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民心中的好党员
2013-12-02 13:08:18 作者:毕丽格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记和布克赛尔县布斯屯格牧场乌兰哈德村村长米尔根巴图同志的先进事迹
乌兰哈德村是布斯屯格牧场的一个牧业村,全村141户512人,其中蒙古族460人,哈族52人,有13名党员,全村牲畜存栏19700头(只)。</span>
乌兰哈德村是布斯屯格牧场一面大旗,扛起这面大旗的旗子毋庸置疑当数队长米尔根巴图,他扛起这面大旗,带领全村农牧民靠拼搏苦干闯出了一条致富道路。在他1998年任村长以来的日子里,倾注了他对农牧民群众全部的热爱,他始终如一地以一名共产党人无私奉公的精神风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扎根基层,忘我工作,他坚信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走发展经济这条路子才能动使农牧民尽快脱贫致富,米尔巴图将发展生产力,繁荣本村经济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带领村队一班人不断探索发展新思路,寻求改革新举措,为乌兰哈德村的经济发展想办法,找出路定规划,求外援。
在米尔根巴图的带领和影响下通过全村农牧民的不懈努力,使乌兰哈德村面焕然一新,呈现出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农牧民安居乐业,牧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空前提高的良好局面。目前全村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3100元,58%的农牧民实现了定居或半定居,现在乌兰哈德村实现了通自来水,夏牧场通柏油路、90%的牧民安装了太阳能照明设施,创建成县级文明单位,连续三年被牧场评为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span>
米尔根巴图村长率领全村干部群众在发展村队经济的各项工作中,始终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既着眼当前,又放眼长远,他不求荣华,脚踏实地,始终把群众答不答应,愿不愿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他找出了制约乌兰哈德村经济发展的短腿是水土资源开展利用不足,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为打破瓶颈制约他决定以此为突破口,加强乌兰哈德村基础设施建设。</span>
在修建马音特引水管道时,为了节省开支,米尔根巴图带领本村农牧民冒着30度的酷热,将1000余立方米的建设,用石一块一块地搬运到工地,为抢抓马音特水毁工程修复进度,尽快恢复通水,米尔根巴图自已带邻全村党员牧民修建了马音特引水管道解决了乌兰哈德村的人畜饮水问题,切实给乌兰哈德村牧民办了好事办了实事。</span>
为了尽快发展全村的经济米尔根巴图带头并动员全村牧民率先在该村实施牲畜冷配和牲畜品种改良,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目前牲畜品种改良已初见成效,不仅使该村畜牧业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而且增加了农牧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了牧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生活条件,为全村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大家都交口称赞他是全村牧民的贴心人。</span>
米尔根巴图同志生在牧场长在牧区,自幼目睹了牧区农牧民婚丧大操大办给农牧民带来的严重负担,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农牧民脱贫致富,为破除陈规陋习,他在全村牧民中广泛宣传移风易俗,改变了以往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是农牧民得到了实惠。米尔根巴图不仅是一名好领导,对工作勤勤勤恳恳,而且他还是一个热心肠,帮助有困难的农牧民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牧民图格尔加布有病,孩子多,家庭负担重,日子过得十分困难,孩子上学没有学费,听到这消息,他什么话也没说,从家里拿出钱来送到图格尔加布手中,并且组织全村党员牧民为图格尔加布捐款,亲切地对他说"让孩子上学要紧、不能误了孩子,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口,"他为图格尔加布勤劳致富出点子,想法子,鼓励她走勤劳致富的道路,在家庭条件不富裕的情况下,经常给图格尔加布家送面粉、大米、砖茶等生活用品,还主动地找场领导讲明图格尔加布的实际情况,为他争取了每月350余元的最低生活费,图格尔加布妻子患重病,要到乌鲁木齐治疗,需要很多钱,米尔根巴图村长听到这个消息后,及时了解他们家的具体情况给牧场领导反映,动员全场干部群众给图格尔加布同志捐款10000元,送到了图格尔加布同志的手中,使图格尔加布度过最困难的时期给他送去了温暖,图格尔加布把米尔巴图当作了救命恩人、好兄弟、逢人便讲:"米尔根巴图是党的好干部,是自已的亲人"。</span>
那木加布是乌兰哈德村的一名贫困户,家里5口人,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米尔根巴图经常到他家了解他们家的生产、生活情况,家里最困难的时,给他送去面粉、大米、清油等生活物品,那木加布经常生病,无钱治疗,米尔根巴图听到那木加生病时,带上当地医生为那木加布免费治疗,买药的费用全部由他承担,他把自已省吃俭用的钱拿来给那木加布买药、买营养品,那木加布拉着米尔根巴图的手感激的说"你是我们的好领导,也是我们的亲人,我感谢你对我的关爱"。</span>
他在偏远落后的牧区默默地奉献自已,在平凡的岗位上发着光和热,为乌兰哈德村三个文明建设努力地做贡献,为民族团结和社会文明进步不懈努力,是农牧民基层干部的楷模,他把一颗拳拳之心全部奉献给了全村的人民,怀着为民造福的满腔热情,以对社会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严谨的工作精神,惠泽民众的高尚情操是基层党员干部的骄傲和榜样,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span> 通讯员:毕丽格</span>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