华贵的“美人”如今容颜枯槁,面对旧物人们若不借助联想已经很难把这样一个凋敝小镇和当年的“小上海”联系到一起。
国庆期间记者又一次来到可可托海。这一次不是奔着金秋的景色,也不是为了聆听额尔齐斯河的低吟浅唱。我们得知可可托海正面临一次难得的转型、发展机遇,我们很想知道这样一个机遇可可托海人能否牢牢把握。
可可托海镇党委书记祝继东首先谈到去年9月召开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及独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和棚户区改造工作座谈会。那次会上,富蕴县一位主要领导介绍可可托海情况时,李克强总理先后四次插话,对可可托海矿区历史功绩给予充分肯定,并指示各部委重视可可托海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祝继东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可可托海矿产资源开发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和苏联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开发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藏,着名的三号矿脉——世界级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就是这么一步一步建成的。当时的可可托海是全国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重要产地,享有“中国稀有金属产业摇篮”美誉,并且为我国培育了若干位院士。
历史上的可可托海因稀有矿的开采而繁荣、扬名,今天的可可托海却因稀有矿的日渐枯竭面临严重生存危机。去年1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可可托海工矿区综合治理工作专题会议纪要指出:可可托海工矿区“资源枯竭后,原有模式下的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脆弱等诸多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加快推进可可托海工矿区改造转型已迫在眉睫。”
纪要同时要求阿勒泰地区对可可托海工矿区综合治理工作负总责,坚持民生优先、规划先行,着力解决工矿区职工的住房、就业、生活环境以及矿区企业转型发展等矛盾突出、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随后,可可托海所在的富蕴县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可可托海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提出通过培育旅游支柱产业、优化城乡空间格局、恢复自然环境、建设边疆祥和之地等五项措施,力争三年初见成效,逐步将可可托海建设成为产业特征明显、功能配套完备、生态环境优美、人居品质高雅的旅游产业聚居区。<br />
在中央和自治区高度关注下,涉及可可托海独立工矿区综合治理的一系列具体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展开。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实施第一批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工程的通知》,将可可托海工矿区综合治理列为国家独立工矿区一期5个改造试点之一,也是新疆唯一的试点。交通运输部也对投资11.458亿元的S226线富蕴——可可托海公路项目进行了批复,并落实资金2.7亿元。自治区人社厅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可可托海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建设、增加公益性岗位、购置实训设备等。自治区住建厅也确定三年在可可托海实施保障性住房1624户并给予资金补助。自治区发改委下达可可托海工矿区污水处理、供水、供热、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自治区旅游局将可可托海旅游城镇示范区建设纳入规划,2013年—2015年每年安排500万元发展资金用于支持可可托海旅游城镇示范区建设。自治区文物局同意将可可托海老桥、三号矿脉和地质博物馆列入自治区文物保护计划……
目前《可可托海独立工矿区综合治理工作总体规划》已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发改委,6个专项规划进展顺利。按国家发改委要求编制的《可可托海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项目实施方案》通过国家发改委专家评审,共梳理项目6大类50项,总投资37.6亿元。2013年开工项目12项,总投资5.115亿元,年内预计完成投资1.43亿元。
首先是住房。可可托海矿区声名在外,职工住房条件却是欠账多多。那一栋栋年代久远的老式居民楼虽然依稀还能折射出矿山往日的辉煌,但从现代居住理念来看,每一套住宅都显得那样逼仄,屋里简直转不过身来。今年矿区开工建设385套住宅,其中包括100套棚户区改造房、100套廉租房和100套公租房。33栋旧楼节能改造同步实施,外墙进行保温,屋顶重新做防水处理并改成坡面屋顶,窗户安装欧式构件。楼还是原来的楼,外观洋气了,冬季也暖和多了。记者注意到,每栋经过改造的职工住宅楼外立面上半截刷的是米黄色,下半截刷的是浅棕色,和当年留下的苏联专家楼色调一致,浑然一体。
楼外的人行道铺了防滑彩砖,细心的设计者还在人行道和绿化带之间辟出小型停车场。和大小城市住宅区各种车辆杂乱无章停放的景象相比,可可托海镇容镇貌改造项目站在全新起点上的设计理念,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可可托海号称为我国第二寒极,历史上当地冬季最低气温曾经低于零下50摄氏度。这样一个地方,过去却只有北区,也就是额尔齐斯河北岸镇区有四台小锅炉集中供热,河南岸平房区靠的是一家一户架炉子。今年的改造搬迁项目包括集中供暖,全镇集中建设一个热源,3台20吨锅炉可将供热面积由原来11万平方米扩大到50万平方米。
垃圾处理是困扰我国乡镇的一大难题,可可托海镇也不例外。过去该镇垃圾只进行简单填埋,今年借助改造搬迁项目,镇里通过采购垃圾压缩、拉运设备,将镇上的垃圾运到远离可可托海景区的山外集中填埋,避免对额尔齐斯河源头造成污染。
原来可可托海只有一个日处理800立方米的小型污水处理厂,今年下半年开工的新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2000立方米。截至10月初主管网已经铺设完毕。
按照创建新疆环保模范生态乡镇的要求,可可托海镇正在加快完善以额尔齐斯河峡谷、喀依尔特峡谷、伊雷木湖、可可苏里湖“两谷两湖”为重点的生态架构,保留原有的自然生态廊道,全力打造美丽可可托海。目前与可可托海国家矿山公园直接相关的老桥(中苏合作开发可可托海稀有矿时建造)借助当年留下的图纸已经重新修复,三号矿坑前的观景平台也部分完工。额尔齐斯河主要支流——库依尔特河可可托海段河道治理项目6.5公里防洪堤也填筑完毕。
祝继东书记还谈到从镇区到伊雷木湖修建一条4公里长旅游观光道路的计划,近期先启动1公里。今后游客可以乘坐马车或骑自行车或徒步,沿着滨河景观道游玩于伊雷木湖和可可托海镇区之间。镇上购置的12辆欧式马车已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正在由里到外发生深刻变化的可可托海小镇引起了各地投资者足够兴趣。来自山东的远方旅游有限公司多年来致力于额尔齐斯河大峡谷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建设,今年又投资4000万元在可可托海镇建设四星级的“远方大酒店”。专门从事木结构房屋建造的新疆吉臣木屋也在可可托海一片小树林里尝试性建起了两栋接待高端游客的别墅式木屋。另一家酒店正在建设准三星酒店。利用可可托海稀有矿多年开采过程中用砂石堆积起来的“小山”,来自乌鲁木齐的旭坤特种旅游投资开发公司在“山”上种树,面向自驾游游客建造“可可托海国际宿营地”。<br />
可可托海采访的最后一站是设在那栋俄式俱乐部里的地质博物馆,或者叫做矿史馆。二楼展厅一幅矿工们用马爬犁拉运矿石的老照片让记者伫立良久。正是靠着这样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可可托海稀有矿各族职工撑起了建国初期我国稀有金属产业的天空;如今虽然矿产资源面临枯竭,在国家和自治区全力支持下,可可托海人正在努力通过产业转型,力争以全新的生态小镇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完)
重点阅读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已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