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族新闻文化资讯

韦荣慧:夜与昼的坚守,丹寨苗族蜡染的传承与发展

2016-03-24 14:36:11 作者:阳化杰编辑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蜡染,是我国一种传统民间印染工艺,古称“蜡缬”、“点蜡幔”。因这种染布技艺在染色过程中以蜂蜡等作防染剂,故而称为蜡染。史料记载,蜡染工艺的发源地是我国西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汉代时蜡染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到唐朝发展为极盛时期。
 

\

蜡染,是我国一种传统民间印染工艺,古称“蜡缬”、“点蜡幔”。因这种染布技艺在染色过程中以蜂蜡等作防染剂,故而称为蜡染。史料记载,蜡染工艺的发源地是我国西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汉代时蜡染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到唐朝发展为极盛时期。至今,此种工艺仍然在苗族、布依族等民族生活中留存。

\

初识蜡染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的父母在雷山县的乔桑公社工作,有两位从贵阳下放到乔桑公社的中医夫妇,那老奶奶送我一张蓝底白花的小手巾,后来她又手把手地教我用蜂蜡制作这张小手巾,并且告诉我这个工艺叫蜡染。几十个春秋过去了,如今,我也无法知道那两位老人在哪儿,但是蓝白的记忆却一直留存在我心里。

\

八十年代的一天,丹寨蜡染能手王阿勇从美国表演蜡染技术回京到我家做客,她拉着我的手激动地对我说:“韦妹,你知道那些高鼻子的美国人用多少钱买一张蜡染小手巾吗?5美元呀,还抢着买!”王阿勇是排倒莫人。排倒莫其实是丹寨县的两个苗族聚居的村寨,一个叫排倒村,一个叫排莫村。两村地面相连,由于两个村寨都因蜡染而闻名于世,于是,人们将两个村寨统称为排倒莫。

排倒莫,是古代蜡染艺术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之一,素有蜡染艺术之乡的美称。在排倒莫一带,方圆几十里,女人们个个都会蜡染,寨寨都有蜡染能手,家家都藏有蜡染精品。

\

前不久,我去丹寨调研,原本想去拜访王阿勇大师,然而,从凯里出发到丹寨的路程中,我们意外被一个故事吸引,一路分享了一个从安徽来的女性,对丹寨蜡染工艺的热情与执著追求。这就是宁航蜡染公司的总经理宁曼利女士创业的故事。

到达丹寨县城,我们没有惊动县政府的任何部门而直接到宁航蜡染公司,在这个有点年代的水泥建筑楼里,我们看到宁女士的团队,她们个个身穿苗族服装,静静地重复着纺纱、织布、点蜡、画蜡到浸染、晾晒这样一套古老而复杂的工序。这些能手全部是来自丹寨县不同乡镇的苗族妇女,看得出她们自幼学习蜡画,功底深厚。

\

宁女士告诉我们,由于传统手工艺被机器时代对市场的冲击,最让她感动的是2010年,生意很不景气,她的宁航企业连续8个月发不起工资,但是,这个团队没有一个人离开她,这些苗族姐妹对她说,“只要每天在这里有饭吃,年底的时候发点钱回家过年,我们都愿意在这里和你一起坚持下去”。她流泪了。为了传承的不离不弃,大山人的淳朴与善良,深深地感动了宁女士。那年年底,她卖掉了自己外地的房子,拿着这些钱给员工发了工资,从那以后她和自己的苗族员工吃住都在工厂。

\

语言不通,生活习惯的不同,气候不适应,市场的挑战等都会给宁女士的创业带来诸多的困难,但是,是什么动力能让这个女性坚守在丹寨?宁女士对我们说:“虽然他们很多人都没什么文化,然而,在我和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不仅用自己的生命保留和捍卫了人类古老的蜡染工艺,他们还保留了人性中最纯洁最美好最触动我心灵的东西”。 是啊,也许这才是支撑着宁女士坚守的理由,也是我们最缺失的东西。

苗族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蜡染的古老传说,苗族古歌中也有《蜡染歌》。应当说,和贵州其他民族艺术一样,丹寨蜡染工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比较完整地继承了古老的传统工艺和耐人寻味的图案。

\

蜡染工艺随着苗族迁徙进入贵州以后自成体系,根深蒂固,蓬勃发展,成为当地苗族、布依族日常生活用品及服饰的主流,也成为苗族、侗族、瑶族、布依等少数民族之间社交的无声语言。同时,蜡染还成为向朝廷进奉的供品。今天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仍然收藏着贵州蜡染文物。从八十年代开始,我总是在重复着这样的工作,到安顺、黄平、丹寨、榕江、从江等地对蜡染工艺的考察,也在不断的探索和思考,如何传承蜡染工艺并让她走向国际市场。在我的调查中,也不排斥民间有不少像宁曼利这样的热心人,他们在身体力行地实践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但是,当机器时代的大量复制品充斥生活的时候,他们能走多远?这样的手工艺如何传承还是令人担忧。

在丹寨交圭,结束我的调研,当宁曼利在向我挥手再见时,我真的只想说,我们应当相信,只有夜与昼才是永恒的,希望生活中有更多的宁曼利,愿宁航蜡染坚守着这古老的夜与昼,沿着她的航线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本文来自《当代贵州》2014年第21期《当传统蜡染遇上机器生产》

 

韦荣慧,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博物馆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
 


分享更多少数民族,民族文化知识

中华民族文化网 http://www.56china.com

民族元素网上商城http://www.sinofolk.com

(欢迎关注民族文化网 希望有更多热爱民族文化共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传播媒体平台,面向全国有奖征集优秀稿件,联系电话或微信交流 18001299866)

\

关注民族文化公众微信号:cn_56china

\

关注多彩民族风公众微信:china_56china

  

上一篇: 环江县民族中学举办首届民族文化艺术节

下一篇: 贵州黎平瑶族同胞捞鱼闹春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