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去大西地苗寨“上梁”

2015-3-16 21:19| 发布者: yancey| 查看: 687| 评论: 0

西地,又名大西地,苗话叫“仙敌”,苗文写作“xeid deid”。其地并不是汉语名称,因为这个村寨是在县城的正北面,离县城仅七八公里远。如果用方位取名,也应该是“北地”之类的方位词。苗语的意思是“丰收”或“成 ...


        西地,又名大西地,苗话叫“仙敌”,苗文写作“xeid deid”。其地并不是汉语名称,因为这个村寨是在县城的正北面,离县城仅七八公里远。如果用方位取名,也应该是“北地”之类的方位词。苗语的意思是“丰收”或“成熟”,也就是稻谷成熟的地方。

        西地,是个苗汉杂居之地。原来为苗族聚居之地,因为一次战事。苗族人退出了那个地区。现在我们估且叫它苗寨子,其实这里的苗寨子形成时间比较晚。那是民国时候,苗汉开始相融,他们或在清朝末年,或在民国,或在解放之后才迁去的。这次我们所去的那一户是民国时期,他们从黄平谷陇迁入。先是给谭氏地主“单勾”,也就是长工。解放之后,他们才正真成为当地民。

        这次去西地是源于一个堂哥的女儿嫁到了那里,说是新修了房子,要外家去看看。按照我们苗家习俗应该送一丈二尺的布匹,这就叫“红彩”。有文化点的就给一幅对字。再给1——2块银元。不过时代不同了,现在好像什么都是可以送的。比如我们送的是冰箱,舅家八兄弟八担米,外加一捆青柴——意思我不太清楚。

        布匹用作幡,缠绕在梁上。两块银元用作钉心梁之用。粮食算是给主人家一点帮补。柴呢?就叫做送财来。而对字(也叫对联),都是些主人家立华堂之类的祝福语。至于现在送什冰箱、沙发之类的没有根据,是现代习俗。

        梁是要由舅家送去的。我们其实没有送去。因为房子早就修好了。但礼数不少。梁是用枫木做的,苗族人认为,枫树生了蝴蝶妈妈,蝴蝶妈妈是苗族的先祖,只有用这种树作为梁用,其子孙后代才能繁衍和不衰。苗族的上梁词与汉族不同,因为这个词必须说到蝴蝶妈妈,说到子孙的万年兴旺,说到乐业和安居……

        大西地,有一条小河流,名叫瓦桥河。流到县城北面之后,因其水经高崖之上,又叫百丈泉。乾隆《镇远府志》载:“百丈泉,在城北,石壁数百仞,水自上而下,若委練然,无风而雨,润田百顷,雁荡,匡山,未足奇也。”是为施秉八大景之一。瓦桥河流经西地八个自然寨。水流到一个叫“瀑遨酥”的地方,人们用一组大石块拱起了一座木桥,远远看去,如瓦一般,于是才有“瓦桥”之名,于是才有“瓦桥河”之名。明代,因偏桥(现施秉城关)设卫,汉军十八户为设卫之需,将苗族驱赶至潕阳河之南,于是设驿道。并驻扎屯军。从明至清,先后设有王家屯、营盘、瓦桥河、大西地之军屯。

        回到原话,为什么叫“仙敌”,其故事也有原委。也就是郭子章平定杨应龙之前,西地为郭子章所言的“四面皆苗穴”的地方之一。因为有良田沃土,又有良好的灌溉水源,苗族在这里,生活算是富足的。别人说,如果西地这个地方得不到饭吃了,那其他地方也没有吃的了。因此,只要这里能够有口饭吃,天下也就不乱了。“仙敌”之名应运而生。

        而那些后来迁入此地的苗族,除能给地主当长工,有点饭吃之外,最关键是那里还能挖掘到蕨粑吃。蕨粑,也就是用一种蕨类植物做成。大旱之年,人们没有了饭吃,也就只能挖那蕨根,经过捶打,多次淘洗,沉淀下来,也就成了蕨粑——那就救命粮。远的不说,也就是1972年,我们村子干旱,我都还和父母亲们去挖掘过,也因为有这东西充饥,我也才活到现在。

        说到地主,这里有谭氏,这里以他为最富有。在大西地,石坎上有谭氏,他家是清朝以来最富有的家族。在村子的背面,我们还可以看到这家的祖坟。这是一处夫妻墓地,墓墙条石打制而成,有碑眉,的碑文。有一所坟已看不到字迹,但另一所则写得名白。这就是谭氏的先祖坟墓。碑文正中写作“皇颁恩奉武教职谭法明(讳)兴礼墓志”,坟主生于道光戊戌年二月,殁于光绪戊申年七月。碑立于民国七年岁次戊午年五月吉日。问其后代,不知所以然,只知道其祖来自于施州。施州,其实就是思州。既然是谭氏,是否与谭均培有关?因为谭均培是清同治元年壬戌进士,钦点翰林院编修。曾任巡视皇城兵马司指挥、江西道监察御史、山东漕运总督、湖北巡抚、云贵总督等职,是清朝一品大员。谭钧培很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赏识,除赐一品冠服进京陛见外,还下诏赐宅。后来到云南任巡抚兼云贵总督,为官清廉死于任上。除此而外,谭钧培一家还有“翰林三谭”的美誉,即他与儿子、侄儿三人都进过翰林院,创下了科举辉煌。经过几经周折,才知道,其实这个谭氏与谭均培没有多少关系,但他们只是有一点挂角而已。

        谭法明的先祖谭忠立 字智敏。五代后汉时(公元947---950年间)授平远将军加兵马节度使,镇守南蛮,司牧黄州府,累游麻城,而留居麻城孝感乡高家堰,珍珠石马坪,时称谭家河,为楚地麻城开派祖。其亲提诗云:“一从提剑扫霞烟,撑住西南半边天。铁弹不磨唐时铸,虎符犹新汉朝传。耕桑奠土三千里,忠孝流芳亿万年。后嗣勿忘先祖德,好将事业光跃前”。后世 谭东海 特授兵部侍郎职内给事,公聚豪杰俊姓九十余族,奉旨征平夷獠,诰封总管御兵马使司,仍令镇守诸苗獠,使行宣怃司。苗獠平卒,改寨为州,加升宣怃司,后又升施,衡二州都督元帅,军民宣御使。七十世先祖谭全才,始封思南宣尉使,镇守石堤等地。绍兴二年(南宋,公元1132年)守四寨九州,即今湖南永顺府桑植县,均畏威怀德诚服,授思南宣怃使。其后世谭朝瑚,后移居贵州施秉县。这一家谭氏,相对于当时的中央政府来说,对平蛮“贡献”是多多的。

        谭明法是个武夫,他在张秀眉起义失败后,到当时卫所里当个武教官。因戊守边屯,之后发迹。他于是在西地这个地方购买了土地。至清末到民国时候,他家成了大地主,富甲一方。

        西地是个苗汉杂居的地方,这里的百姓十分勤奋,就是在这个打工的经济时代,你在他们的村落里,我们仍然能看到很多的油菜地。深冬里,大地一派枯黄,可到这里你能看到成片成片的绿地,那是村民们种植的油菜。他们说,城里的油不好吃,虽然说现在油菜销唱得不好,但他们还是喜欢自己种出来的菜油。他们在恪守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大自然的恩赐才是最美好的。

        西地是苗汉杂居之地,因临世界自然遗产地——施秉喀斯特云台山景区,旅游业发展起来了。当你去云台山观光,不仿走走这些苗寨,他们会用醇美的糯米酒招待你们。动情了,他们也会杀猪杀鸭款待贵客的。

0一五年元月三十一日于偏大桥古镇

 

作者:贵州省施秉县苗学研究会  吴安明(笔名:紫夏)


晕倒

感动

大哭

惊呆

口水
上一篇:丁家桥之役下一篇:过年回家吧!

最新评论

文章精选
广告位招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