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土地需求巨大缺口,探索出集约节约用地六条路径——</strong>
仁怀成功破解用地瓶颈
“国酒茅台”带动仁怀市快速发展,并使仁怀成为全省发展“领头羊”。自贵州省委省政府对仁怀提出“一看三打造”目标以来,发展的巨大压力,使仁怀市对土地的需求大增。</font>
但是,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人均耕地不足7分的严峻条件,使仁怀市建设用地供给出现了巨大缺口。</font>
据测算,“十二五”期内,仁怀工业发展、城乡建设及交通、水利等重点项目建设规划用地约需5800公顷,而《仁怀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仅有3369公顷,目前已用去1800公顷,剩余指标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求。</font>
对此,遵义市委副书记、仁怀市委书记罗其方,仁怀市市长王茂才给出的思路是——“布局集中、项目集聚、用地集约、产业集群”,通过推行节约型发展,推进集约式用地。</font>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周从启说:“仁怀市积极倡导向‘耕地少、林地少、拆迁少,无基本农田’的荒山要地等措施,在保障发展的同时,多措并举挖潜力,有效地推进了节约集约用地,探索出了一种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font>
为实现集约节约用地,仁怀市通过科学规划、向山要地、移民搬迁、立体厂房、占补平衡、严格监控六大措施,使全市2011年至2012年实现新增耕地2700亩,正在实施的项目规划新增耕地6900亩,节约集约用地4600亩,保障和促进了地方建设健康发展。</font>
路径一 向规划布局要地
土地稀少,用地必须精打细算。仁怀市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力求从全局范围实行节约集约用地。</font>
为此,仁怀市先后启动了名酒工业园区、茅台镇环境整治、国酒新城、南部新城及新农村建设。</font>
贵州仁怀经济开发区于2011年8月设立,按“一区三园、一园多点”的形式布局,拟规划面积43.76平方公里,以酱香型白酒生产和白酒配套为主导产业,并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至“十二五”末,开发区预计实现总投资500亿元以上,新增酱香型白酒总产能35万千升,打造成全国最大的酱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和白酒特色工业旅游区。</font>
由于酱香型白酒产地独具“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土地资源极为特殊,科学利用茅台地区紫色土、海拔500米以下湿热河谷气候和几千年形成的微生物群落等自然条件方能酿制酱香型白酒。结合酱香型白酒生产特点,依据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将坡耕地在25度以上,未利用地较多的坛厂镇樟柏村等区域规划为省级名酒工业园区,园区规划建设用地20400亩,其中山坡地占90%左右。</font>
此外,将贴邻茅台酒集团,占地面积1700亩的散乱民用宅基地规划为茅台镇环境整治区,作为茅台酒集团的发展用地和建设世界名镇的建设用地。在中枢城区规划建设占地550亩的国酒新城,集中安置3800户16000余人,做到既节约用地1150亩,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又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font>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