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6248|回复: 0

丝弦锣鼓,土家人的交响乐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threne5384 发表于 2009-9-21 00: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锣鼓响起,铿锵有力;丝弦掣动,悠扬婉转。抑扬顿挫的节奏,跌宕起伏的旋律,或排山倒海,或细雨和风,这就是建始丝弦锣鼓的魅力。 建始丝弦锣鼓,又叫北乡丝弦或长梁丝弦。相传清朝嘉庆年间,昆曲艺人李世高流落建始长梁,把昆曲、唢呐曲牌与本地的耍锣鼓和薅草锣鼓糅合在一起,经数代民间艺人传承和发扬至今,形成了现在的建始丝弦锣鼓。从形成至今,建始丝弦锣鼓已有200多年历史,被誉为土家人的交响乐,是湖北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现已被确定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去年7月,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世界》栏目对建始丝弦锣鼓做了详细推介;今年3月,部分建始丝弦锣鼓艺人又走进央视演播厅,参与节目录制,不久将在央视一展风采。目前,各级党委、政府正通过各种途径力推建始丝弦锣鼓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美国湖北工商总会加州分会会长、二胡演奏家孙邦春到长梁乡考察丝弦锣鼓之后,兴奋地寄语长梁:“要通过经纪人,让丝弦锣鼓走向世界。”央视编导莫利根·巴特尔亲临建始拍摄丝弦锣鼓时说:“应该让建始丝弦锣鼓到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西方人就喜欢交响乐!” 建始丝弦锣鼓博大精深。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人们把山歌、昆曲、皮影戏和锣鼓糅合在一起,在不同场合中,打累了就吹,吹累了就打;“喊戏”的人累了就用唢呐代替。演奏、创新,在变化中出现了吹打弹唱合为一体的奇特少有的民间音乐——丝弦锣鼓,因此产生了众多牌子与曲目,有土家本地吹打曲牌、曲牌体的唢呐曲牌以及板腔体的戏剧音乐,有纯打击乐曲牌,有诸如“道士令”、“换头”等一些本地吹打乐品类。同一曲牌名打法不同,比如 “节节高”等曲牌体的吹打牌子,是建始曲牌体系的戏曲音乐旋律之一。曲牌体的唢呐牌子有“水龙吟”、“山坡羊”等30多个牌子,由京胡、京二胡、月琴、竹笛等乐器伴奏,由于加进丝竹乐器,民间把这部分板腔体的戏剧音乐称为“丝弦”。 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使丝弦锣鼓成为一门独特的文化艺术,从乐器到曲牌演奏都极具特性:吹奏的唢呐由本地工匠打造,胡琴由艺人自制,传承以口传心授为主。 建始丝弦锣鼓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精神产品。至今,在建始丝弦锣鼓发源地长梁乡,丝弦锣鼓表演是最为重要的文化活动,红白喜事上以助兴,显示着山村人家的富有和殷实,酣畅淋漓的演奏,反映了乡亲们快乐的生活。丝弦锣鼓吸引着大山里的人们,建始丝弦锣鼓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历代有汤氏名师、尹氏三杰、肖氏后俊等表演名师。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丝弦锣鼓得到了长足发展,曾多次作为建始县民间音乐艺术的特殊代表,出现在省、州、县的各种庆典和调演舞台。1983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题录播了建始丝弦锣鼓;以建始丝弦锣鼓曲牌为基础改编的丝弦歌曲、丝弦剧也多次搬上舞台。如《秀梅的婚事》(1978年)、《一往情深》(1984年)、《糊涂官断案》(1987年)、《沁园春·香港回归》(1997年)、《两代警嫂唱新曲》(2002年)、《霸王出征》(2003年),这些曲、剧目在全国、省、州、县舞台上演出并获奖,被列入“八五”期间艺术科学重点项目全国民间音乐文学艺术十大集成,对丝弦锣鼓收集、整理起到决定性的推动作用,由此产生了以“丝弦锣鼓”曲牌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湖北卷·建始分卷》,被湖北省集成史志办公室评为一级卷本。2001年,文世昌、袁希正合著的《建始丝弦锣鼓》出版。 目前,建始丝弦锣鼓处于后继乏人的境地。“打锣鼓的人越来越多,会丝弦的人越来越少;教锣鼓的人越来越多,名师越来越少。”州民间艺术大师肖茂荣2004年离世前这样感叹。在丝弦锣鼓发源地长梁乡,丝弦锣鼓艺人的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正面临着人才断层。即将退休的教师、多年从事丝弦锣鼓表演的刘明俊,正在努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教学与传统教授徒弟相结合的办法,传承这门民间艺术。4月25日,刘明俊对笔者兴奋地说:“再过三五年,就会有一批丝弦锣鼓演奏高手在我的弟子中间产生。”丝弦锣鼓艺人期待着有更好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从而使建始丝弦锣鼓走出建始大山,走向全国,走进世界音乐殿堂。 (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