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237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法]书法常识(转载)

[复制链接]

21

主题

106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mybom 发表于 2009-9-18 22:13: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贴上来与大家一同学习,不足的地方望指出并更正  文房四宝的配合          在古代的文房书斋中,除笔、墨、纸、砚这四种主要文具外,还有一些与之配套的其他器具,它们也是组成文具家族中必不可少的一员。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编》中记述了四十多种文房用品,通常较为常见的有:      笔掭: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常制成片状树叶形。      臂搁:又称秘阁、搁臂、腕枕,写字时为防墨沾污手,垫于臂下的用具。呈拱形,以竹制品为多。      诗筒:日常吟咏唱和书于诗笺后,可供插放的用具。多以竹制,取清雅之意。      笔架:又称笔格、笔搁,供架笔所用。往往作山峰形,凹处可置笔。也有人物和动物形的,或天然老树根枝尤妙。      笔筒:笔不用时插放其内。材质较多,瓷、玉、竹、木、漆均见制作。或圆或方,也有呈植物形或他形的。      笔洗:笔使用后以之濯洗余墨。多为钵盂形,也作花叶形或他形。      墨床:墨研磨中稍事停歇,因磨墨处湿润,以供临时搁墨之用。      墨匣:用于贮藏墨锭。多为漆匣,以远湿防潮。漆面上常作描金花纹,或用螺细镶嵌。      镇纸:又称书镇,作压纸或压书之用,以保持纸、书面的平整。常作各种动物形。      水注:注水于砚面供研磨,多作圆壶、方壶,有嘴,也常作辟邪、蟾蜍、天鸡等动物形。      砚滴:又称水滴、书滴,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      砚匣:又称砚盒,安置砚台之用。以紫擅、乌木、豆瓣摘及漆制者为佳。      印章:用于钤在书法,绘画作品上,有名号章、闲章等,多以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等制成,也有铜、玉、象牙章等。      印盒:又称印台、印色池,置放印泥。多为瓷、玉质,有圆有方,分盖与身两部分。      前面已经提过文房四宝的特性及选取使用之法,现在进一步来将其互相配合,以求发挥功能的极限。古人常以健毫笔书写在笺纸上,以柔性的宣纸写也行,所以健毫笔可任意配纸。而弱吸墨的纸可以用健毫笔书写,使用柔毫笔亦可,所以弱吸墨纸类也可任意配笔。这种配法是纸与笔相合的原则,而柔毫笔与强吸墨的纸较为特殊的分法则如下:      强吸墨纸适合配健毫笔:      强吸墨纸类以宣纸为代表,因为它吸墨性强,笔一碰触到纸,墨汁即迅速化开,若行笔略迟则笔画尽成墨团;而羊毫笔毛较软,行笔略急则墨汁不易渗透,字会虚浮无力,所以使用健毫笔写快方能配合强吸墨纸。两者配合,方能尽其所能。于师长卿论之,云:“用羊毫笔在宣纸上作字,那可就大非易事了。因为宣纸的吸墨性太强,墨一入纸,墨汁便沁入纤维,而且迅速渗开,笔的运行稍慢,纸上立呈漆黑一团,而羊毫柔软,运行稍即,即锋颖略纸面而过,立不能注于纸。”故强吸墨纸,唯选配健毫笔始能相合。      柔毫笔宜配弱吸墨滑纸:      柔毫笔较软,不易发挥个人特色之雄挺刚毅,所以历代书法家多使用健毫笔,鲜有用柔毫笔之。其实,柔毫笔虽弱,只要选纸得当,亦可书写出极富姿媚含蓄的字。而柔毫笔以弱吸墨纸得当,以笺指为类,虽较宣纸脆而硬,且平滑吸墨性弱,但行笔放慢亦可使转自如。清代书法家如张照、梁同书、王文治皆善以羊毫笔书写于。其笺纸或绢上风格姿媚丰腴、温润含蓄,另创一格,于师长卿有言:“盖滑纸或绢,性不吸墨,墨沈落纸皆浮在面上,以羊毫之柔顺,写光滑之纸绢,使转运行,自极得心应手。”师言极是也!      健毫笔配浓墨:      以笔沾触墨汁,笔墨之关系可想而知。大致使用健毫笔搭配浓墨,最能表现苍拔雄劲之笔力,王澍曾道:“墨须浓,笔需健,以健笔用浓墨,斯作字有力而气韵浮动。”此言甚是,前代书法家莫不以为然,清刘墉特以健毫浓墨着称,世有“浓墨宰相”之誉。淡墨柔笔并非书人特好之配合,但其实是别具特色的,富有姿媚之韵,王文治善于淡墨柔毫,世称之“淡墨探花”,也是极为适合的。      笔墨纸砚之调配:      笔墨砚三者实是密不可分的,砚台中好的,若端正富光泽明亮,极易下墨与发墨。所谓“墨在砚中,随笔旋转”,“墨逾坚者,其恋石也弥甚”,其关系之密切可视而得知!工具若如手足般配合,必能使书法达到尽善尽美之境界也!  

21

主题

96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2#
vole868165 发表于 2009-9-19 00:49:47 | 只看该作者
  书法常用术语                     碑 : 刻有文字的方形石。  碣 : 刻有文字的圆形石。  碑志: 镌刻在碑上的文字。  墓志: 为了纪念死者而埋藏在墓中的传记文字。  魏碑: 北魏、东魏、西魏时得刻石文字。  摩崖: 刻凿在天然崖壁上的文字刻石。  碑基: 碑下面的底座,也叫“碑座”。  碑身: 刻有正文的碑的主体。  碑额: 碑顶上的小石。  碑阳: 碑的正面,即前碑。  碑阴: 碑的反面,即后碑。  碑侧: 碑的两个侧面。  刻石: 秦朝以前对碑的名称。  帖 : 翻刻在石板或木板上的书法手迹及其拓本,以供后人效法,又名法帖。  单行帖:以一人的书信、便条、诗词等刻成一帖。  丛帖: 刻集古今名家多人的真迹汇于一帖,又名《汇帖》或《套帖》。   拓片: 整块碑刻的全文拓在一张纸上。  拓本: 把拓片装载成册。  不律: 春秋时吴国对毛笔的名称。  聿 : 春秋战国时,楚国对毛笔的名称。  弗 : 春秋战国时,燕国对毛笔的名称。  笔 : 秦时始称。  毛锥子:毛笔的别名,见《五代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