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毡房:不落伍的城堡

2015-06-06 17:17:28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
 
\
 
\
 

  文/图本报记者加孜拉

  ·泥斯拜克

  我5岁之前都生活在奶奶身边,据大人说,

  那5年的时间每年我都会被带着一起从巩留县三乡的春牧场到库尔德宁阿克依克的夏牧场进行转场,这样一种原汁原味的草原生活却没有在我幼小的记忆里留下太多痕迹,我只依稀记得当我每次从漫山红花中玩耍回来,总会看到奶奶坐在那顶白色的毡房前等我回家,然后微笑着把我搂进怀里,宠溺一番。时过境迁,现在奶奶的那顶白色毡房是我家度假村的5顶毡房中的一顶,和其他4顶从市场买来的毡房相比,它散发着古董般的味道。

  2014年,哈萨克毡房搭建方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种简捷便于搬迁的房屋是游牧民族为适应生活而创造的,但同时它又成为哈萨克族人表达情感和审美的载体,它就像一个文化城堡,每一个部分都是哈萨克族人智慧与勤劳的象征,也展示着哈萨克族的草原文化。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哈萨克毡房也不断被推陈出新,外观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给游客介绍哈萨克毡房

  哈萨克毡房由穹顶、房杆、毡墙、房门、驼皮绳(或者牛皮绳)构成,它的结构虽然看着特别简单,可是它的组装、拆卸、装饰却能将科学性和文化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我家的5顶毡房在每年6月至10月的旅游旺季都会接待很多游客,因为妈妈做生意很实在,和游客相处得愉快时会恨不得宰一只羊给他们带上,所以家里回头客很多。在现代社会,已经有越来越多不同民族的游客在喧嚣的城市中感到疲惫时,会来到哈萨克毡房的穹顶之下,感受草原文化的宁静与豁达,给自己注入一份来自大自然的力量,之后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我家度假村的那5顶毡房,除了奶奶留下的那顶以外,其余4顶的材料和做工都大同小异,穹顶和毡墙虽然依旧是用桦木和柳树枝干等制成,但毡墙上围的毡子已经用现代防水的布料替代,毡房变得更加轻便耐用。到库尔德宁游玩的游客会把库尔德宁哈萨克风情园里的一顶顶毡房进行比较,其实他们比的只是毡房的内部装饰和费用。

  每次来游玩的客人首先担心的就是哈萨克毡房的保暖问题,看着穹顶大开的毡房和四周单薄的白帐,他们总会紧张地问我:“晚上会不会冷,刮风了毡房会不会倒下?”这时我就会滔滔不绝地向他们介绍哈萨克毡房的结构:“哈萨克毡房的穹顶由桦木制成,拱形的做法让它和房杆完美结合,具有超强的负重能力,房杆由云杉或柳树干制成,房杆的线条在离毡墙三十厘米左右处有个30度至40度的弧度,这个弧度让哈萨克毡房既美观又结实,房杆不会被轻易压断。还有毡墙,这是一种网状的环形墙壁,由柳树枝制成,网状可以伸缩,一顶毡房有好几段毡墙也是为了收缩和展开方便,毡墙相互交叉的柳树枝之间用驼皮制成的绳子固定,这种驼皮制成的绳子使用时间越长韧性越好,结实而耐用。毡墙分两种,一种是网格狭小的,这种使用的柳树枝多,因而很重,不易带着远行;还有一种是网格稍大的,这种就轻便很多,在古代这成为哈萨克族人迁徙时的首选。”游客往往会被我说的内容深深吸引,不同民族群众之间相互了解的最好方式就是沟通,而我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看着他们听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我继续介绍哈萨克毡房,“我们都知道,房屋都是从地基开始打起,再一砖一瓦慢慢地垒起一个住所,但毡房不一样,它的形成首先从支起毡墙开始。最小的毡房也有60平方米,需要4段毡墙,最大的毡房可以达到180平方米,需要12段毡墙,在古代这是富裕人家的标准了,现在毡房的面积随着市场的需求越变越大。把毡墙支起来后就要支起穹顶。这时得有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儿拿一根粗壮的木杆将穹顶从正中央顶起,高高地支到天空中,接下来需要有几个人迅速地拿起几根房杆在穹顶四周将穹顶和毡墙连接起来,以便将其固定住,房杆的一头被插在穹顶的洞眼里,一头用驼皮绳紧紧地和毡墙绑在一起,这样就不用支撑穹顶的小伙儿坚持到安装完所有房杆了。毡房面积大,穹顶就会支得特别高,这时单靠人力是不行的,小伙子会骑到马背上,依靠马的高度,将穹顶支到合适的高度,之后的步骤就是将其余的房杆一一衔接在穹顶和毡墙之间。”

  终于说到游客最关心的保暖问题了,我告诉他们:“毡房的穹顶被称为天然空调,现在这种空调只能制冷不能制热,想要穹顶起到保暖的作用,就要在穹顶上面盖上和穹顶大小一致的顶盖。顶盖由毡子制作而成,外面有一层白布,正中央还有好看的图案。顶盖需要几个人里外通力合作,因为毡房已经形成,所以一个人需要站在屋内穹顶下方,等到外面的人用木杆将顶盖推上来的时候,里面的人要用木杆把顶盖顶到穹顶之上,让其铺满整个穹顶,顶盖的四周用绳子将其绑在之前用来固定毡房用的花毡绳子上,需要通风的时候只需要解开一边的绳子,向下拉其对角线上的那根绳子就可以为毡房带来足够的光线,天冷时再将其拉回去固定绑好就妥当了。”

  每当看到游客吃完饭,躺在哈萨克毡房里慵懒地晒着从门洞和穹顶洒进来的阳光,呼吸着最洁净的空气,身心放松的样子,我都会觉得让哈萨克毡房永远面朝东边坐落是多么明智的选择,打开房门可以看到第一缕阳光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这其实也是为了更加实用。对于生活在大自然怀抱中的游牧民族,辨别东升西落时太阳的位置是一种对时间很好的掌握方式,这种习惯沿用到今天,所以游客可以尽情感受晨曦和中午的太阳光。库尔德宁哈萨克风情园绿树成荫,一顶顶白色的毡房若隐若现,画面的美感会让人觉得这些毡房如此自由,可以随意坐落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但其实不是这样,在古代,人们会选择一块干净平坦的草地,一般山顶、悬崖边、河谷都不能被当做合适的地带,对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而言,直接暴露在大自然最严酷气候的威胁下,安全性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每天晚上,游客们会看到我和弟弟从两边拉着巨大的塑料布从远远的地方奔向每一顶毡房,每次他们都看得不亦乐乎,而我知道这么做是为了让奶奶的那顶毡房不要淋到雨,让其余的4顶毡房有更好的保暖性。

  奶奶的那顶毡房所有的部件是纯手工打造,无论是结实程度还是保暖性都比其余4顶要好,作为一个古董,它保留了很多哈萨克毡房的手工特色,从穹顶到毡墙的每一根木头都是我太爷爷精心选择木料一根根打磨出来的,毡墙上的毡子也是奶奶用羊毛碾压出来的,用来固定毡子的绳子也是奶奶用马鬃制成的,这种绳子非常耐用。绳子分毡房腰部的上下两条和房杆上的4条,毡房腰上的两条绳子沿着环形的毡房从门框上的左右两边各拉一条系到门框上,房杆上的几条沿着毡房截面绑在房子两侧,这样毡子就被结结实实地绑在了整个毡房上,而毡房也被这几条花毡绳子牢牢地固定在了一起。爸爸以前说能起这种固定作用的还有花毡,这种花毡由羊毛织的线编织成,有两个手掌宽,颜色艳丽,并有图案。对于这样一个带着历史气息的毡房,我们自然多一点关心。和奶奶的毡房相比,其余的4顶毡房或多或少都有流水线生产的印记。

  爸爸说在以前牛羊多的大户人家可以多盖几顶毡房,但是对于一般的牧民来说,全家人住在一顶毡房里,这时屋内方位的使用布局就显得很重要。一般来说,哈萨克族人遵循这么一个规则,那就是进门的右手边是灶台等生活用具,进门左手边则是生产生活工具,年轻人的主要生活区域是房屋右边,从炕中央开始到房屋左边则是长辈用的,对于哈萨克族人来说炕的中央永远是给长辈坐的。如果有哪家新娶了媳妇,则会说“右边亮了”,意思就是说有新过门的媳妇为这个家增添了人气。毡房是哈萨克族群众重要的社交场所,但凡到毡房里来的客人,必然会喝一碗茶再走,哈萨克族人的生老病死都围绕着毡房完成,新生儿为一顶毡房增添了人丁,充实了门面,也创造了财富,而一个人离开人世,也为一顶毡房带来了孤独。毡房里生活着一群人,他们就像毡房的结构一样相互依赖,紧密相连。哈萨克族孩子的父母在生前就会将应该给予子女的财产在为其举办婚礼时完成赠予,剩下的部分则由赡养老人的最小儿子继承,自然也包括老人生活的那顶毡房,所以哈萨克族居民很少出现子女争夺财产的现象。老人去世后,小儿子所使用的毡房就代表着这个家族的延续,无论它是否被更换或者翻新过,那是一种精神象征,所有来往亲戚宾客都会去这个赡养了老人、延续了香火的家里走访问候。

  现代,前来游玩的客人经常会因为毡房里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而兴奋激动,在库尔德宁哈萨克风情园的一百多顶毡房里,游客能找到一百多种不同的装饰风格。古代,毡房内的布置彰显了哈萨克族女人的心灵手巧,从花毡到壁挂,收纳盒、被子、枕头、坐席都是妇女们一针一线打造出来的,如果说打造毡房的外围大部分是男人的活儿,那么毡房内更精细的活儿就是女人一手操持的,这体现了一户人家生活的品位和审美标准,更加体现了女主人的本事。而在现代社会,这些东西都可以买到,女主人所要做的就是尽量将它们搭配得更加好看。

  去年10月因为回家过古尔邦节,我经历了一次毡房的拆除仪式。拆毡房按照先撤顶盖、后撤花毡绳子、外围的毡子、门、房杆等步骤来进行。拆房杆时不能一次将其全部拿掉,而是按照力学平衡的原理,从环形毡房上均匀选择可以先拿掉的房杆,然后将其绑在毡墙上的一头解开,慢慢从穹顶的洞眼中抽出,最后剩下主要支撑穹顶的那几根房杆时,一个男性用木杆支起穹顶,外围的几个人迅速一起将剩余的房杆抽出来,否则会让支撑穹顶的人失去重心伤到自己,然后穹顶被慢慢地放下,就剩拆除毡墙了。这样一个需要紧密合作的工程,靠我们一家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这时我看到邻居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特别是抽房杆的时候,大家一边干活一边说笑,顿时我眼前就浮现了曾经哈萨克族群众就是这样在欢乐的劳动中结束在一片草原中一个季度的生活,开始新的搬迁的情景,让我清晰地认识到每一次一顶毡房的落成与消失都是一次欢乐的集体活动,是一首关于生活、劳动、创造、收获、喜悦的赞歌,人们在祈福中开始劳动,在祈福中结束劳动。哈萨克毡房的新用途

  现代社会,哈萨克毡房已经渐渐退出了哈萨克族群众的日常生活,当然,还有在进行原始生产方式的牧民在使用它,但这种哈萨克毡房的装饰越来越简单,因为它已经不再是从事游牧生产的人们彰显富贵的方式了。哈萨克毡房在现代的另一种价值是具有了商业用途,在国内它主要被经营度假村的人们所偏爱,这些毡房的装饰越来越华丽,而在哈萨克斯坦外形依旧传统的哈萨克毡房内可以是挂着水晶灯具,摆着西式餐桌,放着高级红酒的宴会厅,毡墙上还挂着布袋、壁毡等代表传统文化的物品,但这些物品都是在市场上现买的,这些毡房内的装饰和布局早已失去传统的文化内涵,却变革出了商业价值,这些哈萨克毡房就像不落伍的城堡,依旧为哈萨克族群众谋福利。

  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对哈萨克毡房的功能进行新的利用,体现的是一个民族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精神,但值得思考的是,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图腾,精神财宝,如何将祖辈们构建和使用哈萨克毡房中体现出来的智慧、勤劳、团结、对生活的热爱传承下去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也可以大胆设想,在未来,顺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从事现代牧业生产的一部分哈萨克族人,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依旧可以在草原支起白色的毡房过着诗意般的生活,为世界多元的生活提供一种不同形态。

 

上一篇: 探访浙江武义古民居:咫尺间触手岁月长河

下一篇: 鼓楼:黔湘桂侗寨的“主心骨”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