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族新闻国内新闻

台湾赛德克族人田贵实:甘作守护民族文化的“苦行僧”

2015-07-30 12:27:41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赛德克文史工作室一角(唐小平 摄)
赛德克文史工作室一角(唐小平 摄)
笔者一行在田贵实(左二)的赛德克文史工作室
笔者一行在田贵实(左二)的赛德克文史工作室
 
 
 
 
 
 

  中新网海南7月29日电题:台湾赛德克族人田贵实:甘作守护民族文化的“苦行僧”

  作者 郭江晓

  一位矫健的勇士横踏巨石,挽弓如满月,目光随箭头指向天际,让人立刻联想起“射雕英雄”的形象。走到位于台湾花莲县秀林乡富世村赛德克文史工作室门前,笔者立即被这座金色的雕像所震撼,身着“消失的文面”图案T恤的田贵实与夫人已站在雨中等待我们一行。

  进入工作室内,首先被三面墙壁上方几十帧老人头像所吸引,照片上各位老人神态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面部文有图案。墙壁中部区域挂着各种各样的玻璃珠画,挨墙摆放着各色工艺品,都是台湾少数民族生活场景的写照。

  工作室的主人田贵实,今年63岁,台湾赛德族人,族名为给米•西畔,以致力于记录和研究台湾少数民族文面文化而闻名海峡两岸。稍稍寒暄落座之后,田贵实开始播放幻灯片,讲解自己的工作与感悟。他笑声爽朗,声音洪亮,演讲很是吸引人。

  文面是台湾一些少数民族的古老习俗,但在日据时代被当作野蛮的标志而被禁止。儿时的田贵实对奶奶的文面很好奇,但奶奶却因为文面而羞于出门。上世纪90年代初,自己的孩子因为族人有文面而被同学辱骂,这激发了田贵实的决心,探明自己的族人为什么文面。

  在此后的20多年里,作为一名水泥厂工人的他,利用业余时间,克服了种种困难,投身文面文化的研究当中。他深入部落,与文面老人及他们家人交朋友,获得理解和信任;用微薄的薪水购买摄像器材,为文面老人拍照,用影像保留历史;苦心研制玻璃珠画,表现当地少数民族生活场景。目前,他拥有不同文面老人的照片300多幅、玻璃珠画70多幅,收藏一大批相关文物如文面工具、织布机等,搜集整理文面老人故事100多篇。赛德克文史工作室展出了的他工作成果的一小部分。

  田贵实透过文面老人的口叙历史及实物材料的研究,发掘早期台湾少数民族的生活面貌。他说,我要把文面文化发扬到全世界,很可惜,台湾的文面老人现在还剩下5位,年龄最大的也已94岁,他们将从这个世界消失了,这让我心里很复杂与痛惜。他认为,文面是生命的象征,也是遵循祖先遗训,对男子英勇善战、女子美丽勤劳的褒扬。二十多年来,他在台湾各地、大陆一些省份,甚至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办展出、作演讲,不遗余力宣扬台湾少数民族文面文化。他特地拿出手机,演示一段在他美国演讲的情景――不用翻译,纯粹用英文,自信从容,观者为之动容,现场掌声如潮。

  田贵实到过大陆许多地方,他发现,海南的黎族、云南的独龙族也有文面文化,同时两岸一些少数民族具有龙蛇崇拜,干栏式建筑,男吹口琴、女的吹口哨,悬棺葬等相似习俗。他认为,这些都来自古越文化,也是台湾原住民文化来自中华文明有力的证据。

  两岸的新闻媒体曾多次聚焦过他。在工作室的显眼位置,摆放着两幅用镜框装帧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剪报。田贵实尤为重视的一篇是《一位泰雅儿子的心碎》——他登上了2003年6月1《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头版头条。他拿出几本名为《大陆学者与媒体记者笔下的田贵实》的自编小册子,分赠给我们。册子反映了他与大陆一些学者交往情况,以及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新社等大陆知名媒体对他的报道。

  田贵实有小部分文面老人照片曾在大陆展出。他动情回忆,2009年一位中央领导人在北京观看他的作品时说过,没有台湾少数民族文化,谈不上整个中华文化。他当时激动得掉泪。近年来,他一直有一个强烈愿望,将收藏作品带到大陆作巡回展出,或与大陆相关机构联合在台湾办展览,同时召开学术演讨会,从事实和学理上说明两岸少数民族是血脉相连、同宗同源。他强调,两岸同文同种,本来就是一家亲嘛。

  回忆起自己的历程,田贵实的眼中充满了坚毅,他说,我辛苦了23年,走得跌跌撞撞,政府也没有支援我,有人奚落我,但是我一直把自己当作苦行僧。我最喜欢讲的一句话是,我的心情好比是玄奘,他到天竺取经,重点不是他取了多少本经,而是万里行脚的经历。

关键词:德克台湾族人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