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群体崛起引领新疆科技“向前冲”
2014-01-14 08:27:08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浏览次数:0
院士群体崛起引领新疆科技“向前冲”
2013年12月19日,中国工程院官方网站公布了当年增选院士名单,新疆农业机械工程专家、新疆农垦科学院机械装备研究所研究员陈学庚当选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院士。至此,新疆现有院士人数已达到6位。<br />
院士是优秀科学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更是一个地区科技人才队伍最强实力的体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院士群体的崛起无疑将助推新疆科技界向更高峰攀登。<br />
14年,新疆崛起院士群体
说起新疆与两院院士的渊源,不得不提已故著名农业科学家涂治。涂治1939年来新疆工作,是新疆科技事业的奠基者,曾筹建新疆八一农学院、农林牧科学研究所、农业科学院、新疆科学技术协会,创办《新疆农业科学》期刊,推动建立了新疆当代农科教体系,为新疆农科教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1955年,涂治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br />
涂治先生去世后,新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产生过两院院士。直到1999年,在当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中,瓜类育种专家吴明珠和畜牧专家刘守仁成功当选,实现了新疆自我国实行院士制度以来两院院士“零”的突破。<br />
吴明珠长期从事西瓜、甜瓜遗传育种研究,育成了“皇后”等哈密瓜新品种;刘守仁创立绵羊“血亲级进育种法”,打破了传统育种方法中血亲近交的禁区,培育出适应性强、体大、毛产量高的军垦细毛羊。他们当选后,新疆党委、政府专门召开了庆祝大会。<br />
2005年,在塔里木盆地主持勘查、发现了10个油气田和1个大油田、为中国和新疆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突出贡献的石油专家康玉柱也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br />
2007年,中国建筑师最高荣誉奖--“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先后完成了新疆国际大巴扎、新疆博物馆等一批优秀建筑作品的建筑设计专家王小东成功入围中国工程院院士。<br />
2011年,来自新疆大学的吾守尔·斯拉木成为我国第一位维吾尔族中国工程院院士。吾守尔·斯拉木长期从事多语种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及网络技术研究与开发应用,研发出20多种多语种信息处理系统软件,开拓了计算机民族文字处理新领域,使民族文字信息处理事业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br />
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今年67岁,是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他1968年毕业于兵团奎屯农校农业机械化专业,46年来共研究开发了5类32种新机具,重点解决新疆棉花生产机械化遇到的突出问题。先后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1项,国家专利32项,专利实施率高于70%,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6篇,出版专著4部,获国家重点新产品9项,全部实现了产业化。<br />
“6位院士提升了新疆科技创新能力和学科发展水平,他们的研究为新疆农牧业、石油地质、建筑、信息化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们所承担的重大科技项目对推进新疆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意义重大。”新疆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谢国政说。<br />
2005年至今,在两年一次的两院院士增选中,新疆相继有4人成功当选。谢国政认为这一方面说明新疆科研水平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与新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密切相关。“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些大的工程项目和产业的发展,必然拓展了科研空间,给了更多科技工作者用武之地。”<br />
与之相对应的,是近年来新疆科技创新成果大幅增加。新疆科技成果登记数从2009年的166项攀升至2013年的257项,增长54.8%,3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br />
扎根基层的“草根”科技明星
翻看6位院士的履历,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多年扎根基层,默默奉献,将自己的专业与人生追求和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紧结合在一起。<br />
刘守仁被尊称为“中国细毛羊之父”,他1955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毅然放弃内地优越的条件,主动要求到新疆工作。为了培育出本土细毛羊,刘守仁曾拿着羊鞭,独立喂养着有360只母羊的羊群,从选羊到配种到接生再到小羊的资料建档,事事亲为。他曾在羊群中感染上难以治愈的布氏杆菌病,高烧时,咽下几片四环素仍坚持在岗位上……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20多年努力,他和同事培育出“新疆军垦型细毛羊”和“中国美利奴(军垦型)”2个新品种及9个新品系,使我国绵羊资源品质站在了世界的前端。他创建的“血亲级进育种”、“品种品系齐育并进”、“三级繁育体系”、“综合特培”、“基因先决育种”等一系列育种新方法,丰富了育种理论和技术,为我国细毛羊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br />
今年84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科院育种专家吴明珠,58年来奋战在戈壁西甜瓜育种一线,培育出一批新品种、打造多个科技示范基地、让哈密瓜南移东进,让不是甜瓜初生起源中心的我国,成为全球甜瓜分类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的甜瓜次生起源中心之一。为了专心搞育种,她曾辞去吐鲁番地区行署副专员的职务,成为新疆农科院的一名普通研究员。<br />
康玉柱是新疆继刘守仁、吴明珠之后的又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40多年石油天然气勘查生涯中,他走遍了沉寂的塔里木盆地,进行着艰苦卓绝的石油地质勘查工作,主持勘查发现了10个油气田和1个大油田,为中国和新疆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突出贡献。<br />
王小东1963年大学毕业时主动请求到新疆工作,多年来一直坚持在边疆从事建筑创作实践及其理论研究。如今,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依然热烈地憧憬着新疆的发展与辉煌,将他的建筑设计与研究工作扎根于这块土地。<br />
吾守尔·斯拉木是新疆大学“信息技术及应用”学科带头人,他研发出20多种多语种信息处理系统软件,开拓了计算机民族文字处理新领域;发展了多语种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化、网络化,使民族文字信息处理事业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创建了新疆大学多语种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与有关企业合作,在新疆形成多语种信息技术的研发、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的产学研基地,取得重大经济及社会效益对新疆多语种信息化事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br />
农业机械专家陈学庚曾在田间地头,一点点地跟着农机具行走、研究,也曾拒绝过领导职位和企业的高薪聘请,最终和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在地膜植棉栽培技术与机械化种植领域研究取得突出成果,为新疆棉花得以大面积种植作出了杰出贡献。<br />
新疆有出现更多高端人才的土壤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新疆具有培养出两院院士的潜力,更拥有催生院士产生的宝贵研究资源。<br />
在新疆科技厅社会发展与基础研究处副处长张桂珍看来,新疆是世界范围内仅存的尚未大规模开发的巨大“资源板块”,有着从事科学研究最广阔的舞台和学科发展最具潜力的空间。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历史悠久的民族医药资源、多民族聚居和长期封闭生活保留的世界上最为宝贵的人类基因资源、储量巨大且独具特色的能源与矿产资源等,将会为这些领域未来院士的产生提供广泛的科学研究目标和天然实验场。<br />
谢国政亦认为,未来新疆在生态、水资源和医学领域产生院士的可能性较大。<br />
的确,除去新疆产生的这6位院士,学术研究和新疆密切相关的院士不在少数。<br />
这些院士中,有近一半从事地质领域研究,尤其是新疆区域性地质科学问题的研究。比如黄汲清、朱夏、李庆忠、田在艺等院士,都曾为油气资源勘查来新疆工作;“陆相生油”、“多期多层储油”理论,就是基于新疆石油资源调查而提出的;贾承造、孙龙德等对塔里木盆地油气开发作出了杰出贡献,也是他们当选院士的重要业绩;宋叔和、关世聪、王恒升、杨起等院士都曾涉足新疆早期地质矿产研究;涂光炽、孙枢、肖序常、陈毓川等院士及其研究团队,长期持续开展新疆大地构造演化和金属矿产研究。<br />
“可以说,新疆能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产业发展,成就了一批院士的事业人生,而新疆水土光热开发和特色农业发展,铭记着多位院士的功绩。”张桂珍说。<br />
周立三、石玉林院士早期曾带队对新疆进行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在新疆资源开发与生产布局、特别是农业自然条件与农业发展研究方面,取得了奠基性的系列成果。钱正英、石玉林、王浩等院士及其研究团队,对新疆水资源开发及其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成果,为新疆开发建设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br />
民族特色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对院士成长也有重要影响。王小东院士,伊斯兰文化和现代建筑技术与材料完美结合的实践者,主创设计的新疆国际大巴扎,成为新疆文化标志;吾守尔·斯拉木院士,计算机维哈柯语言文字处理技术的开拓者,对新疆多语种信息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br />
然而,新疆近10年院士候选人遴选情况也暴露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院士后备人才并不丰厚。<br />
新疆从参与院士增选工作至今,从各个途径向两院推荐院士候选人年均仅10余人。<br />
目前,新疆现有院士数量居全国第22位,西部第6位。全国有7个省没有科学院院士,新疆是其中之一。<br />
“这说明我们在科学理论系统化方面的薄弱,提醒新疆科技工作者要更加注重理论成果的产生。”谢国政说。<br />
如何打好“院士牌”,让更多创新型的科技领军人物为新疆大发展催生动力?<br />
张桂珍认为,要调动科技与教育双重资源,提高基础教育特别是高校教育水平,为创新人才、包括领军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提供海量的基础教育支撑。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政策保障,破除束缚人才成长、限制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观念和体制,在公平竞争中识别人才、发现人才、培育人才,为优秀人才特别是年轻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br />
谢国政认为,科学技术的普及与科技创新同样重要,都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他告诉记者,全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到2010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为3.27%,而新疆只有1.2%。<br />
“院士具有一定的明星效应,要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发挥作用。”谢国政希望。<br />
院士是优秀科学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更是一个地区科技人才队伍最强实力的体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院士群体的崛起无疑将助推新疆科技界向更高峰攀登。<br />
14年,新疆崛起院士群体
说起新疆与两院院士的渊源,不得不提已故著名农业科学家涂治。涂治1939年来新疆工作,是新疆科技事业的奠基者,曾筹建新疆八一农学院、农林牧科学研究所、农业科学院、新疆科学技术协会,创办《新疆农业科学》期刊,推动建立了新疆当代农科教体系,为新疆农科教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1955年,涂治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br />
涂治先生去世后,新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产生过两院院士。直到1999年,在当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中,瓜类育种专家吴明珠和畜牧专家刘守仁成功当选,实现了新疆自我国实行院士制度以来两院院士“零”的突破。<br />
吴明珠长期从事西瓜、甜瓜遗传育种研究,育成了“皇后”等哈密瓜新品种;刘守仁创立绵羊“血亲级进育种法”,打破了传统育种方法中血亲近交的禁区,培育出适应性强、体大、毛产量高的军垦细毛羊。他们当选后,新疆党委、政府专门召开了庆祝大会。<br />
2005年,在塔里木盆地主持勘查、发现了10个油气田和1个大油田、为中国和新疆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突出贡献的石油专家康玉柱也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br />
2007年,中国建筑师最高荣誉奖--“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先后完成了新疆国际大巴扎、新疆博物馆等一批优秀建筑作品的建筑设计专家王小东成功入围中国工程院院士。<br />
2011年,来自新疆大学的吾守尔·斯拉木成为我国第一位维吾尔族中国工程院院士。吾守尔·斯拉木长期从事多语种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及网络技术研究与开发应用,研发出20多种多语种信息处理系统软件,开拓了计算机民族文字处理新领域,使民族文字信息处理事业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br />
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今年67岁,是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他1968年毕业于兵团奎屯农校农业机械化专业,46年来共研究开发了5类32种新机具,重点解决新疆棉花生产机械化遇到的突出问题。先后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1项,国家专利32项,专利实施率高于70%,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6篇,出版专著4部,获国家重点新产品9项,全部实现了产业化。<br />
“6位院士提升了新疆科技创新能力和学科发展水平,他们的研究为新疆农牧业、石油地质、建筑、信息化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们所承担的重大科技项目对推进新疆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意义重大。”新疆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谢国政说。<br />
2005年至今,在两年一次的两院院士增选中,新疆相继有4人成功当选。谢国政认为这一方面说明新疆科研水平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与新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密切相关。“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些大的工程项目和产业的发展,必然拓展了科研空间,给了更多科技工作者用武之地。”<br />
与之相对应的,是近年来新疆科技创新成果大幅增加。新疆科技成果登记数从2009年的166项攀升至2013年的257项,增长54.8%,3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br />
扎根基层的“草根”科技明星
翻看6位院士的履历,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多年扎根基层,默默奉献,将自己的专业与人生追求和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紧结合在一起。<br />
刘守仁被尊称为“中国细毛羊之父”,他1955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毅然放弃内地优越的条件,主动要求到新疆工作。为了培育出本土细毛羊,刘守仁曾拿着羊鞭,独立喂养着有360只母羊的羊群,从选羊到配种到接生再到小羊的资料建档,事事亲为。他曾在羊群中感染上难以治愈的布氏杆菌病,高烧时,咽下几片四环素仍坚持在岗位上……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20多年努力,他和同事培育出“新疆军垦型细毛羊”和“中国美利奴(军垦型)”2个新品种及9个新品系,使我国绵羊资源品质站在了世界的前端。他创建的“血亲级进育种”、“品种品系齐育并进”、“三级繁育体系”、“综合特培”、“基因先决育种”等一系列育种新方法,丰富了育种理论和技术,为我国细毛羊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br />
今年84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科院育种专家吴明珠,58年来奋战在戈壁西甜瓜育种一线,培育出一批新品种、打造多个科技示范基地、让哈密瓜南移东进,让不是甜瓜初生起源中心的我国,成为全球甜瓜分类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的甜瓜次生起源中心之一。为了专心搞育种,她曾辞去吐鲁番地区行署副专员的职务,成为新疆农科院的一名普通研究员。<br />
康玉柱是新疆继刘守仁、吴明珠之后的又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40多年石油天然气勘查生涯中,他走遍了沉寂的塔里木盆地,进行着艰苦卓绝的石油地质勘查工作,主持勘查发现了10个油气田和1个大油田,为中国和新疆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突出贡献。<br />
王小东1963年大学毕业时主动请求到新疆工作,多年来一直坚持在边疆从事建筑创作实践及其理论研究。如今,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依然热烈地憧憬着新疆的发展与辉煌,将他的建筑设计与研究工作扎根于这块土地。<br />
吾守尔·斯拉木是新疆大学“信息技术及应用”学科带头人,他研发出20多种多语种信息处理系统软件,开拓了计算机民族文字处理新领域;发展了多语种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化、网络化,使民族文字信息处理事业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创建了新疆大学多语种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与有关企业合作,在新疆形成多语种信息技术的研发、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的产学研基地,取得重大经济及社会效益对新疆多语种信息化事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br />
农业机械专家陈学庚曾在田间地头,一点点地跟着农机具行走、研究,也曾拒绝过领导职位和企业的高薪聘请,最终和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在地膜植棉栽培技术与机械化种植领域研究取得突出成果,为新疆棉花得以大面积种植作出了杰出贡献。<br />
新疆有出现更多高端人才的土壤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新疆具有培养出两院院士的潜力,更拥有催生院士产生的宝贵研究资源。<br />
在新疆科技厅社会发展与基础研究处副处长张桂珍看来,新疆是世界范围内仅存的尚未大规模开发的巨大“资源板块”,有着从事科学研究最广阔的舞台和学科发展最具潜力的空间。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历史悠久的民族医药资源、多民族聚居和长期封闭生活保留的世界上最为宝贵的人类基因资源、储量巨大且独具特色的能源与矿产资源等,将会为这些领域未来院士的产生提供广泛的科学研究目标和天然实验场。<br />
谢国政亦认为,未来新疆在生态、水资源和医学领域产生院士的可能性较大。<br />
的确,除去新疆产生的这6位院士,学术研究和新疆密切相关的院士不在少数。<br />
这些院士中,有近一半从事地质领域研究,尤其是新疆区域性地质科学问题的研究。比如黄汲清、朱夏、李庆忠、田在艺等院士,都曾为油气资源勘查来新疆工作;“陆相生油”、“多期多层储油”理论,就是基于新疆石油资源调查而提出的;贾承造、孙龙德等对塔里木盆地油气开发作出了杰出贡献,也是他们当选院士的重要业绩;宋叔和、关世聪、王恒升、杨起等院士都曾涉足新疆早期地质矿产研究;涂光炽、孙枢、肖序常、陈毓川等院士及其研究团队,长期持续开展新疆大地构造演化和金属矿产研究。<br />
“可以说,新疆能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产业发展,成就了一批院士的事业人生,而新疆水土光热开发和特色农业发展,铭记着多位院士的功绩。”张桂珍说。<br />
周立三、石玉林院士早期曾带队对新疆进行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在新疆资源开发与生产布局、特别是农业自然条件与农业发展研究方面,取得了奠基性的系列成果。钱正英、石玉林、王浩等院士及其研究团队,对新疆水资源开发及其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成果,为新疆开发建设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br />
民族特色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对院士成长也有重要影响。王小东院士,伊斯兰文化和现代建筑技术与材料完美结合的实践者,主创设计的新疆国际大巴扎,成为新疆文化标志;吾守尔·斯拉木院士,计算机维哈柯语言文字处理技术的开拓者,对新疆多语种信息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br />
然而,新疆近10年院士候选人遴选情况也暴露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院士后备人才并不丰厚。<br />
新疆从参与院士增选工作至今,从各个途径向两院推荐院士候选人年均仅10余人。<br />
目前,新疆现有院士数量居全国第22位,西部第6位。全国有7个省没有科学院院士,新疆是其中之一。<br />
“这说明我们在科学理论系统化方面的薄弱,提醒新疆科技工作者要更加注重理论成果的产生。”谢国政说。<br />
如何打好“院士牌”,让更多创新型的科技领军人物为新疆大发展催生动力?<br />
张桂珍认为,要调动科技与教育双重资源,提高基础教育特别是高校教育水平,为创新人才、包括领军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提供海量的基础教育支撑。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政策保障,破除束缚人才成长、限制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观念和体制,在公平竞争中识别人才、发现人才、培育人才,为优秀人才特别是年轻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br />
谢国政认为,科学技术的普及与科技创新同样重要,都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他告诉记者,全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到2010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为3.27%,而新疆只有1.2%。<br />
“院士具有一定的明星效应,要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发挥作用。”谢国政希望。<br />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