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族新闻地方报道贵州

全面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2015-06-23 18:11:32 作者:筑岩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征程上树起一座新的里程碑,要求全民要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以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全体人民都要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必须要使全民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思维。

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党员干部是国家形象的代表,“法治中国”建设,党员干部是关键。只要党员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法治环境就会越来越公正,干群关系就会越来越密切,社会氛围就会越来越和谐。在“法治中国”的建设过程中,全社会都应该统一行动起来,党员干部在法治建设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党员干部的公权行为对法治的影响很大,只有公权行为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公权的行使才具有正当性,只有党员干部恪守党纪法规的约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法治的威严,才会让人民群众信服,才会在执法、司法的过程中挺直腰杆。作为党员干部要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一切行为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进行,自觉接受法律的约束,杜绝一切凌驾于法律之上的行为。

普通群众深入学法,遇事找法。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法,法无时无刻不在规范日常生活的行为。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都是生活中简单的权益受损问题,对于采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采用诉讼的渠道来解决问题机会成本太高。增强群众的法治观念,是实现法治社会的重要条件。所以,要经常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帮助引导广大群众增强法治观念,养成法律思维习惯,善于依法维权,做到无理不取闹,有理也要依法理性表达,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守法、依法办事的正确导向。

青少年从小学法,根深蒂固。把法制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制知识课堂。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法治意识从小培养,从小教育从而使之在公民的思想中可以根深蒂固,所以要把学校作为培养重点阵地。现如今,青少年犯罪现象屡见不鲜,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小学设立法制知识课,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青少年整体素质。

“法令性则国治,法令驰则过乱。”法治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只有提高全社会公民的社会主义法治意识,才能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只有当全民的现代法治意识养成、法治素养提升的时候,依法治国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
精彩推荐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