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促进宗教关系和谐
2014-01-04 12:06:49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浏览次数:0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促进宗教关系和谐
桐庐县中南部,有个莪山畲族乡。<br />
作为杭州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乡,他们在清光绪元年,由文成、青田一带畲民迁入,至今仍保持使用畲族语言和婚丧嫁娶习俗。<br />
如何将文化延续下去,大家也想了不少点子。比如,即将落成一处民族文化广场,不仅展示“印象莪山”酒坛雕塑、莪山四大姓氏文化柱,还有一座莪山历史文化墙……
按照省委书记夏宝龙作出的“莪山要争取走在全省少数民族发展前列”重要指示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桐庐县莪山畲族乡加快发展创建“中国畲族第一乡”的实施意见》,莪山这个杭州 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正加快发展。<br />
莪山的变化,正是我市民族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系列决策和部署,改进作风,扎实工作,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br />
民族盛开团结花<br />
杭州现有54个少数民族,户籍人口13.4万余人。在这里,各族儿女手足情深,互帮互助,像爱护生命一样维护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凝心聚力谋发展,湖山处处盛开民族团结之花。<br />
弘扬少数民族文化
在民族村的建设中,我市始终坚持以民族文化富村、强村的发展理念,切实要求民族村做深、做透民族文化兴村这篇文章。今年,全市已下拨了50万元的年度民族文化发展资金,用于少数民族的文化建设。<br />
比如,许多畲族民族村相继修建了畲族风情牌楼、普遍张挂了民族标识刀旗、更换了畲灯,民族用品的开发和生产、民族教材的编写和民族风情风俗彩绘日趋大众,民族元素得到了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民族村寨的民族气息日趋浓厚,民族村寨的吸引力日趋增强。<br />
畲族的重大节日节庆活动,既是畲族同胞的感情需要,也是拓宽汉畲民族交流平台、展示畲族文化的一次重要机会。如何将畲族节日节庆活动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进行做大做强,一直是市民宗局积极探索的方向。<br />
今年以来,市民宗局先后指导了富阳市双江畲族村、桐庐县莪山畲族乡的畲族“三月三”文化节,临安市的第二届畲族文化艺术节,建德市、淳安县多个畲族村的畲族“三月三”和“九月九”庆典活动等。<br />
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又扩大了畲族村的影响,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参观游览,为当地农家乐的兴盛提供了客源保障,为畲族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思路。<br />
在抓好桐庐中门村、新丰村和临安浪山村、富阳双江村等4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基础上,明年我市还拟将临安铜山村、建德高桥村列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行列,全面推进我市民族村的“一村一品”建设。<br />
打响民族工作品牌
下城区东新街道新颜苑社区,则有一个成立了一年多的少数民族之家,拥有电子图书阅览室、民族活动室、民族文化展示馆、少数民族服务站、民族文化墙、民族宣传栏等,已举办大大小小文娱活动多次,极大地丰富了辖区少数民族居民的生活,提高了城市少数民族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目前已接待省内外近五十余批次参观学习,其中省市属高校、中小学夏令营来少数民族之家参观学习的人数已超过一千人。其成功经验和做法也得到了省民宗委和国家民委的肯定。日前,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上报国家民委,推荐新颜苑社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br />
上城区南星街道在少数民族群众相对集中的美政桥社区建立了少数民族工作活动基地——“七彩美政民族园”,集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知识学习、民族活动娱乐、民族政事商议、民族未来创新于一体,努力为少数民族群众与社区搭建互动的平台,从而共享民族大家庭的温暖。<br />
“七彩美政民族园”和新颜苑社区少数民族之家,都是我市民族工作进社区的新拓展。<br />
民族工作进学校也有了新延伸。在继续发挥下城区德天实验小学这一民族工作进学校示范点的基础上,今年指导上城区在我市唯一有百年历史的民族学校——杭州市回族穆兴小学成立民族理解教育陈列室,开展民族文化宣传,多形式、多角度、多方位让学生增进对各民族文化知识的了解。<br />
此外,民族工作进企业也取得了新突破。今年4月,作为我市首家民族工作进企业示范点,浙宝电气(杭州)集团有限公司举行了首届民族文化节暨企业少数民族之家成立仪式,标志着我市民族“三进”工作继民族工作进社区、进学校后又向前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也为我市城市民族工作品牌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r />
壮大民族乡村经济
今年是市民宗局联合市农办开展“省民族团结进步小康村”创建活动的第5年,也是我市开展此项活动的扫尾之年。<br />
我市共有19个少数民族村。过去四年中,市民宗局积极争取创建指标,认真开展创建活动调研,统筹确定5年100%的创建计划,先后有16个少数民族村跨入了“省民族团结进步小康村”的行列。<br />
今年以来,我市投入大量人力积极投身创建活动,目前,参加今年创建活动的临安市於潜镇铜山村已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桐庐县百江镇金塘坞村、建德市洋溪街道团结村也在准备接受省考核验收,其数量、质量均居全省之首。<br />
市民宗局十分注重民族经济发展和村级组织引领工作——<br />
11月,联合市财政局对2011、2012两年度各类扶持资金进行了专项检查,依据检查情况统筹安排2013年度民族发展资金,坚持了“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共同发展”的资金分配原则,坚持政府适度输血与民族乡自我造血相结合,2012年全市少数民族村群众的人均纯收入达到14026元,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少数民族村中起到了一定示范和表率作用。<br />
同时,抓好少数民族乡村负责人的年度培训,把乡土人才培养作为少数民族乡村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引导乡土人才成为科技带头人、致富带头人。通过典型村的现身说法、民族村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赴安徽云梯畲族乡的实地考察学习,帮助民族乡村负责人找到自身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增强了各民族村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激发了特色村寨建设的灵感。<br />
市民宗局还积极做好送知识下乡工作。如通过“交友献爱心”联谊沙龙、局干部职工和市民族团结促进会会员的自发捐助以及出资购买等形式,为建德市双泉畲族村捐助了涵盖农林科普、养生保健、电子商务、法律普及、电器维修等方面内容的共400多册书籍,为双泉的经济发展和人文进步提供了智力支持。<br />
宗教踏上和谐路<br />
今年以来,我市不断创新服务和管理方式,充分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中发挥积极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br />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认真贯彻国家、省宗教事务条例,以“安全年”“教风年”为主题,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共有818处宗教活动场所通过达标验收。法镜寺、抱朴道院、凤凰寺、天主堂、崇一堂等被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授予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完成教职人员认定备案、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工作及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等专项工作,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弘扬宗教文化主旋律
5月,市佛教协会组织灵隐寺、净慈寺、永福寺、法喜寺、韬光寺等10家寺院及佛学院学僧参加每年一度的托钵行脚活动,将佛陀的慈心悲愿带出丛林,走入人群。<br />
7月,人民日报海外版则在“走进寺观教堂”宗教专版上大幅展现杭州崇一堂风貌,文章以“发挥正能量 交流促和谐”为题,力赞崇一堂为当地带来的正能量。<br />
9月,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在美国波士顿哈佛大学科学中心演讲,演讲主题是《佛教艺术与世界和平》。这是灵隐寺法师首次登上美国大学的演讲台传播佛教文化。<br />
……
今年,市民宗局继续大力开展宗教文化活动,释放宗教文化正能量。<br />
对内,先后指导开展了2013元旦迎新祈福吉祥钟声活动、佛教新春文化旅游活动、“东南佛国·福慧行”托钵行脚大型慈善活动、2013宗教文化艺术体验之旅、灵隐寺首届“云林杯”禅意文化摄影大赛、第五届禅茶文化论坛、灵隐寺与北宋佛教学术研讨会、第十届吴越佛教文化研讨会等活动,弘扬宗教优秀文化,丰富市民业余生活。<br />
对外,指导市属各宗教团体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交流活动。仅市佛教协会就开展了赴美讲经弘法、赴欧洲开展佛教文化交流、赴印度等地进行朝圣和参访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杭州宗教影响力。径山寺在台湾世界宗教博物馆举办以径山祖师存世墨宝及径山人文生态景观为主题的展览,以宗教文化加深与台湾同胞之间同根同源的认同。<br />
此外,市民宗局还完成了杭州市社科知识普及丛书之《宗教篇》,办理了《关于加强宗教历史文化挖掘整理增强杭州旅游内涵的建议》、《建议加快推进皋亭山龙居寺项目建设》政协提案两件。<br />
打造宗教工作新名片
信仰有别、慈善无界。<br />
在杭州,市民宗局以“宗教慈善周”活动为载体,努力将“慈善”打造成杭州宗教的另一张“新名片”。<br />
近年来,为尽快建设起具有杭州特色的慈善公益事业新模式,市民宗局一直致力于创新实践。从去年起,市民宗局广泛开展了“宗教慈善周”主题活动,鼓励宗教界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促进社会和谐人心向善。<br />
根据国家宗教局和省民宗委的部署,市民宗局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以“慈行慈爱·传递正能量”为主题的“宗教慈善周”活动,引导宗教界围绕敬老爱老、扶贫济困、抗震救灾、捐资助学、助残义诊、社区服务、心理慰藉等领域广泛开展公益慈善活动。近几年来,全市宗教界共捐献近3000万元,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br />
以“宗教慈善周”活动为契机,宗教界明确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目标和途径,建立了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健全了各项管理监督制度,进一步形成了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长效机制。<br />
释放宗教服务正能量<br />
市民宗局充分发挥宗教界自身优势,激发宗教界人士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团结广大信众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br />
从去年开始,净慈寺在各级涉老部门的指导下,在市民宗局的大力帮助下,全面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寺院以真情服务为内涵,以老年人满意为目标,突出为老服务主题,深化为老服务意识,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为老年僧人和信众提供关怀和服务,树立了寺院良好形象。不久前,继获得省、市“敬老文明号”后,净慈寺又获首批全国“敬老文明号”先进集体称号,是全国唯一一家获得此殊荣的宗教活动场所。<br />
为弘扬传统伦理文化,倡导孝亲感恩的良好社会风气,灵隐寺首次举办了“盂兰孝亲·和谐寺院”感恩活动,将常住僧人的亲属接到寺中相聚,共同游览美丽的杭州,一方面让亲属了解师傅们在寺中的日常修行和生活情况,让师傅们尽孝,增进师傅们与家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情感;另一方面以现场访谈的形式讲述寺中真实的“孝亲”事迹,进行孝文化再教育。此举让亲人放心,让僧人舒心,以丰富的内涵和形式为建设和谐文明社会再传正能量。<br />
市基督教“两会”积极开展敬老助残、扶贫济困、帮助弱势群体共享品质生活等工作。位于江干区丁桥镇皋城村的“圣爱康复医院”和基督教敬老院,为敬老院及周边居民提供了基础医疗服务。杭州基督教女青年会与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合办建会9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充分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传承和弘扬基督教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优良传统,探索女青年会服务社会的重点和优先领域,树立了特色服务品牌。<br />
作为杭州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乡,他们在清光绪元年,由文成、青田一带畲民迁入,至今仍保持使用畲族语言和婚丧嫁娶习俗。<br />
如何将文化延续下去,大家也想了不少点子。比如,即将落成一处民族文化广场,不仅展示“印象莪山”酒坛雕塑、莪山四大姓氏文化柱,还有一座莪山历史文化墙……
按照省委书记夏宝龙作出的“莪山要争取走在全省少数民族发展前列”重要指示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桐庐县莪山畲族乡加快发展创建“中国畲族第一乡”的实施意见》,莪山这个杭州 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正加快发展。<br />
莪山的变化,正是我市民族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系列决策和部署,改进作风,扎实工作,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br />
民族盛开团结花<br />
杭州现有54个少数民族,户籍人口13.4万余人。在这里,各族儿女手足情深,互帮互助,像爱护生命一样维护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凝心聚力谋发展,湖山处处盛开民族团结之花。<br />
弘扬少数民族文化
在民族村的建设中,我市始终坚持以民族文化富村、强村的发展理念,切实要求民族村做深、做透民族文化兴村这篇文章。今年,全市已下拨了50万元的年度民族文化发展资金,用于少数民族的文化建设。<br />
比如,许多畲族民族村相继修建了畲族风情牌楼、普遍张挂了民族标识刀旗、更换了畲灯,民族用品的开发和生产、民族教材的编写和民族风情风俗彩绘日趋大众,民族元素得到了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民族村寨的民族气息日趋浓厚,民族村寨的吸引力日趋增强。<br />
畲族的重大节日节庆活动,既是畲族同胞的感情需要,也是拓宽汉畲民族交流平台、展示畲族文化的一次重要机会。如何将畲族节日节庆活动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进行做大做强,一直是市民宗局积极探索的方向。<br />
今年以来,市民宗局先后指导了富阳市双江畲族村、桐庐县莪山畲族乡的畲族“三月三”文化节,临安市的第二届畲族文化艺术节,建德市、淳安县多个畲族村的畲族“三月三”和“九月九”庆典活动等。<br />
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又扩大了畲族村的影响,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参观游览,为当地农家乐的兴盛提供了客源保障,为畲族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思路。<br />
在抓好桐庐中门村、新丰村和临安浪山村、富阳双江村等4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基础上,明年我市还拟将临安铜山村、建德高桥村列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行列,全面推进我市民族村的“一村一品”建设。<br />
打响民族工作品牌
下城区东新街道新颜苑社区,则有一个成立了一年多的少数民族之家,拥有电子图书阅览室、民族活动室、民族文化展示馆、少数民族服务站、民族文化墙、民族宣传栏等,已举办大大小小文娱活动多次,极大地丰富了辖区少数民族居民的生活,提高了城市少数民族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目前已接待省内外近五十余批次参观学习,其中省市属高校、中小学夏令营来少数民族之家参观学习的人数已超过一千人。其成功经验和做法也得到了省民宗委和国家民委的肯定。日前,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上报国家民委,推荐新颜苑社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br />
上城区南星街道在少数民族群众相对集中的美政桥社区建立了少数民族工作活动基地——“七彩美政民族园”,集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知识学习、民族活动娱乐、民族政事商议、民族未来创新于一体,努力为少数民族群众与社区搭建互动的平台,从而共享民族大家庭的温暖。<br />
“七彩美政民族园”和新颜苑社区少数民族之家,都是我市民族工作进社区的新拓展。<br />
民族工作进学校也有了新延伸。在继续发挥下城区德天实验小学这一民族工作进学校示范点的基础上,今年指导上城区在我市唯一有百年历史的民族学校——杭州市回族穆兴小学成立民族理解教育陈列室,开展民族文化宣传,多形式、多角度、多方位让学生增进对各民族文化知识的了解。<br />
此外,民族工作进企业也取得了新突破。今年4月,作为我市首家民族工作进企业示范点,浙宝电气(杭州)集团有限公司举行了首届民族文化节暨企业少数民族之家成立仪式,标志着我市民族“三进”工作继民族工作进社区、进学校后又向前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也为我市城市民族工作品牌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r />
壮大民族乡村经济
今年是市民宗局联合市农办开展“省民族团结进步小康村”创建活动的第5年,也是我市开展此项活动的扫尾之年。<br />
我市共有19个少数民族村。过去四年中,市民宗局积极争取创建指标,认真开展创建活动调研,统筹确定5年100%的创建计划,先后有16个少数民族村跨入了“省民族团结进步小康村”的行列。<br />
今年以来,我市投入大量人力积极投身创建活动,目前,参加今年创建活动的临安市於潜镇铜山村已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桐庐县百江镇金塘坞村、建德市洋溪街道团结村也在准备接受省考核验收,其数量、质量均居全省之首。<br />
市民宗局十分注重民族经济发展和村级组织引领工作——<br />
11月,联合市财政局对2011、2012两年度各类扶持资金进行了专项检查,依据检查情况统筹安排2013年度民族发展资金,坚持了“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共同发展”的资金分配原则,坚持政府适度输血与民族乡自我造血相结合,2012年全市少数民族村群众的人均纯收入达到14026元,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少数民族村中起到了一定示范和表率作用。<br />
同时,抓好少数民族乡村负责人的年度培训,把乡土人才培养作为少数民族乡村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引导乡土人才成为科技带头人、致富带头人。通过典型村的现身说法、民族村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赴安徽云梯畲族乡的实地考察学习,帮助民族乡村负责人找到自身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增强了各民族村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激发了特色村寨建设的灵感。<br />
市民宗局还积极做好送知识下乡工作。如通过“交友献爱心”联谊沙龙、局干部职工和市民族团结促进会会员的自发捐助以及出资购买等形式,为建德市双泉畲族村捐助了涵盖农林科普、养生保健、电子商务、法律普及、电器维修等方面内容的共400多册书籍,为双泉的经济发展和人文进步提供了智力支持。<br />
宗教踏上和谐路<br />
今年以来,我市不断创新服务和管理方式,充分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中发挥积极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br />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认真贯彻国家、省宗教事务条例,以“安全年”“教风年”为主题,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共有818处宗教活动场所通过达标验收。法镜寺、抱朴道院、凤凰寺、天主堂、崇一堂等被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授予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完成教职人员认定备案、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工作及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等专项工作,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弘扬宗教文化主旋律
5月,市佛教协会组织灵隐寺、净慈寺、永福寺、法喜寺、韬光寺等10家寺院及佛学院学僧参加每年一度的托钵行脚活动,将佛陀的慈心悲愿带出丛林,走入人群。<br />
7月,人民日报海外版则在“走进寺观教堂”宗教专版上大幅展现杭州崇一堂风貌,文章以“发挥正能量 交流促和谐”为题,力赞崇一堂为当地带来的正能量。<br />
9月,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在美国波士顿哈佛大学科学中心演讲,演讲主题是《佛教艺术与世界和平》。这是灵隐寺法师首次登上美国大学的演讲台传播佛教文化。<br />
……
今年,市民宗局继续大力开展宗教文化活动,释放宗教文化正能量。<br />
对内,先后指导开展了2013元旦迎新祈福吉祥钟声活动、佛教新春文化旅游活动、“东南佛国·福慧行”托钵行脚大型慈善活动、2013宗教文化艺术体验之旅、灵隐寺首届“云林杯”禅意文化摄影大赛、第五届禅茶文化论坛、灵隐寺与北宋佛教学术研讨会、第十届吴越佛教文化研讨会等活动,弘扬宗教优秀文化,丰富市民业余生活。<br />
对外,指导市属各宗教团体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交流活动。仅市佛教协会就开展了赴美讲经弘法、赴欧洲开展佛教文化交流、赴印度等地进行朝圣和参访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杭州宗教影响力。径山寺在台湾世界宗教博物馆举办以径山祖师存世墨宝及径山人文生态景观为主题的展览,以宗教文化加深与台湾同胞之间同根同源的认同。<br />
此外,市民宗局还完成了杭州市社科知识普及丛书之《宗教篇》,办理了《关于加强宗教历史文化挖掘整理增强杭州旅游内涵的建议》、《建议加快推进皋亭山龙居寺项目建设》政协提案两件。<br />
打造宗教工作新名片
信仰有别、慈善无界。<br />
在杭州,市民宗局以“宗教慈善周”活动为载体,努力将“慈善”打造成杭州宗教的另一张“新名片”。<br />
近年来,为尽快建设起具有杭州特色的慈善公益事业新模式,市民宗局一直致力于创新实践。从去年起,市民宗局广泛开展了“宗教慈善周”主题活动,鼓励宗教界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促进社会和谐人心向善。<br />
根据国家宗教局和省民宗委的部署,市民宗局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以“慈行慈爱·传递正能量”为主题的“宗教慈善周”活动,引导宗教界围绕敬老爱老、扶贫济困、抗震救灾、捐资助学、助残义诊、社区服务、心理慰藉等领域广泛开展公益慈善活动。近几年来,全市宗教界共捐献近3000万元,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br />
以“宗教慈善周”活动为契机,宗教界明确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目标和途径,建立了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健全了各项管理监督制度,进一步形成了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长效机制。<br />
释放宗教服务正能量<br />
市民宗局充分发挥宗教界自身优势,激发宗教界人士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团结广大信众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br />
从去年开始,净慈寺在各级涉老部门的指导下,在市民宗局的大力帮助下,全面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寺院以真情服务为内涵,以老年人满意为目标,突出为老服务主题,深化为老服务意识,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为老年僧人和信众提供关怀和服务,树立了寺院良好形象。不久前,继获得省、市“敬老文明号”后,净慈寺又获首批全国“敬老文明号”先进集体称号,是全国唯一一家获得此殊荣的宗教活动场所。<br />
为弘扬传统伦理文化,倡导孝亲感恩的良好社会风气,灵隐寺首次举办了“盂兰孝亲·和谐寺院”感恩活动,将常住僧人的亲属接到寺中相聚,共同游览美丽的杭州,一方面让亲属了解师傅们在寺中的日常修行和生活情况,让师傅们尽孝,增进师傅们与家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情感;另一方面以现场访谈的形式讲述寺中真实的“孝亲”事迹,进行孝文化再教育。此举让亲人放心,让僧人舒心,以丰富的内涵和形式为建设和谐文明社会再传正能量。<br />
市基督教“两会”积极开展敬老助残、扶贫济困、帮助弱势群体共享品质生活等工作。位于江干区丁桥镇皋城村的“圣爱康复医院”和基督教敬老院,为敬老院及周边居民提供了基础医疗服务。杭州基督教女青年会与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合办建会9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充分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传承和弘扬基督教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优良传统,探索女青年会服务社会的重点和优先领域,树立了特色服务品牌。<br />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