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社区服务“心贴心”关爱群众“零距离”
2013-11-27 11:57:58 作者:肖传梅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新市区街道工业区社区结合规范化建设要求,积极探索组织网络覆盖、党群关系共融、社情民意详察、弱势群体帮扶、结对单位共建等“零距离”工作法。通过党员群众“零距离”的沟通,为社区居民提供“零距离”的服务,与结对单位开展“零距离”的共建活动,为构建一个秩序良好、环境优美、和谐文明的社区提供了强大的工作合力。</span>
健全网络体系,实现组织覆盖“零距离”。整合各类资源,健全网络体系。建立“街道党总支---社区党支部</font>---巷道、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网络,完善“社区居委会</font>---小区、巷道、楼栋居民小组”的居民自治组织,健全包片社区干部、社区党小组、楼栋长网格责任体系。根据党员职业特点、个人特长和业余爱好,建立特色志愿者服务队,提供法律咨询,家电维修等</font>20多项便民利民服务。实行社区大党支部工作模式,将社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作为社区党支部成员单位,争取共建单位物力、财力和智力的支持。充分发挥在职党员、老党员、社区干部、共建单位、楼栋长(十户长)、志愿者队伍作用,使党组织工作延伸到基层最小单元。</font>
细化服务内容,实现优质服务“零距离”。针对不同居民群体的不同需求,提供面向社区弱势群体的帮扶服务、面向社区全体居民的个性化服务、面向驻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使党组织的关怀覆盖到每位居民当中。一是建好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依据“七站一室”,设立“人民调解”“社会保障”“民政残联”“计划生育”“老龄工作”和“外来人口管理”等多个办事窗口。二是开通社情民意热线电话,设立意见箱,发放联系卡,及时收集居民的建议和意见。三是创优服务,通过“一居一特”依据民情流水线和居民说事点等有效载体,开展一系列的特色服务,使“老有所乐”、“少有所学”、“残有所助”、“困有所济”、“病有所医”。</span>
强化人文关怀,实现沟通互动“零距离”。以文化吸引居民、以情感打动居民、以民主凝聚居民。充分发挥文化活动室、百日文化广场等阵地,成年民间文化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增近了邻里间、单位间的交流消除了差异和隔阂,举办“邻里节”加强社区人与人的沟通和互动,促进文化和谐、人际和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围绕“四知四清四掌握”邀请居民参加民情研判会,互通信息、了解社情民意,定期沟通联系群众,每周召开工作例会集中梳理问题,明确具体措施</font>;建立居民民主决策制度,定期举办社区党群议事会、民主恳谈会,引导居民反映诉求、参与管理、开展评议,保障了居民的民主权益。</font>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