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族新闻文化资讯

天柱:高唱“民族风” 唤醒民间“沉睡”好声音

2015-04-27 16:18:26 作者:admin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

  乡村大舞台上演的天柱侗族大戏

  唐安平 熊诚

  夜幕降临,天柱县城广场顿时变得热闹起来,曲调悠扬的侗家小调,朴素精致的刺绣短裙,美丽的侗族姑娘和苗家帅哥唱着欢快的民歌,跳起了舞蹈。

  一场刚完,第二场紧跟着又上,侗家队、苗家队……一场接着一场表演,民族风情浓郁的歌舞让人目不暇接……这些场景不仅在县城文化广场可见,在三门塘、注溪等天柱的村村寨寨,随处都可以感受得到。

  高唱“民族风”

  唤醒民间“沉睡”好声音

  “我们不能再让优秀的民族文化‘沉睡’了,要充分唤醒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潜在动力,不断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县委书记江朝伦在谈到天柱县民族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时如是说。

  近年来,为促进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天柱县抢抓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的机遇,深挖文化资源“富矿”,打造独特的天柱“民族风”,推进重大文化品牌建设。

  仅2014年,天柱在宣传展示民族文化品牌方面好戏连台: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省广场舞大赛、群星演唱会、中国超级牛王争霸赛等大型文化活动,吸引了国家、省、州40多家媒体的目光。侗族傩文化中的上刀山和侗族大戏、钩镰、月牙镗等开始被唤醒,从“深闺”走向大舞台,撩开了侗苗族文化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和风采,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这些独特的民族文化遗产成了天柱人民的宝贵财富,成为发展民族民间文化产业无形的资产。

  该县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文教兴县战略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天柱县十二五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将文化建设列入惠民工程,大力推进文化阵地建设。把投资50亿元建设的三星岩文化产业园、便桥头文化街与邦洞百亭文化园相连接,建设30里水景长廊,着力打造广场文化升级版。

  唱响大品牌

  引领群众文化百花齐放

  天柱县城乡文化广场经常是欢声雷动,好戏连台,这里是群众开展文艺活动的大舞台。“唱的是民间戏,演的是身边事,讲的是山里话,易懂。”渡马乡龙盘村70余岁的周大爷看了乡村大舞台上的节目后高兴地说。

  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富裕起来的天柱人对文化的追求日益强烈。他们想用歌声讴歌新时代,用舞蹈表达新生活,在舞台展示自己的才艺,以表达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该县宣传文化部门根据群众需求,提出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年年创品牌”的要求,陆续推出具有侗苗族特色的激情广场、乡村大舞台、天柱春晚等群众文化活动。

  各乡镇也相继推出了当地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品牌,形成了县有重点,乡(镇)有亮点,村(居)有看点的新局面。

  天柱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政府积极策划、企业乐于赞助、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模式。“天柱好声音”、四月八民歌节等广场文化、街头文化、乡村文化、斗牛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这些多元参与的活动,样式新颖、内容丰富,并抓住了本土文化的灵魂,守住了侗苗族的精神家园,给文化多样性注入了原汁原味的色彩。一场场民族民间文化活动专为老百姓量身打造,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满足了公共文化共享的需要,文化活动品牌的“聚民”效应突显。

  文化和旅游联姻

  一业带动多业兴

  “要促成文化与旅游联姻,让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品牌化’,以达到旅游产业‘全民化’目的,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最有优势、最具潜力、充满活力的支柱产业。”县长陆再义为天柱文化与旅游指明了发展方向。

  天柱将挖掘民族文化与开发旅游资源紧密结合,狠抓民族旅游业发展,有效促进民族文化和旅游业的大融合、大繁荣和大发展。仅2014年就接待省内外游客89万余人次,旅游总人次增加27.5%,旅游总收入5.1亿元,旅游总收入增速27.7%。

  大力实施斗牛文化产业名牌战略,充分挖掘开发斗牛文化产品,使斗牛文化产业与多种旅游产品紧密融合、共同发展,让文化产业惠及民生。仅去年中国“超牛”赛,就吸引了云南、湖北、上海等全国各地150多头名牛参赛。赛事期间,接待游客、观众6万人次,实现旅游文化经济收入600多万元。

  天柱民族文化活动的开展促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有力拉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来自省内外、国内外的游客涌入乡村,当地侗苗族群众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钱袋子一天天鼓了起来。

关键词:天柱民间民族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