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族新闻国内新闻

以音乐之名爱着故乡的藏族音乐家们

2013-12-30 13:20:24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浏览次数:0

以音乐之名爱着故乡的藏族音乐家们

  西藏和平解放以前,当地很多歌曲都以民间手法即兴发展而成,在很大程度上仍带有民间即兴创作的特点,还谈不上现代意义的创作。</p>

  自上世纪50年代起,随着十八军文艺工作者的进藏,简谱和五线谱记谱法开始传入西藏,西方的作曲技法也随之传入。从此,在西藏音乐史上开始出现了专业音乐创作队伍,一批批藏族的音乐创作人员茁壮成长,并逐渐在西藏形成了主要的音乐创作群体。</p>

\

  美朗多吉

  音乐的生命之源在民间

  美朗多吉所创作的一大批歌唱祖国、歌唱西藏的音乐作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歌曲《青藏情怀》、服饰歌舞《多彩哈达》、男声四重唱《雅鲁藏布,我的母亲河》等,生动展现了西藏人民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藏族同胞热爱祖国的心声。</p>

  1962年,美朗多吉出生在西藏昌都。美朗多吉一上小学,就被选进学生业余演出队。三年级时,昌都地区文工团成立了,9岁的美朗多吉作为第一批团员被招入。他是团里年龄最小、个子最矮的演员。</p>

  1976年,团里把初露才华的美朗多吉派到西藏师范学院音舞系学习二胡。经过顽强、不懈、勤奋的学习,他学业有成地回到了昌都文工团,并很快在团里担任了首席二胡。</p>

1979年,他参加全区器乐比赛,参赛的二胡协奏曲《梅朵的心愿》荣获全区一等奖。年轻的美朗多吉从不满足,业余时间他师从著名藏族作曲家李光德老师学习作曲、和声,开始写些小曲子。</p>

  1982年,美朗多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师从著名音乐教育家、二胡演奏家项祖英教授。除了学好自己的专业外,课余时间还拜师学习作曲、和声、复调、民族音乐等。他还经常去听陈刚、何占鳌等著名教授的公开课,抓住每一个机会,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p>

  1985年,美朗多吉毕业了。上海音乐学院为他举办了个人毕业专场音乐会,共演奏了11首经典名曲。这在上海音乐学院少数民族学生中是破天荒的一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赢得一片热烈的赞扬声。</p>

  结束了在上海的学业,美朗多吉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区歌舞团,为二胡独奏演员,并担任首席二胡。</p>

  1988年年底,中央电视台和西藏电视台要联合举办电视专题晚会,他们拿着作家扎西达娃写的歌词《向往神鹰》,指名要美朗多吉谱曲。此曲一气呵成,唱出了藏民族高远的心志和发展与腾飞。同年,他投入大型乐舞《珠穆朗玛》的音乐创作,任全剧作曲兼音乐副总监;2000年,《珠穆朗玛》参加南京举办的中国艺术节,获大奖;2001年参加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获创作金奖;同年12月,应香港特别行政区邀请,随该组赴港演出,取得巨大成功。</p>

  美朗多吉所创作的一大批歌唱祖国、歌唱新西藏的优秀作品,深受藏区及广大内地群众喜爱。歌曲《慈祥的母亲》《青藏情怀》,服饰歌舞《多彩哈达》,男声四重唱《雅鲁藏布,我的母亲河》,二胡弦子《林中悦》等生动展现了社会主义新西藏各族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和藏族同胞热爱祖国、民族团结的心声。</p>


  西藏和平解放以前,当地很多歌曲都以民间手法即兴发展而成,在很大程度上仍带有民间即兴创作的特点,还谈不上现代意义的创作。</p>

  自上世纪50年代起,随着十八军文艺工作者的进藏,简谱和五线谱记谱法开始传入西藏,西方的作曲技法也随之传入。从此,在西藏音乐史上开始出现了专业音乐创作队伍,一批批藏族的音乐创作人员茁壮成长,并逐渐在西藏形成了主要的音乐创作群体。</p>

\

  美朗多吉

  音乐的生命之源在民间

  美朗多吉所创作的一大批歌唱祖国、歌唱西藏的音乐作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歌曲《青藏情怀》、服饰歌舞《多彩哈达》、男声四重唱《雅鲁藏布,我的母亲河》等,生动展现了西藏人民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藏族同胞热爱祖国的心声。</p>

  1962年,美朗多吉出生在西藏昌都。美朗多吉一上小学,就被选进学生业余演出队。三年级时,昌都地区文工团成立了,9岁的美朗多吉作为第一批团员被招入。他是团里年龄最小、个子最矮的演员。</p>

  1976年,团里把初露才华的美朗多吉派到西藏师范学院音舞系学习二胡。经过顽强、不懈、勤奋的学习,他学业有成地回到了昌都文工团,并很快在团里担任了首席二胡。</p>

1979年,他参加全区器乐比赛,参赛的二胡协奏曲《梅朵的心愿》荣获全区一等奖。年轻的美朗多吉从不满足,业余时间他师从著名藏族作曲家李光德老师学习作曲、和声,开始写些小曲子。</p>

  1982年,美朗多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师从著名音乐教育家、二胡演奏家项祖英教授。除了学好自己的专业外,课余时间还拜师学习作曲、和声、复调、民族音乐等。他还经常去听陈刚、何占鳌等著名教授的公开课,抓住每一个机会,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p>

  1985年,美朗多吉毕业了。上海音乐学院为他举办了个人毕业专场音乐会,共演奏了11首经典名曲。这在上海音乐学院少数民族学生中是破天荒的一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赢得一片热烈的赞扬声。</p>

  结束了在上海的学业,美朗多吉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区歌舞团,为二胡独奏演员,并担任首席二胡。</p>

  1988年年底,中央电视台和西藏电视台要联合举办电视专题晚会,他们拿着作家扎西达娃写的歌词《向往神鹰》,指名要美朗多吉谱曲。此曲一气呵成,唱出了藏民族高远的心志和发展与腾飞。同年,他投入大型乐舞《珠穆朗玛》的音乐创作,任全剧作曲兼音乐副总监;2000年,《珠穆朗玛》参加南京举办的中国艺术节,获大奖;2001年参加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获创作金奖;同年12月,应香港特别行政区邀请,随该组赴港演出,取得巨大成功。</p>

  美朗多吉所创作的一大批歌唱祖国、歌唱新西藏的优秀作品,深受藏区及广大内地群众喜爱。歌曲《慈祥的母亲》《青藏情怀》,服饰歌舞《多彩哈达》,男声四重唱《雅鲁藏布,我的母亲河》,二胡弦子《林中悦》等生动展现了社会主义新西藏各族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和藏族同胞热爱祖国、民族团结的心声。</p>

\

 旦增边洛

  音乐是我生命中最重要部分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很多喜欢西藏音乐的人,都对《香巴拉并不遥远》并不陌生。这首歌曲创作于1981年,当时的旦增边洛还不到20岁,就已经展露出不同凡响的音乐才华。</p>

  1965年11月,旦增边洛出生在西藏江孜。12岁时,还在上小学的旦增边洛,被江孜文艺队选中成为一名小舞蹈演员。</p>

  1983年,西藏自治区群艺馆举行了全区业余作曲短训班,旦增边洛从江孜文艺队选派过来学习。年轻的旦增边洛才华横溢,被短训班的老师看中,认为他学什么都快,在音乐这条路上很有前途,就推荐他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学习理论作曲。</p>

  大学毕业后的旦增边洛,原本留在了北京音乐出版社工作,但是在家人的期盼下,旦增边洛回到了家乡。</p>

  至今为止,旦增边洛创作了《祝福你,拉萨》、《腾飞的西藏〉、《爱中华,唱中华》、《雪域故乡》、《我心中的纳木措》、《雅鲁藏布江》、《向往西藏》、《大雪山》、《世界屋脊》、《达玛拉的雪》等词曲作品。其中,歌曲《思念远方的亲人》获全国“五洲杯”电视大赛词曲三等奖,《香巴拉并不遥远》在“才旦卓玛艺术基金奖”大赛中获银奖,《祝福祖国》获“才旦卓玛艺术基金奖”二等奖等。</p>

  在大型现代主题歌舞剧《大雁颂》中,旦增边洛任音乐创作、录音、制作、剪辑,并是本台晚会的总策划、总编剧之一。《大雁颂》音乐创作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并受到中央领导和艺术代表团以及自治区领导和有关专家们的表扬和高度评价,称之为“音乐美”。1997年《大雁颂》音乐创作获珠峰奖和国家级最高音乐创作“文华”大奖。</p>

  在旦增边洛眼里,现在西藏音乐的发展形势非常好,但是有很多是以商业为目的,忽略了音乐背后的历史文化。旦增边洛的音乐工作室制作的《传统堆谐》、《传统八大藏戏经典唱腔》等专辑,就是为了继承和发扬西藏的民间音乐,抢救和保护西藏的传统音乐。“我希望大家能静下来,好好理顺西藏音乐,增加文化历史的东西,把历史和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很好地结合起来,把西藏音乐做完整,做得更好。”边洛说。</p>

  做了一辈子的音乐的旦增边洛,说起音乐来依然神采飞扬,他说:“工作的时候身体好得很,一停下来,反而身体不舒服。也许,音乐已经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p>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