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族新闻文化资讯

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示范村——东莲花村

2015-06-18 21:59:14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东莲花村位于大理州巍山县永建镇,毗邻国际性河流红河发源地,是茶马古道百年马帮的重要集散地,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东莲花村始建于明初,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全村总面积12.4平方公里,人均占有耕地0.75亩,人均纯收入5370元,全村有278户、1065人,均为回族,其中,侨属侨眷百余人。2007年被云南省政府批准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2008年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总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被县委、县人民政府命名为“巍山县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示范样板区样板村”。2012年8月,县委、县人民政府把东莲花村作为云南典型、全国前列的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样板和典型进行重点打造。近年来,先后投资2233万元实施了东莲花回族特色村、民族团结生态示范村、文化名村风貌整治等基础设施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东莲花村主要突出抓好“四个回村”建设,即建设富裕回村、文化回村、和谐回村、生态回村。

    一是建设富裕回村。东莲花村以传统农业、畜牧、民居式餐饮经营、庭院经济、旅游经济为特色的产业正蓬勃兴起。同时,大力发展大棚西瓜、包谷制种等新兴特色种植业,从事刺绣、小饰品加工等旅游纪念品开发。全村30多家从事餐饮业,在大理、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等地经营清真餐馆,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从事庭院经济10多家,主要种植香水茉莉等20多种花卉、冬桃等10多种果树、滇朴等10多种绿化树,年均收入在5万元左右;从事畜牧养殖200余户,其中较为典型的有5户,年均收入3万元;扶持旅游经济,“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也逐步兴起,引导村民实现“不出家门就能就业、赚钱、致富的路子”,2014年1月至今,东莲花村共接待游客 万余人。

    二是建设文化回村。东莲花村民族历史文化悠久,马帮文化底蕴深厚,多元文化和谐共融。主体建筑群占地5.5公顷。村内明清古建筑众多,保存完好,“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阁楼”、“一门进两院”等建筑工艺精湛,风格独特,民国三十年建成的融汉文化、农耕文化、伊斯兰文化为特色的马家大院最具代表性。清真寺宏伟,民居围寺而建,宗教节日繁多,宗教气息浓郁,从文化精神上体现出巨大的民族凝聚力。目前,回族文化广场、游客服务中心、滇西回族文化展览馆等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工程项目全力推进,古民居抢救性保护维修、村庄风貌整治、马帮文化展示、特色旅游开发、和谐生态建设等示范工作纵深开展。今后,将进一步挖掘文化底蕴,打造文化品牌,增强马帮文化、回族文化、建筑文化特色的表现力,着力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云南茶马古道的活宝库、滇西伊斯兰风情的窗口、巍山回族建筑的珍宝馆”四张名片,进一步推进民族文化特色旅游产业发展。

    三是建设和谐回村。结合永建地区开展禁毒整治成果巩固工作,利用教规、教义教育广大穆斯林增强防毒反毒意识,并在清真寺内设立法制宣传教育课,不断强化群众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深入开展模范清真寺评比创建活动,村民宗教生活严谨,经堂教育兴盛,宗教人才辈出。传统的古尔邦节、开斋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年年举行,回族“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村里独特的婚丧嫁娶习俗等传统文化富有特色,代代相传。群众互相帮助、相互尊重、劳动致富、合法致富、支持教育、投资教育已蔚然成风,在永建镇乃至全县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村子周边的其他民族,永济河西岸的汉族群众赶集,到集市上交易,赶着猪、牛、马等牲畜都是穿村而过,彼此之间都没有发生过口角和争执。东莲花村与周边群众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情况被传为佳话,成为巍山“和谐回村”的典范。

    四是建设生态回村。按照“田成方,路成网,沟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思路,完成了田间沟渠硬化,修建抽水站,维修了村北的大塘子和引水渠。新修了环村东路,在村西的河滩地发展经济林果,既绿化美化了村落,又增加了群众收入。村庄周围林木葱郁,田畴碧绿,清澈的水流常年从村中穿流而过,村中屋舍俨然,道路整洁,绿树成荫,风景如画。走进民居庭院,几乎家家栽花种树,鸟语花香。

    今天的东莲花,处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已初步形成了特色产业型、生态家园型、乡村旅游型、文化传承型、民风民俗型的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示范样板区样板村。(完)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