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3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广播网: 镇远报京乡侗家大寨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qaz 发表于 2009-9-21 19:45: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广网    侗寨一角  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主要居住在中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黎平等九个县和铜仁地区,以及中国湖南、湖北、广西等三省的部分侗族自治县。一般说来,侗家人居住在三省交界地是大体上连成一片的。侗族来源于中国秦汉时期的“骆越”。魏晋以后,这些部落被称为“僚”,侗族是“僚”的一部分。侗家女晒稻谷侗家织布  侗族人居住的地方依山傍水。那里青山叠翠,碧水萦回,稻香鱼跃,风光旖旎。侗族的建筑最具民族特色,房屋大多是用杉木建成的木楼。从“三柱两瓜”的简易房子,到三四十柱组成的大房子,各种高脚楼、吊脚楼、短脚楼高低交错,鳞次栉比的干栏式民房组合成一个寨子。寨子周围是一眼望不到边,片片相连的碧绿稻田。自娱的侗寨老人们  侗族人民在世世代代的辛勤劳动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来自于生活的娱乐活动。其中一些民间传统舞蹈融健身与娱乐为一体,每逢喜庆佳节全寨的男女老少都会翩翩起舞,共享欢乐。吹芦笙的侗族老人  在贵州省镇远县报京乡侗家大寨,我们拍摄了一组侗族民间舞蹈。首先是侗家老人们表演的《芦笙舞》。芦笙是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芦笙分大中小几个等级。有六根竹管六个音、六根竹管四个音或三个音的。还有筒卜,称叫芒筒或芦笙筒。只发一音的,用一根嵌有簧片的竹管插入一根粗大的竹管中产生共鸣,是芦笙队最低基础音。芦笙队可吹几十首乐曲,还有伴以芦笙的舞蹈。侗乡老人芦笙舞  镇远报京侗寨的“三月三”,是聚居这里的侗家人最为隆重的节日。每逢这一天,侗族老人都要跳芦笙舞,按照传统习惯,不管多热的天气都要穿长衣长裤的民族盛装。在芦笙场上,老人们围着圆圆的圈,边吹边舞。虽然动作不大,可是却深深地道出了他们心底的欢乐。十几只长短芦笙齐鸣,呜噜噜地滚过上空,大芦笙的轰鸣声似山洪奔泻;小芦笙奏出的曲调轻巧欢快,“郎郎哩哩”像过山斑鸠。老人们的舞兴未尽,青年人开始陆续加入芦笙舞的行列。姑娘们随着侗家老人吹奏的芦笙乐曲扭动腰肢欢快起舞,头上的银凤冠抖动得晶莹闪亮;腰间的围兜绣得色彩纷飞,圈子中不时发出阵阵欢声笑语。侗乡篮子舞  侗族《篮子舞》在报京乡侗寨极为盛行。每年“三月三”的播种节,是一个集歌、舞、芦笙的节日。这一天也可看作是侗家的“情人节。”此间有一个“讨葱蒜”的活动,是侗族青年男女寻觅情侣的极好时节。讨葱蒜的活动极为有趣。在侗族姑娘的心中,绿白相间;色彩明快的葱蒜苗象征着洁白纯真的爱情。因此,这一天姑娘们用细蔑篮子装上自家菜园里拔来洗净的葱蒜苗,然后穿戴全身银饰和民族盛装,结伴来到寨头的妹郎树下,等候心上人来讨篮子。讨篮子的场面十分热闹,寨子里挤满了侗族乡民。芦笙、木叶、歌的声音交织一片,震撼山谷。讨篮子的小伙子们虽不像姑娘们一样打扮的如花似玉,但也青衣黑裤,上下一新,以便和姑娘们对歌逗趣,向姑娘们讨葱蒜篮子。姑娘们自然也要投桃报李,选中自己所心爱的后生,相与赠送,表示以身相许结为秦晋之好的情侣。小伙子们讨过葱蒜篮之后,就和姑娘们一起到芦笙堂欢聚,欢歌快舞热闹一番。芦笙堂中,芦笙鸣鸣,鼓声咚咚,歌声阵阵,舞步翩翩。“篮子舞”以虚拟化的舞蹈语汇,形象艺术地表现了侗族姑娘们渴望纯真爱情的美好心愿。侗乡踩鼓舞  在充满田园风情的侗家山寨,侗族乡民每到喜庆佳节都有跳《踩鼓舞》的风俗。踩鼓舞是以木鼓作为伴奏的鼓舞,是一种祭祀性的舞蹈,继承古老的传统舞蹈动作较多。报京侗寨还称木鼓为龙鼓。相传以前在这里有一个大水潭,乡民们踩鼓前都要“引龙”,这里的侗家人对“龙”极为敬重。每五年都要招一次“龙”。在凌晨2点钟时,乡民们吹着芦笙前去“引龙”,将一头披红挂花的水牯牛从山梁上,按照规定的路线,牵到水潭边祭龙。为了引龙,尽管村寨的土地有限,但也没有在水潭边盖屋,故水潭至今尤在。之后,人们开始表演踩鼓舞,圈中间是一个侗家姑娘敲击一个挂在木袈上的木鼓;中圈是姑娘们随着鼓点的节奏围鼓逆时针旋转而跳;外圈伴随着鼓点跳舞的是青年小伙子们。踩鼓舞的动作并不强烈,悠悠然然的,但是轻窕的舞姿也是别有一番情趣。随着跳鼓舞的逐渐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青年人和老年人相继登场,又吹起芦笙围成圈边吹边跳,美妙的芦笙乐曲在侗寨上空回荡。踩鼓的人群中不时有干练的小伙子们,用牛角到酒坛里去舀出醇香的米酒,来到舞圈中先敬宾客和长辈们,再敬中年男女和姑娘们,人们饮了节日的美酒,气氛会更加热烈,整个侗家山寨都会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侗乡米酒迎宾客   侗族的服饰历史悠久,纷繁多彩,地区之间也各有差异。报京乡侗族的中老年男子多着对襟衣;女子挽髻或盘发,头缠青帕,穿右衽长襟杉,衣长至膝,系绣花围腰,下穿长裤,裤脚上镶一圈花边。侗族姑娘的审美观念,多体现在其锈品和首饰上。她们刺绣、挑花的图案内容有山中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也有水里的鱼龙虾蟹。金银饰品有瓜子金环,鱼状银缀,鸟儿花丛的银花头饰,鱼篓状的腰带银缀等。这种爱美情趣和审美观,体现了依山傍水而居的侗族人民热爱自己家乡的民俗心理。侗族姑娘们侗族姑娘  镇远侗族人为北部侗族族系。他们人人会唱歌,素有“年长者教歌、年青人唱歌,年幼者学歌”以及“善歌者受赞扬、歌师傅受尊敬”的社会时尚。侗族民歌历史久远。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婚丧嫁娶、宗教礼仪,侗家人都喜欢用歌声来祝兴。特别是酒歌,表达了侗族人对远方来客的无比热情。从侗族姑娘的酒歌中,使人能深切地感受到侗族人民的那火一样的真挚感情。(冯赣勇摄影撰文)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冯赣勇  责编:王君  <div id=[/im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