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敬年:行过世纪的天地智者

2013-01-28 15:56:29 作者:阳化杰 来源: 浏览次数:0

杨敬年:行过世纪的天地智者

杨敬年简介

1908年出生于湖南,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翻译家。

1932年考入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1936年进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1945年作为第八届英国庚款留学生进入牛津大学学习“政治学哲学经济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回国,在南开大学任教。

著有发展经济学专著《科学、技术、经济增长》《人性谈》《西方发展经济学概论》等,翻译有《国富论》《英国议会》《白劳德修正主义批判》《1815—1914年法国和德国的经济发展》《美国第一花旗银行》《银行家》等著作。2007年出版了自传式作品《期颐述怀》。

其个人事迹被收入英国剑桥传达室记中心《澳洲和远东名人录》、《21世纪2000个杰出的知识分子》以及美国马奎斯世界名人传记中心《世界名人录》,《亚洲名人录》。

记者印象:行过世纪的天地智者

时隔近4年,再次采访杨敬年先生,这位103岁的经济学家、教育家、翻译家仍以他的健康、慈爱、豁达让我感动,以他的睿智、机敏和健谈让我感慨。

按响门铃,稍待片刻,门开了,杨先生便笑容可掬地站在了门口。

“堵车了吧?”他问。是对我没有准时的猜测?而我听了更感觉像是对我的关心和谅解,我急忙把准备好的一束鲜花递到他手上,他闻了闻,“真香,谢谢你,帮我放桌上吧。”说着他拄着手杖,引着我向客厅走去。

“我的腰躺着、坐着都挺好,就是站着、走路有点疼,离不开手杖啦。”他声音里有一丝遗憾,而在我看来,对一个百岁老人这应该是一件太值得炫耀的事了。“还有眼睛,前两年查出了眼底黄斑性病变。好在还给我留了些模糊的视力,基本上可以生活自理,做事不行了。看书也费事,要用A3的纸复印放大,再拿8倍的放大镜才能看见,所以早上3点起来我就看些古诗文,背诵一下好让脑子不至于僵化。”

杨先生的这一作息习惯,让我眼前不由得浮现出当年的一幕:凌晨,太阳还没有出来,这位年逾九十的老人起床了。3点,他准时坐在书桌前,打开一本厚厚的书,摊开纸,开始与亚当·斯密这位远在18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对话”,使他那曾“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一点点地变成了中文。每天早上4个小时译出的3000字,在经历了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累积后,总计有74万字。

2001年《国富论》首次发行,到2005年已经重印了8次,发行达5万册。后来杨先生继续这样的工作,又翻译出了书中的全部主题索引,如今已经是第13次印刷的新版本,已有80万字,总计发行达十万余册。

在我们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杨先生从茶几下拿出一部崭新的《国富论》,说:“这是最新出版的,出版社送了我几套,记得你是学经济的,这一套就送给你吧。”我惊叹杨先生超人的记忆力和他作为学者的慷慨,接过书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真想开口让杨先生为我在这部书上题几个字,但一想到先生眼睛的不便,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然后听杨先生说:“前几天,亚当·斯密的母校格拉斯哥大学的校长来南开大学,特别带着一件礼物来家里看我,我也是把这套书作为礼物回赠给他的。”那礼物是一个精美的像框,里面有亚当·斯密的肖像、他的《国富论》手稿影印件和格拉斯哥大学全景照片。这既表达了他们对杨敬年先生的敬意,也是对杨先生翻译的《国富论》的高度认可,据说,格拉斯哥大学还把这部译著收藏在图书馆中,让学生们学习参考。

除了九十高龄翻译《国富论》,杨先生在他所行过的这一个世纪,直至今日仍有太多的品质值得我们赞赏、学习。

他是一个生命的奇迹。

在一个世纪的坎坷经历中,无论是被错划为“右派”,判处3年管制,还是在南大经济系资料室改造;无论是身受政治压力、社会压力,还是巨大的经济压力,他都从未消沉,就是面对丧子之痛、妻子病瘫在床,他依旧热爱生活,在自己构建的丰富的精神世界里,满怀信心与希望地工作着。这种惊人的毅力和宠辱不惊的平和心态,让他不仅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也迎来了一个世纪的“硕果累累”与健康、长寿。

他的赤诚忠贞、执著追求,创造了一个耄耋之年入党的年龄纪录。

虽生于旧中国动荡年代,但杨先生从小便有中国读书人的崇高理想,矢志追求进步与光明。“马日事变”后,杨敬年离开中央政治学校,后考进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一心求学报国。1948年于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他放弃了到美国的研究工作,回到南开大学迎接天津解放。尽管此后遭受诸多不公正待遇,他仍以朴素的阶级感情,爱党、爱祖国。1984年他提出入党申请,终于在80岁时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实现了自己的夙愿,也登上了他自己认为的“做人的顶峰”。

他一生勤勉、求学治学,是治学严谨的典范,也是不断探索人生哲理的智者。

七十高龄时,杨先生在全国率先开设发展经济学课、带研究生,甚至亲自讲授经济专业英语。1995年至1996年,他撰写了20多万字的《人性谈》,以发展经济学的视角,从人性出发探讨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伦理道德及其关系。90岁时翻译出版了《国富论》,99岁,他还完成了自己的回忆录《期颐述怀》。百岁之后,他还曾潜心研读中国哲学,并不断地叮嘱人们要读点哲学,他说,哲学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可以使人达到天地境界。正是哲学的追求和人性的善良,让杨先生成为令人敬佩的智者。

今年已103岁的杨先生依旧是向上而乐观的。他说:“人们常认为年高就是福,其实老年人也有老年人的问题,要和孤独斗争,和疾病斗争。我克服孤独的方法,是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早上起床后,3至4点读读书,背首古诗,然后运动40分钟,做我自己编的健身操,就是现在我还可以连续做10次下蹲动作。6点吃早饭,休息一会儿,然后再自己放部电视剧看。孙媳一次就给我买七八部电视剧让我自己慢慢看,现在正在看《老马家的幸福往事》,还有《中国1921》。眼睛只能看个模糊的影子,可我耳音好,主要情节还是靠听,我已经这样看过好几十部了,历史剧、生活剧我都看,也都还喜欢,算是体验生活吧。看累了我就休息、吃午饭。午休后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大厅里,望着窗外的阳光,脑子里转着我以前学过的古诗词,活动大脑。4点开始听听新闻,听听音乐。新闻联播后就休息。有时也会有亲戚朋友来看我,学生打电话来聊天,一天紧紧张张就过去了。我还总结了四句话:每天坚持锻炼,合理饮食起居,健康心理状态,不断运用大脑。这也是我的长寿秘诀。”

上一篇: 于丹: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下一篇: 余世存:非常背后的我们与世界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