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族新闻国内新闻

绵阳2015年拟投入500万元支持民族地区发展

2015-06-10 20:22:49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重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帮助民族地区与全市发展同步。这既是由经济发展“短板理论”所决定的,也是绵阳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在近期出台的绵阳市2015年“十大民生工程”实施方案中,绵阳市委、市政府把民族地区帮扶工程作为重要内容,围绕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民族文化保护等主要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并制订了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等,让少数民族地区与全市发展实现同步。

  完善基础设施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方案明确提出,今年全市计划投入资金500万元,其中争取中央和省级补助400万元,市级安排财政投入100万元,实施民族地区四小工程及产业发展项目5个,支持民族地区发展。

  今年全市将继续扶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其中一大重点就是通过实施“四小工程”(小路、小桥、小水、能源),拾遗补缺,帮扶改善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条件,重点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急需解决的“断头路”、“断头桥”、“安全饮水”等问题,切实破解民族地区群众行路、过桥、吃水、洗澡等生产生活难题。

  目前,绵阳市已争取到省财政厅、省民宗委、省民族经济开发办公室下达绵阳市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共计210万元,以及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03万元。为落实帮扶举措,增强帮扶实效,今年市民宗局将采取一系列措施,通过建立民生工程台账,对民族地区帮扶工程实行动态管理,并建立完善少数民族帮扶工程督查督办、联席会议、项目管理和绩效评估机制,确保各项扶持措施落实到实处。市民宗局将做好项目资金监管,努力调动社会资金参与,让项目资金最大限度发挥效益。

  发展优势产业

  提升群众收入水平

  “输血”只能解决一时之难,“造血”方能破解长远之困。在实施民族地区帮扶工程中,绵阳市既注重解决民族地区群众的眼前困难,又注重从长远着手,立足地区实际,加强优势产业培育,提升民族地区持续发展能力。

  近年来,绵阳市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气候因素和地形条件,通过项目和资金帮扶,建立并做大优质高山茶叶、特色水果、高山蔬菜、特色中药材、魔芋种植、土鸡放养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千方百计增加村民经济收入。

  据了解,今年,绵阳市将充分利用各级财政资金,注重民族项目资金投向和使用效益,引导民族地区农户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适合当地种植的经济作物。除了继续支持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和传统手工业外,今年市民宗局还将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立足北川、平武、盐亭等民族地区产业基础,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大力支持特色经济种植、养殖业发展,让民族地区群众经济收入有明显增加。

  做好保护传承

  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在绵阳市,羌族文化、白马藏族文化世代传承,民族文化特色鲜明。一直以来,绵阳市把文化保护作为民族地区帮扶工程的重要内容,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和文化认同,构建“和而不同”的时代民族文化。

  绵阳市将继续重点围绕北川羌族文化、平武白马藏族文化等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突出和彰显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造导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为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绵阳日报/记者 袁媛)

关键词:绵阳民族地区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