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返回首页

8551110535的个人空间 http://www.56china.com/bbs/?192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一路诗情到述洞

已有 799 次阅读 2010-8-17 17:22 |个人分类:文学天地 |

一路诗情到述洞

               ——徒步旅行手记

作者:欧正霞

 

 

早上起来,天空阴沉沉的,这倒是个难得的徒步旅行的好天气。车出黎平城一路往西,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寨头。这里是我们此次徒步旅行的起始站。

下得车来,“驴友”们个个欢欣雀跃。这群久居闹市的人,一旦来到乡间,立刻就被眼前如画般宁静的山村深深地吸引了。这是一个三百来户人家的侗寨,坐落在三面环山的山窝里。一条潺潺的小溪从寨子中间穿流而过,然后通过寨脚的花桥向下游蜿蜒而去。我们举着相机,在寨子里石板铺就的巷道上走走停停。满眼都是古老的青瓦木房。寨子中间的鼓楼,寨边的古树,用石板镶嵌成房屋状的古老的水井,用来铺墁巷道的被鞋底磨得光滑的石板,这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个古老的侗寨。说不定,千年以前,侗族子民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

我们沿着石板砌成的阶梯,爬上了寨子的后龙山,这是到我们今天徒步旅行的目的地——述洞侗寨的必经之路。站在高处放眼望去,整个寨头侗寨尽收眼底,那鳞次栉比的青瓦木房,那屋瓦上淡淡的炊烟,那寨子边绿茵茵的田畴,仿佛古人笔下的哪一个村庄,就这样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给人一种古朴,娴静的感觉,让人久久不愿离去。

从寨头到述洞的山路,是一条古驿道,均用青石板或卵石铺砌。寨头后龙山一段驿道两边,至今还是古木参天,遮天蔽日的森林。可以想象,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走在阴凉山道上的那一份惬意。

翻过山坳后,天空就飘起了小雨。除了几位带着重型装备的哥们和女士打着雨伞外,我们就这样无遮无盖地在小雨中行走。任由淅淅沥沥的雨点,轻轻地打在我们的脸上身上。这个时候才发觉,在雨中漫步,淋一身湿漉也是一种享受啊。

雨,一直在不紧不慢地下着,我们也在不紧不慢地走着。虽然我们的衣服都被淋得湿透了,可我们的心却是快乐的。我们一边走,有人一边讲着笑话,逗得大家笑声此起彼伏,忘记了雨,也忘记了疲劳。我们就象一群疯子,在乡间的山路上,在绵绵的细雨中尽情地笑着,闹着,仿佛回到了快乐的童年。

我们越过丛林,爬过山坡,穿过田野,一路欢歌笑语。来到一个叫“別”的侗寨的时候,已经过了中午。这时,雨早已停了。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早已饥肠辘辘,疲惫不堪,但是,当我们第一眼见到这个居住在森林里,有着四五十户人家的侗寨的时候,所有人的精神无不都为之震撼。

这是一个坐落在一片斜坡上的村寨,四周到处是参天的古树,甚至,有些人家的房前屋后就有高大合围的松树。寨子中的道路边,栽满了梨子树和李子树,并且树上累累的果实已经开始成熟。看着树上诱人的果实,我们这群饥肠辘辘的人,就象乞丐见到一堆金子样,眼睛登时放光,恨不得扑过去饱餐一顿。看着我们疲惫不堪的样子和饥饿的眼睛,就有老乡走过来,热情的招呼我们,并让我们摘了尝尝,还邀请我们到家里吃饭。因为要继续赶路,加上人员太多,我们只是接受了主人馈赠的水果,至于吃午饭,我们还是婉拒了。

向热情的主人表达了谢意后,我们继续上路。听联系的人说,我们的午饭已经在前面不远的几炭侗寨准备了。

来到几炭侗寨的时候,已经是下午1点。我们迈着铅一样沉重的步子,直奔鼓楼而去。来到鼓楼里,正坐在那里的热情的村民赶快把位子腾出来,让我们这群疲惫不堪的队伍坐下。有几位年龄小一点的朋友,脚都走痛了,已经实在支持不住。于是,我们也就毫不客气地欣然领受了。村支书和村干出来迎接了我们。但这个时候我们最想知道的是,我们的午饭是否已经准备停当。当得知专为我们杀的一头羊,正在清理,还没上锅时,有几位年轻的女士,失望得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

说实话,这个时候的我们,是又饿又乏,真是疲惫到了极点。可是午饭又遥遥无期,于是,只好靠在鼓楼的柱子上,耐心地等待了。

我就利用这个机会,和在鼓楼里休息的几位老人聊了起来。老人们告诉我,几炭这个地方,在很久以前还没有人家,还是一片原始森林,到处长满了高大的青冈树和麻栗树。于是,寨头和“别”寨的人们就到这里来砍柴烧炭,加上这个地方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是一块风水宝地,非常适合人类居住。后来,人们就搬迁过来,在这里开荒种地,起房造屋,定居下来。随着人们不断地繁衍,人员越来越多,就成了今天这样一个百十来户人家的侗寨。我想,老人们所说的,是可信的,因为至今寨子周围都还有很多高大参天的树木,并且都是要三个大人才能合抱过来的古树。再加上侗话“几”是“烧”的意思,而“炭”就是“木炭”的意思,合起来意思就是“烧炭的地方”。

大约下午两点的时候,终于有人来叫我们去吃饭了。来到主人家,我们大伙都是迫不及待地端起饭碗,就狼吞虎咽起来。两碗米饭下肚后,我们的胃停止了造反,心也平静了下来。于是,热情的主人便邀大家举杯,尝尝侗家特制的糯米酒。这酒虽然度数不高,但很醇很香,并且口感非常不错。一碗下去后,就有几位妇女过来唱敬酒歌。我们虽然听不懂敬酒歌的内容,可是你只要看看她们脸上纯朴的笑容,你即使不喝酒,心就已经醉了。

饭后,我们继续上路。好客的主人一直把我们送到村口,分别的话,说了又说,最后才依依不舍地回去。这时,我才深深地感到,我们的侗家人,即便到了世俗社会的今天,他们热情好客,敦厚朴实的乡风依然没有改变。侗家人的这份浓浓的情意,让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感到暖融融的。

在几炭吃饭的时候,天空早已放晴。现在从几炭侗寨出来,又是一路的林荫道,走在浓密的森林里,感到十分的惬意。道路两旁都是高大的杉树和乔木,还有很多的杨梅树。遗憾的是,这个季节,杨梅早已过了,否则我们就可以享受到酸酸甜甜的杨梅大餐了。

沿着斜坡一路向下,穿过一片梯田,我们来到了一个叫“瀚”的侗寨。这个寨子坐落在一片斜坡拓出来的不很宽的高地上,背靠斜坡,它的三面都是绿色的田园。整体看起来,就像一座伸入绿色海洋里的半岛。一条青石板路,从碧绿的田野直通寨前的鼓楼。寨前宽阔的青石阶梯旁,有几棵高大的古树,整个寨子大约四五十户人家,清一色古色古香的杉木吊脚楼。一条流水潺潺的小溪,从寨子的右面缓缓而来,在寨子前方的田野绕了一圈,然后向下游蜿蜒而去。我疑心,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恐怕也没有这个寨子那么令人心动。这个侗寨实在太漂亮了,它的青石板路,路旁的古树,高高的鼓楼,古色古香的杉木吊脚楼,寨子周围绿色的田园,寨前的溪流,一切都是那么顺眼,那么令人喜爱,仿佛哪位名画家笔下如仙境般古老的山村。从第一眼看到它起,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美丽的侗寨。

在鼓楼里稍事休息后,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瀚”。沿着小溪顺流而下,我们一路上都是在田园里行走。道路右边是绿茵茵的稻田,左面就是流水潺潺的小溪。田野里时不时看到一两座牛棚,和正在田里劳作的农人,几个老翁在溪边悠闲地垂钓,下游较宽的水潭里,几个小孩正在放网捕鱼,这一幕幕场景让我生出一种走在画中的感觉来。

翻过一座小山坳,穿过寨门,述洞,这个令多少人向往的侗寨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沿着石板铺就的巷道,我们直往寨子中间走去。

来到鼓楼前,述洞的美女们身着节日盛装,设下拦路酒,早在那里等着我们了。拦路酒是我们侗家人迎接贵客的最高礼仪,对进入寨子的客人,先敬拦路酒,表示对来客热忱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拦路的美女们看见我们到来,就唱起了“迎客歌”和“敬酒歌”。那悠扬清丽的侗歌,也许你听不出是什么意思,但是,你只要看看歌唱者那洋溢着真诚的笑脸,你就会感受到一阵阵直达心扉的暖意。

喝过美女们敬的拦路酒,我们进入鼓楼,在宽大的凳子上坐了下来。述洞的美女们就坐在我们的对面,又唱起了侗歌。在婉转清越的歌声中,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都振奋起来了,将一路的疲惫一扫而光。

一首接一首的侗歌唱过之后,我们便举着相机在这座载人吉尼斯记录的独柱鼓楼前,在古老的水上谷仓群中,在古色古香的吊脚楼间的巷道上,忙碌开来。捕捉每一处别具特色的景物,抓拍每一个令人心动的瞬间。把述洞这个令人爱慕的寨子,装进我们的相机里,刻在我们的脑海中。

傍晚,夕阳已经西下,人家屋顶的炊烟袅袅地升起来了。这时,雾霭便在寨子及周围田野的上空弥漫开来,远远望去,朦朦胧胧的,就像一幅淡墨水彩画。

等到夜幕四合的时候,我们的晚餐也就开始了。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都是极具侗族特色的待客礼菜,酸酸辣辣的,令人大开胃口。还有述洞特酿——醇香的糯米酒,这酒看似浑浊,但酽酽的,香香的,度数又不很高,口感极好。陪我们吃饭的除了村委会的干部,还有寨上的寨老,歌师及村民代表。他们都非常热情,也非常真诚和纯朴,让人觉得就象遇到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酒席上,充满了一种浓浓的亲情氛围。酒至半酣,热情好客的美女们举着酒杯,唱着敬酒歌,向我们敬酒来了。于是,悠悠的歌声,喝彩声,开怀的笑声此起彼伏,整个就一个欢乐的海洋。

最后,不胜酒力的我们,在述洞美女的轮番轰炸下,喝得面红耳赤,东倒西歪。

在述洞,我们大家都醉了,不仅是因为酒力,我们的心醉得更深更深。

 

 作者:贵州省黎平县招商引资局    欧正霞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