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族新闻文化资讯

大理梨园村:记得住乡愁 留得住民族文化

2016-02-28 10:57:58 作者:阳化杰编辑 来源:国际在线 浏览次数:0

记得住乡愁,留得住青山绿水”。这是大理和洱源共同在茈碧湖边立的一块宣传牌。乡愁是什么?乡愁是少小离家老大回时不改的乡音,不变的村庄院落,乡愁是游子身在异地,眼中的月宫里不是玉兔捣药,圆圆的月亮里,全是故乡的一山一水。
 \

白族教师阿根发和他家的小院落

\

苏银香是土生土长的梨园村人

记得住乡愁,留得住青山绿水”。这是大理和洱源共同在茈碧湖边立的一块宣传牌。乡愁是什么?乡愁是少小离家老大回时不改的乡音,不变的村庄院落,乡愁是游子身在异地,眼中的月宫里不是玉兔捣药,圆圆的月亮里,全是故乡的一山一水。

“我们这里的白族人,平时都不穿白族的传统服装。”29岁的白族小伙阿根发说,很多人觉得白族服装不好看,所以,一般要节日期间举办唱歌跳舞的活动,才穿民族服装。

普通老百姓对本民族文化了解甚少

正月十五前的连续半个月,对于云南大理洱源县梨园村的原住民来说,是生意最好的时期。这些日期,从早到晚,有源源不断的外地游客乘船来到梨园村,把仅有的十来家农家乐挤得水泄不通。

梨园村的热闹,似乎与阿根发没有任何关系。一件时尚的红色夹克,一条牛仔裤,一双休闲鞋,阿根发独自坐在屋外的阶梯上,认真的玩着手机。

阿根发家有七人,他在子女中排行老二。

“我在县城教初中的化学和物理。据我所知,我们整个村108户,99%的人都是白族。”阿根发说,村里大多人跟他的父亲一样,种地、养牛、养鸡,做旅游的毕竟是少数,所以还是有些贫困户的。

我们这里养奶牛的人多,去年奶价跌了,现在养牛的越来越少了。

白族的文化特点是什么?

阿根发(无奈的笑笑):唱歌、跳舞。白族在服装方面已经汉化了。大家都不穿白族服装,觉得不好看。我们村子里,我,以及比我小的,都不知道白族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怎么样保留白族文化?

阿根发:这应该是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做的事情。现在,我们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文化传承起来比较困难。在村子里,大家可以用白文交流,可有些在外打工的人,把孩子带出去后,很多孩子都不会说白文了。

42岁的苏银香是土生土长的梨园村人,有两个分别为20岁和16岁的儿子和女儿。儿子在城里学理发,女儿还在上中学。

“儿子基本不说白文,也不穿民族服装。”苏银香说。在洱源县城上学的女儿阿维义接过妈妈的话说,平时,大家都穿汉服,课堂上,学校要请一些白族研究专家偶尔给我们上一堂白族文化课。学校没有固定的白族文化课。另外,学校大约有三分之一同学穿白族服装,有很多白族同学不穿(民族服装),甚至听不懂白族话。

苏银香的爱人是梨园村小的教师。然而,就是这个教师家庭成员,他们也不知道还有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

全国白族近200万 云南大理分布最多

据悉,白族在中国排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最多。大理是白族的族源地、祖居地和主要聚居地,约有80%的白族聚居于此。此外,云南昆明、丽江、怒江、迪庆、保山、玉溪、楚雄、文山、临沧等州市都有白族聚居区。湖南省张家界、湘西,贵州毕节、安顺,四川凉山等地也都有白族分布。全国总人口约200万,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汉语意为“白人”。

据文献记载,白族先民是洱海周边的土著昆明人、河蛮人与青藏高原南下的氐人、羌人,以及部分叟人、巂人、爨人、僰人、哀牢人、滇人、汉人等多种族群融合形成的民族。

白族的服饰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在其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为尊贵。

如何避免民族文化在传承中遭遇“肠梗阻”

白族也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白语是白族的民族共同语。中国民族语言学界一般认为白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但也有研究者认为白语和汉语的关系更为密切,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相比,白语的方言总体上看差别不大。各地白语的语法系统基本一致,词汇大部分相同,只是在语音上有一定的差异。

文字方面,白族有两种民族文字,即老白文和新白文。老白文是在汉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白文则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制的拼音文字。

白族在长期使用汉语文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很早就开始借用汉字来记录白语,到南诏中后期,又通过增损汉字笔画域仿照汉字的造字法将汉字偏旁部首组合成字等办法,创造了“白文”,用来书写本民族的语言。这种文字 历史上又称为“僰文”,为了和新中国成立后创制的拼音白文相区别,又称“老白文”、“古白文”、“方块白文”或“汉字白文”。它是一种典型的汉字系文字。

新中国后创制的白族文字,一般称为新白文或拼音白文,是一种以拉丁字母为符号基础的拼音文字。1958年设计的“白族文字方案” (草案),采用拉丁字母,字母次序、名称、书写方法、读音都和汉语拼音方案大致相同,受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该方案制订以后,并没有得到试验和推行。

包括白族在内,中国56个民族的相关资料,在网络上都有不少介绍。然而,我们在采访中发现,很多白族同胞却并不知道还有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他们对于本民族的文化也知之甚少。

说本民族话,写本民族字,了解、传承民族文化,不仅仅是专家学者的事,只有让大众积极参与,把民族语言广泛用于生活、工作之中,才会避免在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遭遇“肠梗阻”。

上一篇: 广西天峨县:壮族“刨汤节”开启春节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序幕

下一篇: “五彩八桂陈列 展现广西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