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7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玉屏构建五个“富民平台”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squire7382 发表于 2009-9-21 18:23: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构建工业富民平台,促进农民向工人转变。在发展工业基础好的农村,通过招商引资和开展“三农转移奔小康”(农村向城镇、农业向非农业、农民向工人及第三产业从业转移)活动,鼓励农民进厂就业或办厂创业。近年来,全县招商引资资金达21.7亿,引进了青岛红星集团、广州本草药业集团、广茂铝业集团等131家企业,建立起了1个省级开发区、3个工业小区、3个农业科技示范园。200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39500万元,财政收入达12974万元。通过工业区、农业示范园和自家办厂就业等方式,使2万余农民变为产业工人,人均年收入达1.2万元以上。 构建商业富民平台,促进农民向商人转变。在区位优势明显的村,兴建商业市场,扩大商贸经营,鼓励农民经商创业致富增收。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全县建成了以“玉屏—大龙”两个火车站农贸综合批发市场为中心、四省周边农贸集镇为支撑和若干小示范经济点带为触角,集储藏、冷冻、保鲜、流通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建成了黔东畜禽交易中心、黔东水果批发市场、黔东农产品批发市场;全县6个乡镇建成了8个民营经济园、52个非公企业和10个专业市场。据统计,目前全县已发展起农村个体经济1500余个,带动全县及周边市县2万余户农民走上经商创业致富路。 构建科技富民平台,促进普通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在外出门路宽广的村,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与素质培训,培育现代新型农民,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玉屏自治县作为全省五个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县和“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之一,已初步构建起了“省、地、县、乡、村”五级科技扶贫网络体系。近两年以来,全县共投入各类农村培训经费154.56万元,对3.5万余农民进行了科技与素质培训,有5000农民获得了绿色技术证书,使农村干部和农民受训率达到了100%、75%,每年组织劳务输出达4.45万人次,年均创收6000万余元。 构建产业富民平台,促进传统农业向优势农业转变。在农业条件好的村,出台扶持政策,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扩大种植养殖,探索“公司+协会+农户+基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特色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2004年,县委出台的《玉屏侗族自治县三农转移奔小康实施意见》明确:从政策、资金和技术上倾斜“三农”,每年扶持农业产业化的专项资金达200万,对龙头骨干企业技改贷款、对龙头企业开展绿色基地建设、对新办中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业,在贷款、税收、办证等方面实行网络扶持和跟踪服务。目前,全县建起了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技术公司等五大龙头企业,实施了油茶、牛羊和果品精深加工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培育了139个乡镇企业,辐射带动农户1500余户,发展5000亩水稻制种、1万多亩中药材、3万亩蔬菜基地、5万亩优质水稻、10万多亩林果等示范基地;全县森林面积达204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 39.6%,已发展起10余个乡村生态旅游经济实体;各乡镇均建起生猪改点、山羊改点和肉牛改点。200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38261万元。 构建党建富民平台,促进穷村向富村转变。在偏远、闭塞、落后的贫困村,大力实施“党建扶贫富民”工程。全县组建了县、镇、村三级党建活动网络,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党建扶贫责任制,实行了县领导联村、部门帮村、工作队驻村、乡镇领导包村组、党员干部联系户制度。通过开展党建活动,现全县84个行政村不仅基本实现“活动有阵地、办事有能人、培训有远教”,而且全部结束了村集体“空壳村”的历史,现村集体年均纯收入在2000元—5000元的村有54个,5000元—1万元的有25个,2—10万元以上的有5个。200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每年平均投入资金180余万元帮扶4-5个贫困村,已成功推动14个贫困村向富村靠拢,使14000余贫困人口脱贫走上致富路,使全县37个贫困村减少为21个。 <div id=[/im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