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返回首页

8551110535的个人空间 http://www.56china.com/bbs/?192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别样的沙坪

已有 988 次阅读 2016-1-27 11:43


        我生于西面一隅,在祟山峻岭温婉情怀里沉醉了几十多载,我对西南山山水水眷恋着,千年依旧!作为乡人,只谈乡事。而乡事乡间多是美丽的。不过,一个能够使你牵肠挂肚的地方其实并不多。对我来说,沙坪就是一个。

        沙坪在偏桥东部,离县城有六公里远。因“潕阳泛沙,垒土为坪,名沙坪。”沙坪原叫瓮蓬洞,瓮蓬是寨名,“洞”是元代的行政村,《汉宫仪》云:“马云羁、牛云羁,言制四夷如牛马之受羁縻也”。所谓“羁縻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在多民族国家里对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少数民族地区所采取的一种民族政策。元代在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也是在宋代羁縻政策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来的一种世袭管理制度。《乾隆.镇远府志》载:“考《旧志》:镇、偏、邛,俱以洞管寨,谓之洞长。独施以寨管洞,谓之洞长。”如施秉之“上秉寨,附郭俱土著。管六洞:稿勝洞、鬼宾洞、江口洞、鬼凯洞、石狗洞、鬼陇洞。”也就是一个洞管几个寨。偏桥为湖广卫地,不是寨管洞,亦为洞管寨。府志曰:“瓮蓬洞,司东十五里。五寨:瓮蓬寨、瓮稍寨、乾溪寨、江凯寨(废田侵于军)、盐井寨。”现叫沙坪,是因村委驻沙坪自然寨。

        从县城出发,一路沿潕阳河东行,过打杵岩,路很平坦。潕阳河就在道边,河从县城亦一路迤逦而来,有白鹤、灰鹅、野鸭、赤麻鸭等候鸟飞掠于上。它们与家禽混杂在一起寻觅河中的小鱼小虾食,相安无事。南岸是东山公园,高大的丛林里,是这些飞禽的家园。由于施秉加强了对潕阳河岸边动植的保护,这几年来潕阳河的侯鸟多了起来。

        进入沙坪的第一个寨子叫皂角屯。《施秉地名志》上说:“村前有皂角树,故名。”这话不假,这里的皂角树临河而立,其皂角树绿叶婆娑,蓬勃洒脱,高雅清幽。一入秋天,皂角叶金黄一片。秋风扫动时,纷纷扬扬,堕落河中,给河流平铺几许诗意。

        皂角屯为明清屯地,昔为蒋氏军屯。蒋氏是明代随军来的,入黔先祖为蒋贞,巴陵人,洪武初年征云南、四川屡立战攻,二十三年调偏桥千户。他的后代在施秉比较多的,主要分布居住在沙坪的皂角屯、杨柳塘的翁塘等地。皂角屯的人喜欢龙灯,每到春节期间,他们都要精心的制作龙灯。他们制作的龙灯以其雄武著称,既扎实,又精美。他们所扎的故事灯美轮美奂,形式神式兼备,每年附近村寨的寨子都会请他们去帮忙。

        潕阳之河水至此而成湖了,它是由于修建了诸葛洞电站而形成的。电站拦河坝回水长三公里,形成新的人工湖,为潕阳河三峡风光增加了一道风景线。从皂角屯望去,由近而远,湖水一半是深蓝色的,一般是浅蓝色的,风平浪静时,它像一面大镜子。要是一阵微风吹过,湖面上碧波荡漾,金光闪闪,叫人流连忘返。湖水的左岸车水马龙的沙坪街,南岸竹蓬连接的地方就是瓮蓬洞寨,而湖的尽头则是菜花湾苗寨。

        在沙坪,不论你走到那个寨,你总能感觉到这里的柚子树,从入秋开始,到第二年的春天,你都能看到柚子树上硕大的柚果。这里的柚子有着浓浓的清香味、酸甜适中、润肺化痰,营养丰富,药用价值很高,是人们喜食的水果之一。这里的人家都有种植柚子的习惯,有“门前一棵柚子树,这些可都是摇钱树。”他们还将此果编成了迷语:“黄皮做面子,白布当里子,包着好梳子,掀布接游子——你猜猜是什么呢?”那肯定就一个个笨重又略显可爱的柚子了。

        沙坪自然寨是个苗汉杂居的村子,处在古驿道上,据说这是明清时期传送书文的“塘口”。曾设有驿馆。文书不论从河道来,还是从陆道来,都要在这里集中,然后才送往柳塘堡(县城北面,原叫偏桥驿)。这里曾是古代船运的集散地,明时建有码头,清同治八年(1869年),这里设立了壉市,有了固定的赶集日期,沙坪从此由村变成了沙坪街。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才取消这一集市的。

        从沙坪要过湖面到瓮蓬洞自然寨没有桥梁,这得靠渡船了。瓮蓬洞是古代洞主所在地,多是苗族,有吴氏,杨氏等苗族人。明清时期,是施秉右土司属地。据《施秉县志(民国稿)》载:“偏桥右副长官,宋时,杨通赛以功授偏桥军民左副长官。再传至通诚,于明永乐二十年改授右副长官。累传至毓秀,于清顺治十五年承袭前职。毓秀传子再培,再传子绶,于康熙六十一年承袭,有印。……管辖地曰:平车洞、窎寨洞、世户洞、瓮蓬洞,四洞面积计一千六百方里奇。居民一千五百余户。苗寨居多。”

        瓮蓬洞寨很美,美在那片葱葱郁郁的竹林,以及高大挺拔的大树。树木参天、花红柳绿、荷叶翠绿、这些与生俱来的植被装点着村落,打扮着寨子,给这苗寨平添了几分灵气。瓮蓬同寨是垂钓的好去处,每到周末,城里的钓鱼爱好者都会汇集于此,他们撑着洋伞或拉开帐篷,然后甩开钓竿,或学南唐后主李煜,钓出一点新意来,“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也可学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与山水为伴,与市井之徒为伍,只要“谋国之志不失”,也算一种享受。

        要说风景,瓮蓬洞景致最佳的地方,当数热闹的水码头,妩媚中透着优雅的苗族女子总在那里洗涤着野菜或衣物。那笑声总是透湖水,传过遥远的北岸。肤如雪凝,伊人如玉。如水的女子,如水的明眸,灵秀而又温婉,似传奇般的靓阿莎女神般清丽脱俗。

        瓮蓬洞东半里处,是诸葛武侯祠。据《镇远府志(乾隆)》载:“在城东北十里诸葛洞岸上,土人所建,名公诗囋林立,今船只往来,必杀牲奠酒,诣祠祭之,其香火之盛,甲于他祠。今重修前后两殿,更加宏敞。”明朝镇远的知府周英也许在府城待久了,也跑到那里去,感慨之余还赋诗一首,名曰《忠武侯祠》:诗云:“万树鸦声送夕曛,孤祠独对大江滨。霸图先识炎纲正,国势终成鼎足分。伊傅胸襟明日月,轩黄行阵布风云。相材将略畴能比,一瓣心香特地焚。”

        瓮蓬洞比施秉(原偏桥)出名得早,元代,瓮蓬洞都进入史册。诸葛洞又名瓮蓬洞,“江水经此而出,隘口凡五。行舟过此,如入瓮中。瓮蓬关以此名。”(语出《读方舆纪要》——笔者注)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四月,都梁唐中立乘舟溯潕水上,舟至瓮蓬洞,见水急滩急,“行舟过此,如入瓮中”,惧怕而归。明宣德七年(1432年),宣德帝准由偏桥卫及瓮蓬洞长官司共同组织疏浚氵舞阳河诸葛洞。开创了贵州治理河道的先河,这也是有始以来贵州治理河道之始。这个叫唐中立的人还在这里留下《题诸葛箭》诗一首,诗云:“古树参云仰望中,武侯曽此一弯弓,不遗箭镞经千载,那得蛮夷惧武功。”

        据考证,诸葛亮并没有到过此地。“土人所建”武侯祠只不过是用诸葛之名,护往来之船而已。

        关于记述诸葛洞的诗文比较多,有上几十首以上,郭子章、周英、林则徐筀等等。清末外交官陈季同(1851~1907)也留有诗文。他在18965月到湘黔考察矿务时经过此地。他写下《诸葛洞》二律:“两山如削浪中奔,风雨雷霆日斗暄。不愧名为诸葛洞,几疑身入武陵源。礁滩怪状波涛险,斧鉴补工岩壑存。欲问卧龙在何处,山花寂寞鸟无言。”又“百尺悬涯瀑布微,随风落地作尘飞。儿童拜佛遥疑是,苗子追鹰近始非。石似乱堆争险恶,舟能无恙亦几希。谁知八阵图成后,后路犹留此一机。”

        菜花湾自然寨位于诸葛洞洞口,是一个典型的苗族村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些白墙黑瓦的建筑物,它们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现代风格建筑,让人耳目一新。村里还建起了文化活动场所。苗族风格的长亭、吊脚楼和芦笙广场成了村寨的标志性建筑。芦笙广场很阔,有上百人的表演场地,还可以让上千人在场地里互动。长亭很长,那是村里苗族人休憩纳凉,传承苗族文化的好去处。

        更为叫绝的是,六百年古驿道从寨边走过,抗战时期修建的老湘黔公路石拱桥,横卧江凯河上,河流、古树、小桥、驿道、村庒、湖泊……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优美画卷。旅游观光者称它为“潕阳河上的盆景,返朴归真的梦里家园”。

        别样沙坪,别样的景致,她是风景里的风景。

0一六年元月二十六日于偏桥古镇

贵州省施秉县苗学研究会  吴安明(笔名/紫夏)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