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族新闻国内新闻

评:少数民族文化需借互联网远航

2015-11-11 11:19:46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另外,政府职能的转型定位也很重要。最关键的就是要从建文化、管文化向服务文化转变。而这种服务更应该依靠互联网,达到提供更多平台、方式与方法的效果。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是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该规划旨在合理利用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在产业和市场结合中实现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和保护,培育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品牌;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支柱性产业,为西部和民族地区的振兴繁荣提供强大动力。

  要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担子不小。从文化资源总量来看,少数民族地区大都具备“量”的积累,但要实现文化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效益化”甚至“走出去”的格局,则需借助互联网之力。

  网络信息的发展是把双刃剑,它既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又使其面临着巨大冲击:以计算机、信息和通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使得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更加便捷,少数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单向通道近在眼前。但同时,世界文化的快餐大潮也让不少消费者养成了快餐式的消费习惯,让人们不禁质疑是否还有耐心静下来细细品味这千年传承。少数民族地区该如何适应新的生态圈,最终借力网络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呢?

  首先,应充分理解互联网的架构体系。在吃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及产业价值链内在规律的同时,沿着其发展的价值链条,建构新的、适用于互联网的价值链及传播交流机制,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大众化进程铺就一条路。祥巴的发展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它在传统祥巴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既不失传统,又迎合了如今的审美以及人们对独特性和唯一性的追求。它的设计、制作和销售渠道等都是对互联网规则下价值链的重塑。最终在吸引消费者的同时,达到普及藏族文化及艺术的目的,至此形成良性价值链。

  其次,可借助互联网平台推进资源的整合及多元融合。不同省份、地区的文化产业资源,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跨地区、跨行政区划的产业组合。这打破了区域限制,使得文化资源和产业资源最终能实现跨区域流动。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内的不同项目,在建设时也能借助互联网平台整合资源与市场,实现区域内的多元融合,打造多点联动、互相带动的高质量文化旅游产品。

  最后,借助互联网努力推动新业态的发展。推动民族文化新业态的发展,要求产业链上的相关人事物能参与到国际文化产业体系的创新过程中,把握机遇,找准定位,建立国际语境下的本土化创意、生产、流通和消费的产业格局。譬如,映秀镇人民茶社在吃透传统藏茶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当时流行的红茶、保健茶等需求,研制出“西路边茶”“大吐司黑茶”等工艺,发展出不同层次的茶产业链平台。

  另外,政府职能的转型定位也很重要。最关键的就是要从建文化、管文化向服务文化转变。而这种服务更应该依靠互联网,达到提供更多平台、方式与方法的效果。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规划,就是政府转变职能的有益尝试。政府通过顶层设计,主动用规划引导产业发展。四川省政府更是把搭建“互联网+”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服务平台当作一个着力点。这将对加快完善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建设,拓宽产品的展销渠道,让文化产业成为促进群众增收、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产生积极作用。(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梁子)

上一篇: 王泽洲词曲《再敬一次军礼》阎维文演唱音乐电视大片隆重开拍

下一篇: 广西创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体育教师培训班开班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