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294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崛起策》:从中美经济共生体谈起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1#
zqslp2008 发表于 2009-11-25 22: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经济史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体系确立了美元金本位的体制,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地位建立了国际美元金融体系。战后布莱顿森林体系更是有助于确立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援助深受战争重创的欧洲大陆和日本,成为国际大金主。资本主义体系内部则吸取了过去原始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的教训,开始了全面实施凯恩斯主义和建立现代福利国家的进程。这一期间资本主义融合了许多社会主义改良的思想,变得越来越具有人性化和社会化。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不仅是德国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英国和北欧建立了现代福利国家,即使在自由竞争思想高度发达的美国也进行了相当程度的社会工程和社会改良,以改善劳工生活,保护基本的劳工权利,这一阶段美国工会的权利也得到了扩张,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参与国家社会政策决策。凯恩斯主义更是强调通过改善大众的生活来提高大众消费,刺激经济的发展。凯恩斯主义著名的口号就是“节约不是美德”,节约在古典经济时期也许是美德,但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中却是阻碍经济增长的因素,因为过高的储蓄无法转化为消费,进而无法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是通过刺激大众消费,建立和扩大中产阶级,市场经济配以现代的福利国家和社会保障体系而避免了资本主义崩溃的危机,进而成功地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一是日本、西德战后的迅速崛起,改变了国际经济的版图。由于战后布莱顿森林体系规定了美元不可以对其他货币贬值,相反日元、马克、法郎和英镑却可以对美元进行贬值。日本和西德利用有利的战后条件如韩战和越战等迅速扩大生产,并进一步对美元实现贬值,扩大对美出口,日、德因此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二是美国实力相对下降。美国许多生产部门不敌日、德,竞争力日趋萎缩。美国巨额投资欧洲、日本的时代宣告结束,日本和德国资本开始大举进军美国。三是日、德的经济奇迹创造了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成为世界经济中重要的消费者。当时响彻云霄的口号是“日本天下第一”和“日本买下美国”;德国人也很骄傲地宣称“我们在政治上是被抛弃的民族(输了战争),在经济上是被捡选的民族”(西德的经济崛起)。   事实上日后的发展证明,日本并没有“买下美国”,德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也远不能和美国相比。其间重要的原因是日本、德国的国内市场狭小,分别拥有一亿两千万人口和八千万人口(按今天的标准计算),国内市场的饱和线很容易达到。一旦国内市场基本饱和后,日、德经济体就非常依赖外在市场。美国拥有超过三亿的人口,消费力极为旺盛,分别相当于两个半日本和近四个德国 (按人口计算)。美国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是全球最发达和健全的,美元又是超级国际货币,因而一般财经人士都会认为投资美国是最安全、最上算的,稳赚不赔。另外,日本、德国等新兴经济体生产力的急剧提升和国内市场的相对饱和造成的产品过剩只能通过出口来消化。但是美国消费者也不可能无限制地消费,必须有足够的资本来源。这样就产生了本文开头所阐述的现象,亚洲经济体源源不断地注入资本到美国,不仅投入美国的金融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也大量购买美国债券,以资助美国消费者消费。一旦美国消费者偃旗息鼓,亚洲的生产发动机仿佛就会歇火。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美国在生产领域不断败下阵来,交出了一个又一个领域的优势,却在国际金融领域成了大赢家,无数国际资本投入到美国市场。美国人总是在消费,却总是有钱消费,也总可以借钱消费。美国是借入钱的一方,却俨然成了“大爷”。因为美国拥有美元的优势,可以魔术般地通过升值、贬值和汇率利率的变化来变换借贷的数额;借出钱的一方却无比依赖美国,一是期望美国消费者消费,二是提心吊胆地观望美国的汇市和股市,美国一打喷嚏,全球就感冒。   这种现象也基本反映了当前中国的困境:中国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很像过去日本和西德的崛起。很多当前的经济现象如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中国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大举投资美国资本市场和购买美国债券等等,都在10年、20年或是30年前国际经济史中多次出现,只是当时的主角分别是美国对德国、美国对日本、美国对亚洲“四小龙”罢了。其实,中国崛起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强权的崛起在于,中国是以13亿人口进入了世界市场,如果中国的现代化成功,势必将创造无可争议的世界最大市场的地位,将创造世界上最大的中产阶层和世界上最庞大的消费群体。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正可以借力使力,利用世界最大市场的地位壮大自身,不仅让世界的生产资本投资中国,也让世界的金融资本投资中国。   为什么我们有这么有利的条件,却没有利用起来,甚至长时间忽视了中国庞大的潜在内需市场呢?这恐怕得从思想观念上谈起。我国在过去“左”倾思想占主流的计划经济时代,由于过度的平均主义和“一大二公”加上计划经济和国有企业的低效和僵硬让国家错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佳的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更让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出于对过去极“左”思潮的反思和否定,中国一些理论精英在改革开放以后对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比较赞赏,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和发展经济至上的思想成为主流论述。这样一来,不少人就认为只要实施了市场经济,只要实现了经济民营化,只要消除了平均主义,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20世纪90年代的某段时间内,经济自由化和私营化的思潮达到了顶峰,甚至有人主张把教育产业化、医疗私营化,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更是严重缺失。由于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机制的相对滞后甚至倒退,普通民众虽然经历了生活水平的高度提升,但不容忽视的是教育、医疗等费用的大幅度上涨和基本社会保障的缺乏,造成了普通老百姓怕丢掉饭碗、怕生病、怕老无所养、怕孩子念不起书的心理,使得大多数民众即使在收入大幅度增加后也怯于消费,而宁愿把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